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讲到文字匠的“匠气”时,曾经提到过官样文章中的排比句、“四六句”等,我称之为“八股”的“匠气”。似乎是对此深恶痛绝。如果你真的这么理解,那我要告诉你,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在那篇文章中的核心思想是“过什么山唱什么歌”,提醒我们这些文字匠们不要只有“匠气”,我可从来没说不能有“匠气”。相反地,我在今天这篇文章里就想专门谈谈文字匠们必须具备的一点职业能力,即必要的“匠气”。
文字匠的“匠气”,听上去不像是一个褒义词,但换一种说法就不是这样了。如果我们把这种“匠气”换个说法,也可以叫“职业素养”或“职业能力”,这就与“工匠精神”相吻合了,是个大大的褒义词。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能力,文字匠作为一种特殊的“匠人”当然也不例外。对于一个文字匠来讲,最主要的职业能力是写作能力。单纯说“写作能力”可能有一点空泛,我在这里不妨把它稍微细化一点,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这种写作能力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能力,有些能力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一是思考能力。这个不用解释,我曾经专文讲过,我们表面上写的是稿子,实际上写的是工作。要写好工作,必须要站在领导的高度,像领导一样思考问题。
第二是概括能力。这一点我在前面也讲过,一篇稿子最好能总结出“几个必须、几个一定、几个坚持”之类的东西来,让人感觉工作思路提纲挈领,非常清晰。即使有凑数之嫌,也比平铺直叙、“满墙刷浆糊”要好得多。不管怎么样,这样写出来的稿子让人听了觉得是“天津的煎饼果子——一套一套的”。
第三是逻辑能力。我在前面提到“逻辑层次最重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文字匠,即使是一个刚刚入门的文字匠,也必须先学会“开中药铺”,知道写稿子要分出“大一二三”和“小一二三”来。
第四是准确表达的能力。这个能力要求我们的稿子中的每一句话都要严谨,不能用错概念,不能让人理解不清,引起歧义。
第五是优美表达的能力。我们既然是干文字工作的“匠人”,就应当像其他行业的“匠人”们一样,努力“把活干得漂亮些”。什么是“漂亮”?写得美就是漂亮。什么是美?这一条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我们的古人早就意识到汉语是可以非常优美的。如果一直跟踪着读过我在公号上发表的文章的话,可能会注意到我在2020年写过一篇文章,名叫《最难最美的中国话》,里面提到:汉语因为同时具有音节、语调、字形、书法等诸多要素的组合,所以产生了只属于汉语的美。从一定意义上说,汉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只有汉语可以将音节、语调统一到一个单独的方块字上,进而由这种方块字的组合作为载体,辅之以具有美术性质的软笔书法,形成对联、诗词这样工整而优美的表意方式,这大约是世界上最美的表达符号体系了。
一篇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文章,一定是优美的文章,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要体现汉语所具有的音韵之美。我写文章的功夫来自我中学的作文老师,别奇怪,我上的中学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学,我们的作文不是语文课老师教,而是有专门的作文老师。我的作文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不是怎样写作文,而是怎样写对联,开始布置的作业也不是写整篇的文章,而是出了几个上联,让我们对出下联。我至今记得1980年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上出的第一副对联题目,那道题是“上联:忆往昔……下联:看今朝……”。当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我在课上对的这副对联是:“忆往昔,长幼相仇,同遭十年苦。看今朝,师生互爱,共享四化甜。”另外,这个老师动辄就拿出一篇骈文让我们背,而且他比较喜欢我的对联和作文,于是“加量不加价”地让我比别人多背一篇《鵩鸟赋》,以示关怀。当时我们这批学生就让这位老师手把手教着写作文,所以我们这个学校的作文水平比其他学校整体上要高出一截。
讲得有点远了。回到我们的文字匠工作上来。我们这些文字匠在写稿子时,脑子里也要有一点这种表达意识。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一种优美表达方式,就是文章内部的标题工整,最好是一个语言结构模板套下来的话,比如“提高认识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教育是基础,建章立制是保证”,以及“突出一个实字,强化一个干字,确保一个稳字”,等等,不一而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六骈文”或“四六句”,有没有“匠气”?当然有,平时你见过谁这样说话?但是别忘了,领导讲话是“具有口语特色的书面语”。既然是书面语,就要设法在书面上看着顺眼一些。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