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多少学生?

《史记》说:“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正所谓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相当于现在一个教授带了3000个本科生,72位研究生吧。

其中佼佼者被尊为孔门十哲: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他们是孔子亲口封的先进典型。《论语·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于是,他们十位陪着孔子在两千年来的中国大地上一起享受着后人的香火尊崇。

孔子对学生十分优待。基本上做到了无论贵贱,一视同仁。甚至把女儿和侄女嫁给了自己的学生。

那谁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呢?

恐怕大多数人都脱口而出:当然是颜回呀!

是呀。孔子就亲自说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做什么的(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谁)(1)

贤人颜回

孔子一生倡导的就是”仁“,他认为深得自己衣钵者,正是颜回。

《论语》中,颜回代表众多弟子问过孔子”仁“为何物?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能发出这样的问题是非同小可的,而且被记录在案。说明不但在孔子心中,甚至在众多弟子心里,颜回就是孔子的衣钵传人。

难道颜回不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

未必。

所有的长辈师者当然都看重自己的后辈弟子性格持重,成绩斐然。但在他们心里恐怕最爱的还不是他们,最爱的往往是有些顽劣,有些缺点的宠儿。比如,唐僧最喜欢的徒弟肯定不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是嘴甜能陪小心的猪八戒;贾母喜欢的不是稳重可靠的贾政,而是顽劣不堪的贾宝玉。

孔子也有很多这样的学生。

由于孔子的教学是开放式的,学生来源众多,上至王孙贵族,下至破落百姓,甚至有乡野山民。

子路开始就是一位粗鲁的猎人。

他一出场就来者不善。

第一次见孔子时,“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头上个公鸡冠一样鲜艳的帽子,腰间扎一根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活脱脱一个古代非主流杀马特。他还当众欺凌孔子。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做什么的(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谁)(2)

可以做大将军的子路

孔子被扁之后,还不忘收徒,于是循循善诱,问他有什么爱好。

子路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这个气啊,说:“我问的是你打算学什么?”

子路说:“学习有啥用?竹子天生就是直的,砍下来就能当箭杆,射出去就能穿透皮甲。”

你看,此时的子路满脑子全是打打杀杀。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做什么的(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谁)(3)

其实,孔子也不是柔弱之士,他驾车射箭的本事相当了得,他能驾车往来于列国,射箭技术相当高强。

孔子说:“竹杆装上羽毛,打磨了箭头之后,不是射得更深吗?”

子路觉得此话倒也有理,才留了下来,开始做孔子的学生。

跟别的学生不同,子路是从来不盲从孔子,时不时跟孔子顶嘴,大有“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风范。

孔子对别的学生耐心都还好,唯独对子路经常敲打,气极之时甚至破口大骂子路不得好死——““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孔子也骂别的学生。比如骂樊迟,”小人哉,樊须也!”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么恶毒的诅咒只对子路说过。

孔子有时也夸夸子路,说“破衣烂衫地站在身着华服的贵人中间,能没有愧色的,只有子路了”。

还说“能追随我去任何地方的,大概也只有子路”。子路刚一露出得意之色,孔子又接着说:“你啊,也就是好勇斗狠的本事。”

只要有子路在场,就没人敢对孔子粗声大气。

孔子在宋国被军队围困,临危不乱。而子路拿起戟来,就要杀进重围去拼命。

子路的职业和人生规划是做将军,再把自己的车马、高级衣服,全都和朋友们分享。

子路虽然追随孔子学”儒“,但他的行为做派是一个十足的”侠“。

侠以武乱禁,文以儒乱法。“侠”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好词。

他号称“无宿诺”,就是承诺的事儿不过夜,答应别人的事儿,立刻就会去办。这都是侠客的本色。

子路和孔子这对师徒,张力特别强:

子路对孔子既忠诚又不客气。孔子深知他的侠客本性,总是不断敲打他。

孔子说:“像仲由这样刚强的人,只怕不得好死。”

孔子一生最怕面对的也是子路。

孔子到处去求官做。一次去见了卫灵公的美貌姬妾南子。回来发现子路脸色不好看,于是捶胸顿足,指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我可没有做任何不该做的事,否则老天都要厌弃我。“

子路追随孔子最久,直到中年才离开师门去卫国做家臣,很有政绩。当卫国政变、主公被劫持时,他的同学兼同事高柴曾劝他不要回去,大势已定,只是送死而已。

而子路知道,这就是他舍生取义的时候了。子路回答说“吃了人家俸禄,不能躲避人家的危难”。

对方派出两个全副武装的猛士和他对战。决斗中,子路的帽带被勾断。他去捡帽子的时候被人砍成肉酱。子路留下遗言:“君子可以死,但帽子得戴正。”

当孔子的另一个弟子高柴回来见孔子,他立马叹息说“仲由死了”,听到子路葬身于乱刃之下的消息,从此不再吃肉酱。

如今,子路以一死成全了侠客的信义和君子的冠冕。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做什么的(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谁)(4)

子路被杀

此时的子路,已经63岁了。他或许想起,自己刚见到老师的时候,是个头戴雄鸡冠帽子的莽撞少年。

在葬礼中,孔子当众痛哭,这是违反礼制的。颜回死时,颜回的老爹要孔子把自己的车子卖了给颜回办丧礼,孔子就没答应,他说这样违反礼制,身为大夫的自己出门一定要有车子。

很快,孔子也在忧郁中去世了。

此时,我们发现原来子路才是孔子最爱的学生。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爱就是有激情和冲突。让孔子爱之深责之切的,正是子路。

现代学者陈平原曾经说过,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自古以来的文人都有侠客情怀。它的源头就是子路。

他是儒侠的开端。

他追随和服气孔子,就是因为孔子主张的弘毅担当、杀身成仁的仁义精神,和侠客风范合拍,而且理论境界更高,更有普遍性。

孔子这种讲究温良恭俭让的老师,为什么容忍和喜爱子路这么个好勇斗狠的学生?

在孔子看来,子路是个半成品。要褪去这层凶顽,才够得上君子的标准。

子路最守信诺,而信在孔子的道德体系里,仅仅是入门的及格线。

孔子说:君子好勇而不崇尚义的话,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好勇不好义的话,就是强盗。

这话是专门针对子路说的,差不多就等于专门警告他。而儒家的义,和侠客那种私人的义气完全不同。

孔子和子路这对师徒互相成就了对方。因为孔子,子路才能够从早期的自行其是,发展到后来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离不开孔子儒家思想的滋养。因为子路,孔子正体现了他的伟大,“有教无类”的思想,正是因为子路这样的凶顽也可以教化成君子,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