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18期间因为工作需要,自己抄底组了一套主机,预算的原因,存储采用的是金士顿A1000的480GM.2硬盘,搭配原来的500G西数机械硬盘以及6T蜗牛星际的组合基本能够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了。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使用,发现在PR视频处理过程中,如果涉及加速处理或者是大文件渲染,挂载的机械硬盘明显无法达到读取速度要求,正好主板接口上还有第二个M.2接口,好不容易凑合着用到了双十一,决定再入手一个M.2作为视频的预处理硬盘使用。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1)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在第一次选择硬盘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和普通小白一样,直接没考虑太多,盲选了金士顿,但是现在一看,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价位比它更低,读写速度却能秒杀它的固态硬盘,着实让我郁闷了不少,但是有意思的是它的价格依然坚挺,居然毫不示弱,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吗?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也是仔细对比了一下,最终选了东芝的RC500 NVMe固态硬盘,得天独厚地采用了东芝原厂颗粒不说,读写速度也都高了不少,价格反而还更便宜。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2)

其实选择固态硬盘,主要看的就是颗粒和主控,东芝的RC500采用的是现在主流的TLC颗粒,经过3D NAND技术的革新,TLC颗粒的寿命大幅度延长,可擦写寿命达1500 。以512G容量为例,最终读写容量可以达到768TB,以我们日常每天使用50G来算也能用上42年,何况我们家用每天10G都很难达到,只要主控不坏,寿命其实完全不用考虑的。毕竟3D NAND下的TLC颗粒相比于价格高昂的MLC颗粒有着更好的性价比,而相较于寿命过于短暂的QLC又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家用机最好的选择。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3)

作为世界顶级的芯片厂家,这个东芝RC500 NVME固态硬盘自然也使用的是自家的原厂芯片,而反观组装厂家常常不会告诉你使用的是原厂芯片还是白片甚至是黑片,相比之下中招的几率还是很高的,但是东芝自产自销的方式这方面倒是有着得先天的优势,毕竟硬盘有价,数据无价,在同样价位段,追本溯源的原厂芯片当然是最佳选择。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4)

东芝RC500拿到手以后,就会发现颗粒上的镭射标识清晰可见,在颗粒质量方面毋庸置疑。回头看看A1000上的全覆盖贴纸,心就沉了一下,之前盲选没研究,据说揭开贴纸也只能看到金士顿自己的镭射LOGO,但是揭开贴纸就不保修了,我也就没继续下手,毕竟以后还指着保修呢。网上查询了一下应该也是东芝的芯片,但是没有原片的镭射,只有金士顿自己的LOGO,至于到底是使用的什么品级芯片就不得而知了。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5)

两个固态硬盘都采用的是单面颗粒,相较之下能适应更多的场景,安装在有M.2接口的笔记本上也完全没有压力。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6)

是骡子是马还是要拉出来溜溜,测试平台为

CPU:AMD 2700

主板:微星迫击炮钛金版

内存:十栓/海盗船24G内存

显卡:华硕R9 290 4G

正好要重做系统,为了公平起见,以西数的WSD500G作为系统盘进行拷入/拷出,而测试的两者都会作为从盘进行测试。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7)

CrystalDiskMark作为现在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硬盘测试软件肯定首当其冲要拿来测试一下两者的连续读写能力,这里可以看到虽然金士顿的价位更高,但是性能被东芝轻松秒杀,连续读取速度还算靠谱,而金士顿A1000的写入能力仅有1038MB/s,虽然高于宣传的读取1500MB/s,写入900MB/s,但是面对现在主流动辄双1500以上的读写速度实在是上不得台面了。相比之下东芝RC500在宣传1700MB/s 1600MB/s的同时达到了1756MB/s 1687MB/s还是非常良心的。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8)

在AS SSD Benchmark全面性能测试中,两者的分数更是相差近一倍之多,每一项数据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个结果让我不得不感觉自己着实交了不少的智商税。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9)

实际的文件拷贝中也完全验证了这一点,在进行一个3.98G的视频写入过程中,东芝RC500保持了1.6GB/s的超高速度,不到2秒就已经拷贝完毕,第一次截图的时候甚至因为手速慢图都没截到,而反观金士顿A1000,维持在641MB/s,居然有点SATA接口速率的意思了,拷贝时间也延长了3倍多,相比之下这个写入速度实际已经影响到我们的使用了。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10)

而在小文件拷入的实验中,707M的88个图片文件东芝RC500仍然在瞬间跑到了1.45GB/s,电脑的剩余时间还没有进行计算就已经完成了,而金士顿A1000不紧不慢地用616MB/s在"稳定"地写入,着实让人着急。同时因为东芝RC500还提供了512M的缓存,虽然在固态硬盘上缓存的作用没有机械硬盘大,但是在小文件的频繁读写和减小有缓存的硬盘优势也不可小觑。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11)

在PR的加载测试中,金士顿A1000依赖唯一值得称赞的读取速度,与东芝RC500勉强站在了统一等级,3.94G的1080P电影进行完全加载,RC500的加载时间为29秒,而金士顿约为33秒,差距在10%左右。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12)

经过了18年和19年的两度跳水,其实M.2的硬盘价格已经触底,完全趋于平稳,曾经的天价装机配置已经完全地普及化,成为我们装机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更重要的是M.2接口摆脱了SATA3的6Gb/s的传输速率限制,通过PCI-E的通道,在市面上的高端固态硬盘甚至读取都能够达到3000MB/s以上, 而平价NVME固态硬盘1500MB/s以上也已经是家常便饭,面对现在越来越大的速度需求,在未来也肯定会完全取代SATA3接口,成为最主要的接口。

东芝r500参数(无需充值信仰家用可盲选)(13)

在我们选择固态硬盘的时候也需要擦亮眼睛,不仅仅需要"大牌"二字的加持,更加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对于产品参数多了解一些,被当做小白忽悠的感觉真心不好,相较之下东芝的这个RC500还是挺满意的,连续读写是同等级产品的翘楚,价格却相对更低加低廉,性价比优势明显。而且听说东芝现在已经改名为铠侠,这个名字还是挺有意思的,增加了不少刚猛之气,但是几十年来深入人心的东芝二字不知道更名以后会不会更响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