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贾府最尊贵的小姐,母亲为金陵王家千金,父亲是荣国府长房长孙,那姑姑元春,出身还要贵重些许。

巧姐出生于七月初七,这在古人看来是不够吉利的日子,只因为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而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凄美感人,但终归是夫妻长久分离,婚姻不幸。再者古人认为七月鬼门关大开,是为鬼月,巧姐在这个月出生,会被不好的东西缠上,以致运数遭受影响。因此,王熙凤总为巧姐的出生日子耿耿于怀,更有贾元春出生于大年初一,人说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元春后来贵及皇妃,似乎更印证了古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期间见到了众钗的判词,听了众钗的《红楼梦曲》,在这些词曲中,我们可以窥见了巧姐的大概结局。在巧姐的判词里有一幅画,画中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个美人坐在那里纺绩。判词云:

巧姐嫁给板儿后的结局(巧姐嫁给板儿后怎么样了)(1)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什么意思呢?大势已去,就别再提以前的富贵了,家族败落了亲人不仅不能指望,他也许还成为伤害你最深的人。而因为偶尔接济了刘姥姥,最后这个刘姥姥成为了自己的恩人。

结合前八十回的各处线索,大概可以知道,贾府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出府外,而巧姐遇到了刘姥姥,最后被刘姥姥赎身。

那么,巧姐赎身后,回到了哪里?彼时王熙凤已死,贾家人各个自身难保,巧姐回去跟谁过呢?所以她最终跟了刘姥姥回家,并且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是有的。

板儿曾跟刘姥姥进过两次贾府,第二次进府时受到了贾母的热情招待,逛了大观园,在探春房里,板儿拿走了个佛手,后来,奶娘将巧姐抱来园子时,发生了一件趣事,文中写到:

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

柚子有缘通之意,佛手有指点迷津之意,巧姐与板儿互换了佛手和柚子,暗示着什么呢?跟据脂批,巧姐和板儿后来必定还有交集,而且是缘通!

在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打秋风,文中写到刘姥姥告难的样子:

巧姐嫁给板儿后的结局(巧姐嫁给板儿后怎么样了)(2)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甲戌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这里脂批的大姐指巧姐,而招巧姐为何忍耻?因为当时巧姐是被从烟柳巷赎身的,而刘姥姥却将其做了自己外孙子的媳妇,这不是与人嘲笑的把柄吗?可是刘姥姥还是做的,这都是因为一个报恩。

那么巧姐嫁了板儿后,日子过的如何?其实作者在第十五回,已经暗示过我们了。

秦可卿出殡,凤姐和宝玉等半路经过一个荒村,便进去方便,在一个庄农家,宝玉在一个房屋前见到一辆纺车,便要拧着作耍,不想一个十七八岁的丫头跑来:

乱嚷“别动坏了”。宝玉忙丢开手,赔笑:“我没见过这个,所以试试”,那丫头便道:“你哪里会这个,站开了我纺给你瞧”。

在这个丫头纺绩时,一个老婆子便将其叫走了。在宝玉等人离开时,只瞧见了这个二丫头怀里抱着个小男孩。

我们知道《红楼梦》增删五次,无一闲笔,作者为何要写这一段文字呢?自然有深意。而最能联系二丫头的就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二丫头坐在纺车前纺绩的样子,就是他日巧姐成为乡野村妇后纺绩的样子,而二丫头怀中抱着的小男孩又是谁?二丫头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必定已是嫁人了的,那怀中抱的小男孩,自然不是她的弟弟,而是她的儿子。所以,巧姐嫁了板儿后,以纺绩度日,生了一子,过着平凡的人生。

巧姐嫁给板儿后的结局(巧姐嫁给板儿后怎么样了)(3)

细细一想,元春大年初一出生,也确实贵极皇妃,但是那只不过是烟花般绚烂一时,不久便烟消云散,不明不白的死去。而巧姐七月初七出生,世人皆谓不详,谁曾想最后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要感谢命运呢?还是感谢王熙凤那偶尔发过的一次善心呢?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