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在中哈边境巴尔鲁克山下的铁列克提边防连,位于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相对的“喇叭口”上。每年刮8级以上大风的天气在200天以上,有时风力高达12级,因而被称作“风口哨所”。大风,给这里带来了太多的不便,也让连队的官兵留下了一串串勇斗风魔的故事。

记者带你去感受哨所官兵的忠诚与坚守

从塔城出发,记者一路颠簸了近5个小时的雪路一路上的白雪,与这里满眼的黄色戈壁形成鲜明的对比。得知连长郭华程要带一组人员出去执勤,记者一同登上了巡逻车。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3)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4)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5)

 寒风中,他们手拉手一起前行

距离巡逻的终点大约还有2公里时,由于全是上坡,郭连长指挥大家改为徒步前往。风越刮越大,官兵们只能缓慢前行。战士常航告诉记者,在一次冬季巡逻中,曾遭遇风吹雪天气,能见度不足两米,只能趴在地上摸索着向前爬。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6)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7)

寒风中,官兵几乎睁不开眼,只能手拉手一步一步挪着上坡。虽然只有最后的500米,大家却走了半个多小时。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8)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9)

在官兵们看来,巡逻途中遇到这样级别的风,已经是小意思了。平日里,为了应对大风带来的破坏力,连队官兵想了多少办法,旧的砖瓦营房墙体加厚到近一米,国旗杆从迎风的营区中央被挪到了背风的一侧,宿舍窗户所有缝隙全部被胶布封死,连官兵上下哨楼也要随身携带背包带。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0)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1)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2)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3)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4)

班长尹多军在边防连生活了六年,有过多次风中历险的经历。前不久,一段风中换哨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那个跳下台阶拉回战友上哨楼的就是尹多军。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5)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6)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7)

这里的风向很固定,上哨顺风,下哨顶风。小风时大家手拿手,遇到特别大的风,要把背包绳绑在身上,拉在一起,确保安全。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8)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19)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0)

 面对大风,他们有自己的“风口训练经”

风大,对官兵们的执勤生活带来不便,对室外训练影响也很大,官兵们琢磨出了一套“风口训练经”。许多新战士下连刚到这里,射击和投弹总是被风吹偏,连队老班长就交给他们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修正偏移瞄准点的技巧。新战士金凤天体能基础较弱,五公里不及格,班长借助大风这个环境,带着他顶风跑,帮助磨炼耐力。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1)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2)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3)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4)

他们与大风相伴,忠诚守卫着祖国的边防

风口哨所不惧风。多年来,一茬茬官兵以苦为乐,与大风相伴,忠诚守卫着祖国的边防。如今,连队建设了新营房,建成了室内综合训练场,荒凉的不毛之地也开始慢慢种活了小树,官兵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5)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6)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7)

市民给边防官兵的温暖(勇斗风魔边防官兵和)(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