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周村:“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这里描写的周村,就是现在的周村古商城的掠影。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明末清初,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旱码头。
周村古商城先后聚集了1000余家老字号,门类齐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其中瑞蚨祥、谦祥益、三益堂、大德通、日升昌、三晋源以及周村烧饼、鸿祥茶庄、异芝堂药店、仁德茶庄、德孚洋行(德国)等都是闻名全国的老字号。
走进古村,看到的全都是青砖建成的明清古建筑,周村古商城呈十字形布局,主要有三条古街,分别是大街、银子市街和丝市街,近年来,周村古商城打造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古街、鲁商文化发源地、影视拍摄基地为主三大品牌。电视剧《旱码头》、《大染坊》、《闯关东》及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均以此为主要拍摄基地。
近日,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在中国旅游部官网上公示,山东首批入选城市有两个,周村古商城位列其一。
每一处都是历史
周村自古商业发达,在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距离当时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齐国都城临淄仅百余里。唐宋时期伴随着宗庙文化的发展,周村商业已经初具雏形,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镇,素有“旱码头”、“金周村”、“天下第一村”美誉。
周村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发达,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和起源地之一,明清时期成为山东丝绸业的中心。1907年,周村生丝出口额160万两白银,茧丝出口额500万两白银。1936年出版的《现代本国地图》载:“周村丝织业之盛,所产绢、绉、绸、绫之属,称山东第一。”
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其沿线的周村、济南、潍县(今潍坊)被清政府批准自开为商埠。此后,周村的经济日渐兴盛,很多的外资企业开始进驻周村,在古商城的大街上就保留了当年几家外资企业的旧址,而当时英美烟草公司的旧址就位于大街中段。
1902年,英国的帝国烟草公司和詹姆斯•杜克(James ‘Buck’ Duke)创建的美国烟草公司重组并创办英美烟草公司。周村自行开埠后,英美烟草公司也在大街中段开业。前面沿街为营业厅,后面有办公室、仓库、员工宿舍、食堂等。
作为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成功实行了“本土化”政策。凭借雄厚的资本,该公司迅速组织了庞大的销售体系,并在云南、河南、山东等地设立了烟叶的种植基地。在短短二、三年间,英美烟草公司就垄断了中国的卷烟市场。一直到解放前夕英美烟草公司才撤出周村市场。
丝市街一带从明朝晚期起就是周村的蚕丝集散市场。如今街上已经不见当年的繁华,祥和、永和、同和、恒和、谦和、同利……这些”和字号”让我们恍惚看到那个时代的繁荣盛景。到了银子市街上,最值得看的就是票号展览馆,它是乔家大院的周村分号,馆内展示着票号的发展历史。
大德通票号是当年乔致庸亲笔书写的。大门两旁有对联:自古勤俭能增富,从来集腋可成裘。
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群
和国内无数新建的“老街”景点不同,周村古商城保留了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它见证了鲁商在中华大地的兴起,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
周村古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崇祯九年初步奠定了大街雏形 。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
清朝后期,“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远近富商巨贾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汇聚的商贸中心。清光绪三十年后,周村辟为商埠,商贸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有生意往来,大街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当地有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清道光元年,瑞蚨祥的前身万蚨祥在周村大街(现周村古商城内)落户,之后又在济南开了第一家分店。1876年,当时的掌门人孟洛川掷八万两白银,在北京前门开了瑞蚨祥绸布店,并从此闻名中外、繁盛至今。
周村古街,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和起源地之一,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曾是“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
任何时代发展经济,都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周村鲁商的发展,特别要感激明崇祯年间一个叫李化熙的退休官员,他为了发展家乡经济,上书山东巡抚,免除了当地1600顷荒地税,同时他还代缴了周村商民子孙六代200年的市税,从而让今天周村古商城这块无税碑是后立的,原碑就是李化熙所立,可惜已经被损毁。
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
鲁商发源地
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周村古商城不是一个简单的古建文化景区,更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这一意义上说,周村古商城景区更像山西的平遥古城,不仅有观光价值,更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明代以后,到1904年开埠之前,周村既是鲁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又是鲁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体现者和实践者。随着明清以来作为“旱码头”的兴起,周村发展成为“天下之货聚焉”的天下第一村,在周村的鲁商群体,或者通过立言,或者通过事工,或者通过立德,全方位阐释了鲁商文化的内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商诸如“诚信经商、货真价实”,“吃苦耐劳,务实肯干”,“以和为贵,以人为本”,“团结互助,相亲相帮”,“关注民生,心系国家”等优点和“近官”、“保守”等缺点,在周村商人身上基本得到了体现,其中有些特点还是周村商人的独创。
周村开埠至新中国成立,无论周村的商业文化,还是整个鲁商文化都注入了新的因素。近代以后,鲁商文化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实业救国,二是技术革新,而从某个角度上讲,周村商埠文化、周村商人都是走在整个鲁商前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