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人都觉得去韩国时,看不懂满街的韩文,进饭店吃饭看不懂菜谱,只能靠猜,很不方便。相比之下,到日本旅游就方便多了,到处都有汉字,不懂日语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自由行基本没问题。

在日本的大城市,去便利店和超市买东西,基本上不需要说话;进大众饭店吃饭,店外有饭菜的模型,菜谱上有照片,点菜靠手指就行;免税店一般都有懂中文的店员,标签也有中文;再有一本旅游攻略,旅游几天,即使不懂日语,基本上不成问题。

日文里有汉字和没汉字有什么区别(日文里包含诸多汉字会学起来更容易吗)(1)

可是,如果看到日本满街的汉字,就认为日语简单容易搞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日文中虽然汉字很多,但是意思和中文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区别很大,有的差别微妙,如果只看字面,就会产生很大的误会。

以前,东京的老城区里到处烟囱林立,这些都是所谓的“钱汤”,也就是公共洗澡堂,门上挂着一个白布帘,上面写着一个大字“ゆ”,不懂日语的中国人问日本朋友那是什么意思,日本人写下“汤”字。

于是,中国人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汤,酸辣汤、鸡蛋汤、西红柿汤、萝卜汤、可能还有猪骨剑花汤……。要是再追问有什么可以推荐的“汤”的话,他的日本朋友肯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日文里有汉字和没汉字有什么区别(日文里包含诸多汉字会学起来更容易吗)(2)

日本受中国的影响,历史上使用汉文,后来又繁衍出假名。近代初期,中国留学生纷纷来日本留学,不但带回去了新思想和新知识,也带回去了大量的新词汇。这就是现在中文和日语中有很多词汇相近的原因,不过,相近并不意味着相同。

例如“机”在日语中仍然沿用汉语古典的“桌案”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机”却变成了机器、机会和念头的意思。“电视机”“手机”“飞机”、“见机行事”、“心机”等等,词义与日语相差甚远。

“走”这个字在日语中仍然沿用古文“跑”的意思,而中文则发生了变化。中文中的“手纸”是如厕时的必需品,而在日语中是“书信”的意思。

我们再看几个例子:“告诉”这个词在汉语中是常用词,“我告诉老师”,“他告诉我”之类的用法比比皆是,日本的初级中文课本都会讲到,但是在日语中“告诉”是“起诉”的意思,属于法律方面的专有名词,意思完全不同。

与此类似,“追求”在汉语中很常见,“追求理想”“追求远大目标”“那个女孩很漂亮,很多男孩追求她”。相比之下,“追求”在日语中是“追究”的意思,一般和“责任”搭配,也属于法律方面的词汇。

还有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词是“经理”。记得以前中国的公司领导访问日本或者日本的公司社长访问中国时,交换名片之后,日方的人员总是满脸狐疑。因为“经理”在中国代表公司的老总,而在日语里意思则是“会计”,于是,日方总把中方的公司老总当成会计,不知应该从何谈起。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日语和中文的词汇意思不同。比如:

爱人:中文的意思是“妻子”或者“丈夫”,日语中表示“小三”。

老婆:中文的意思是“妻子”,而日语的意思是“老太婆”。

妻子:中文的意思是“妻子”,日语的意思是“妻子和孩子”。

小人:中文的意思是“品格低贱的人”,《论语》中有“唯女人与小人难养”,而日语的意思是“小孩”,这个词是“大人”或“成人”的反义词,主要用于标注门票价格,区别于成人。

颜色:中文的意思是“色彩”,日语的意思是“脸色”。

大家:中文的意思是“众人”,而日语的意思则是“房东”。

觉悟:中文的意思是“由迷惑而清醒”,日语的意思是“做好思想准备”。

结束:中文的意思是“完了”,日语的意思是“团结”。

工作:中文意思不必说了,日语则没有上班的意思,除了学校的手工之外,基本上是负面的意思,工作员指间谍,还有背后搞小动作的意思。

如此种种,枚不胜举。

日语和中文的汉字词汇大致可以总结为三方面:

1.同形同意。比如“社会”“哲学”“干部”“体育”“学校”“电池”“庭园”等等,这些词汇容易掌握。

2.同形异义。比如“妖精”“鬼才”“工作”“野菜”“清楚”以及上述的诸多词汇,这些词汇最容易引起误会。

3.异形异义。比如日语的“油断”“怪我”“我慢”,这些词汇根本无法推测。

当今汉语中大约有10万以上的汉字,其中有8000个常用字。日语中有5万左右的汉字,其中2000个常用字。对比之下,中日两国共同使用的常用字只有500个字,这意味着双方大致能理解的范围仅是这个狭小的部分。

因此,因为有汉字相通,容易入门,但是,如果忽略了词汇中微妙的区别,在实际使用中是行不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