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古县城面积(陕西省大荔县秦朝称临晋)(1)

大荔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古称临晋,同州,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5万。先后荣获“中国枣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一、历史沿革

大荔古县城面积(陕西省大荔县秦朝称临晋)(2)

春秋时期的大荔戎国

大荔古县城面积(陕西省大荔县秦朝称临晋)(3)

秦朝时期的临晋县

1、春秋为芮国、大荔戎国。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灭芮;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年)灭大荔戎国,筑高垒逼临晋国,故名临晋。秦置临晋县,治今县东,属内史。西汉属左冯翊。东汉建安初左冯翊治迁临晋,十八年(213年)县治迁今城关镇。三国魏改左冯翊为冯翊郡。

2、西晋武帝改临晋县为大荔县,北魏初复名临晋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华阴县迁此,改名华阴县,同时于县治置华州和华山郡。孝昌二年(526年)改华阴县为武乡县、华山郡为武乡郡。西魏改华州为同州。

大荔古县城面积(陕西省大荔县秦朝称临晋)(4)

隋朝时期的冯翊县

3、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武乡县为冯翊县,改同州为冯翊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冯翊郡为同州。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省冯翊县,辖地由同州直辖。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同州府,并复设大荔县。

4、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29年析朝邑东部黄河滩地于大庆关(今已陷入黄河)置平民县。194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大荔分区由合阳迁驻大荔。1950年省平民县属朝邑县,二县属渭南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废朝邑县入大荔县后成今境。1969年属渭南地区,1994年属渭南市。

二、地名来历

以大荔戎国故地得名。“大荔”一词追溯于先秦时期的游牧民族—大荔戎,是西北地区古羌分支之一。《史记·匈奴列传》载,周幽王骊山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迁居于泾渭之间、关中之地尽为戎有。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逐水草而居的大荔戎沿洛河而下进入大荔境内,灭掉同阝国与芮国毗邻而居,筑王城(今朝邑),建大荔戎国。

三、风景名胜

大荔古县城面积(陕西省大荔县秦朝称临晋)(5)

1、丰图义仓。义仓是旧时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隋唐已有。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丰图义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

大荔古县城面积(陕西省大荔县秦朝称临晋)(6)

2、岱祠岑楼。亦名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1118年),坐落于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庆六年(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于1963年至1964年间再次进持整修。登楼远眺,可北望蜿蜒起伏的铁镰山峦,南视雄伟俊秀的太华三峰,俯瞰黄、洛、渭河景色。

大荔古县城面积(陕西省大荔县秦朝称临晋)(7)

3、同州湖景区。同州湖景区以同州湖为核心,南至官池科技产业园区,北到县城冯翊路,西邻同州湖西路休闲景观大道,东濒洛河,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千米。其中同州湖核心区占地约2000亩,水面面积1000亩。

大荔古县城面积(陕西省大荔县秦朝称临晋)(8)

4、沙苑国家沙漠公园。大荔县沙苑位于大荔县苏村境内,地处渭洛河夹槽地带,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沙漠,面积360公顷,2014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正式纳入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成为陕西省首个国家级沙漠公园。

四、历史著名人物

1、杨坚(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出生在冯翊郡(今大荔县城龙窝巷)。

2、张奚若(1889年—1973年)字熙若,自号耘,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由其提出。

3、史丰收(1956年2月23日—2009年9月29日),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人,史丰收速算法发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