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有一类题型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上了我们公职类考试的“热搜”这类题原本不难,命题的初衷是考察考生们对“命题逻辑”的熟悉程度但“命题逻辑”中包含的东西相对较多,直言联言选言假言,要不了解还真不好做,可以说是“言言要命”尤其是涉及到逆推型题目后,考生容易开始犯迷糊,有的顺着推,有的逆向推,心态爆炸那么这种题目到底该怎么做呢?这里中公教育带大家看一道例题,考生们可以感受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行测逻辑判断题详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行测逻辑判断题详解(行测命题逻辑中的逆推型题目)

行测逻辑判断题详解

最近两年,有一类题型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上了我们公职类考试的“热搜”。这类题原本不难,命题的初衷是考察考生们对“命题逻辑”的熟悉程度。但“命题逻辑”中包含的东西相对较多,直言联言选言假言,要不了解还真不好做,可以说是“言言要命”。尤其是涉及到逆推型题目后,考生容易开始犯迷糊,有的顺着推,有的逆向推,心态爆炸。那么这种题目到底该怎么做呢?这里中公教育带大家看一道例题,考生们可以感受下。

【例】

(单选题)吴老师、张老师、孙老师、苏老师都是某校教师,每位只教授语文、生物、物理、化学中的一门课程。已知:

①如果吴老师教语文,那么张老师不教生物

②或者孙老师教语文,或者吴老师教语文

③如果张老师不教生物,那么苏老师也不教物理

④或者吴老师不教化学,或者苏老师教物理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推出孙老师教语文:

A.吴老师教语文

B.张老师不教生物

C.吴老师教化学

D.苏老师不教物理学员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

【中公解析】题干是让我们将吴老师、张老师、孙老师和苏老师和他们的教授课程给对应起来,分别给出了四个条件,而问的是“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推出孙老师教语文”。题目题干看完后我们就需要思考,这道题的突破口是什么?很多同学会重点看带序号的那四个条件,但实际上我们最该优先关注的是这道题的问法。问法中告诉我们最终我们想推出“孙老师教语文”,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补充一系列条件让“孙老师教语文”成立。

思考:要让孙老师教语文成立,我们该补充什么条件呢?我们又该运用题干中哪个条件呢?

放眼望去,只有这个条件和孙老师教语文相关:②或者孙老师教语文,或者吴老师教语文。

条件②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意思是孙老师教语文和吴老师教语文里面至少有一个成立。

要想让孙老师教语文一定成立,我们需要添加的条件则应该是吴老师不教语文。这时可能同学会想,为什么吴老师不教语文时孙老师一定教语文呢?这里涉及到了我们相容选言命题里的推理规则。当相容选言命题 p 或 q 为真时,要想让 p为真,则 q 一定为假。由此,我们得出吴老师不教语文,那么,如何保证吴老师不教语文一定发生呢?

同样,还是顺着条件找和吴老师不教语文相关的信息,很快我们关注到了条件①“如果吴老师教语文,那么张老师不教生物”。条件①是一个假言命题,推出关系应是:吴老师教语文⇒张老师不教生物为了确保吴老师不教语文会发生,我们又需要去补充前提条件。将以上式子做一个逆否,也就是:学员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

张老师教生物⇒吴老师不教语文。这里涉及到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即 p⇒q ⇔

非 q⇒非 p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新的条件,即张老师教生物。

依葫芦画瓢,首先找和张老师教生物相关的信息,即条件③如果张老师不教生物,那么苏老师也不教物理。要想让张老师教生物成立,则继续补充前提条件。依据逆否命题,条件③的式子可写作:苏老师教物理⇒张老师教生物。即我们补充的条件应是苏老师教物理。

最后,要想让苏老师教物理成立,我们则需继续运用仍没用过的条件④或者吴老师不教化学,或者苏老师教物理,来补充一个前提条件。即吴老师教化学。由此可以选择 C 选项。

在解析这道例题的同时,中公教育给大家回顾了一下相容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推型题目的核心思路就是不断的运用题干信息来补充前提条件。另外同学们看到这后,可以思考总结下,这道题还有数量上的特点,逆推型题目要补充条件,大多都是给了几个条件,同学们就得推几步,不信?你往前翻着看看。

最后,这种题型近两年相对较热,希望各位同学们多多练习,多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