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尹耀增 通讯员 鲁有财

10月31日,记者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漏粉、捞粉、洗粉、搭粉、上架、晒粉……眼前一派繁忙景象。

打好富民产业组合拳(从小产业夯实致富路)(1)

晾晒粉条。鲁有财供图

通过推行“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岳峰村党支部积极谋划、多方筹措,整合闲置厂房,在村民期盼、村“两委”共同努力下,岳峰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在2019年6月正式成立,带领村集体踏上了粉条加工的致富路。

“现在正是粉条需求的旺季,我们厂子每天就能生产250多公斤的土豆粉条,每月净收入达4000元,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万元,既拉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岳峰村党支部书记李忠顺高兴地说。

打好富民产业组合拳(从小产业夯实致富路)(2)

技术员检查玉木耳生长情况。

“在厂里工作的工人有20多人,其中,也有上了年纪、不方便从事农业劳动的老人,之前他们的温饱冷暖是大家都时刻关心的问题,现在依靠发展集体经济,他们平均每月能领3000元工资,手头有了事情干,心里也就有了奔头,粉条不仅拉出了致富路,更是拉宽了脱贫户的心路。”金滩乡党委组织委员吉雪清介绍。

在县乡两级的大力扶持下,粉条加工厂的生产、运营、销售程序均已迈上正轨,一根根象征着“好日子”的晶莹剔透的粉条让村民们喜笑颜开。

除了粉条产业外,岳峰村在乡村科技人才带动和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的指引下,成功开辟出一条种植玉木耳的致富路。

打好富民产业组合拳(从小产业夯实致富路)(3)

长出的玉木耳。鲁有财提供

粉条生产车间的隔壁就是玉木耳实验厂房,圆柱状的菌袋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形状各异、光泽水润的玉木耳从遍布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头来,长势喜人,玉木耳金黄透明,像极了朵朵盛开的金色菊花,专职技术员穿梭其中,耐心细致地捧起一个个菌袋,仔细观察着玉木耳的生长情况,在笔记本上详细地记录。

说起岳峰村种植玉木耳的前因后果就得提到一位名叫李云的人。

作为分管全乡农牧工作的副乡长,李云看到岳峰村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效益较低。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的他,发挥专业知识,多方打听、四处考察,发现玉木耳的市场需求量大、产量低,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岳峰村满足玉木耳的种植条件,这让李云感到十分激动。“提出种植玉木耳的想法后,大家都觉得不太现实,但只要保证菌袋优质,种植期内控制好温、湿度,就能实现丰收。而且玉木耳的种植、采摘劳动力需求大、劳动强度低,非常适合妇女老人等闲散劳动力作业,能解决就业等问题。”李云说。

打好富民产业组合拳(从小产业夯实致富路)(4)

长出的玉木耳。鲁有财提供

说干就干,李云带领村“两委”详细了解了玉木耳种植的理论知识和各项条件要求,并帮助选派的大学生技术员逐渐掌握了玉木耳的种植养护技术。

今年初,岳峰村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口援建资金和村集体资金,建成了玉木耳试种厂房,从玉木耳种植先进地区购买优质菌种、种植设备。截至目前已经成功种植收获4茬玉木耳。“四次成功试种给村‘两委’吃了一颗定心丸。接下来,我们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像我这种先掌握技术的技术员将手把手向村民推广种植技术和经验,争取培养出一批专职技术员,打造出岳峰村‘金木耳’品牌,让村民群众吃上‘产业饭’、端稳‘致富碗’。”岳峰村玉木耳技术员李鹏说。

打好富民产业组合拳(从小产业夯实致富路)(5)

晾晒粉条。鲁有财提供

“未来,我们计划建15座种植厂房,建成后每季预计能采摘2000公斤玉木耳,一年能够收益16万元,可带动15人就业。”李忠顺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