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
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取“长治久安”之意。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
在历史时光的更替中,这片独特的水土间,保留了大量美好的古村落,独特的上党人居民俗民风,悠久的人文故事,至今传扬。
一起来看看这里最美的10处古村落,你曾经去过几个?
1 霞庄古村
黎城县霞庄村形成于北魏时期,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完整地保存了一个古村落的原貌,是太行山腹地民居文化的杰出代表。霞庄村乡风淳朴、民性温良,邻里和睦、居家格局;霞庄人耕读传家,遵古训而明礼仪,为人方正,亲善之气溢泽四方。在清代各类解元、举人、庠生、廪生、增生、贡生、处士等读书人不下三百人,“狗看告示”“牧人授课”“道台谢师”等人文典故均发源于此并闻名遐迩。因此,这里被称为文风之乡、礼仪之乡。
作为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魅力名村,霞庄村现存春秋阁、文昌阁、古戏台、士举宅院等明清建筑三十多座,王、李两家祠堂以及革命前辈生活和战斗过的旧居数百余间,精美的石雕、砖雕、木刻随处可见,乾隆十六年圣旨碑、石笔保存完好。这些古建筑和革命旧址让后人仰止。
霞庄,北枕蟒山,南濒停河,山环水抱,人杰地灵,传统农耕,罕见污染,堪称太行山上的“世外桃源”。村落布局奇特,共有九街十四巷,村中皆丁字巷。抗战期间,八路军在此与日本鬼子周旋伏击,为掩护老百姓和伤员向后山转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抗日军政大学六分校以及抗日军政总校,八路军总部以及129师师部,晋冀豫省委、党校等重要机关先后设在霞庄。
2 上马古村
上马村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称“山寨”是因为它坐落在悬崖峭壁上,可谓“山下村寨、崖上人家”。大自然赋予了上马村美不胜收的山水图画,自然风景十分怡人,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山寨小村格外宁静。
上马村是唐末形成的古代村庄,街道主次分明,纵横交错,由上下街贯通了两旁大大小小的巷子,连接起长长短短的石梯,就像山神书写在村东西的“之”字。上上下下的石阶,宛如字的点画曲笔。上街将王家大院、书房院等古民居连为一线,下街将金华庙、五道庙、文化广场等连为一体,沿村东崖边从东向西延展。上下街之间高高低低坐落着几十座古院落,深宅老房紫石墙,屋脊掩映,错落有序。
每一条街巷都有独特风景,每个院落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座楼房都记载着一段历史,在这里居住的村民生活特别安逸,街巷楼房和院落共同书写着村庄的变迁和村人勤劳朴实、顽强开拓的品行,凝聚成了上马村古老朴素的文化传统。
3 虹霓古村
虹霓村位于平顺县东南一隅之虹梯关乡,是虹霓大峡谷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虹霓村被驴友们称为悬崖上的古村落。
在村子里走,穿过曲曲直直的小巷,两侧皆为老旧式民居,石料垒砌的房屋比比皆是。虹霓村房屋建筑全部就地取材,用石板做屋顶,取石头垒墙壁,石街、石墙、石屋、石瓦……形成了虹霓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这是太行山中之特色,也是房屋修建史上的一个奇观。
虹霓村现存明慧大师塔是虹霓村历史的见证。明惠大师塔位于虹霓村中虹霓小学校院内,东西4.79米、南北4.79米,占地面积30平方米,创建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座五代时期石塔。村落里除明惠大师塔外,还有虹霓水磨坊、虹霓关帝庙等文物。
4 崔家庄村在太行山南端壶关县境内,神山岭东南,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庄——崔家庄。崔家庄村起源于元代,因先有崔氏人家定居,故名崔家庄。
崔家庄村中传统民居大都为坐北朝南的四合楼院,青砖灰瓦,建筑色彩协调朴素。其中侯家大院最出名,位于村南端,由花院、柏树院、小庭院、西院、当中院、东院、书坊院七个院落组成,共200间,占地30亩,另有两个单独附属院落共50间。侯家大院的院落为一进或二进院落布局,建筑有院门、正房、厢房等,二层单檐硬山顶阁楼式房屋为多。侯家大院建筑群是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及民俗习惯而营造的,也是当地民居建筑的一种典型传统做法,反映了农村家庭生产生活需求下的房屋院落建构,是我市地区民居中极为典型的构建类型。
随着时光的流逝,风雨的侵蚀,如今的侯家大院虽有破败迹象,但格局依然完好,大门楼牌匾仍在,砖雕、石雕依然完整,门柱、横梁雕刻、马石也部分完整,许多匾额上的刻字仍然清晰隽秀,还能显露出这里往日的富庶和辉煌。
5 河南村
河南村位于黎城县西北部上遥镇,因地处浊漳河南岸,而得名河南村。河南村现存的遗迹有唐代古庙、汉代古槐。村中明代石碑记载,从唐代以来,这里就一直有人类生活居住。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村曾出过一批名人先贤,留下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如今保存比较完好的尚有10多个院落。
河南村的古民居大多分布于村庄南面的旧村,村庄街道由多条丁字形巷道相互连接而成,古民居大多排列在丁字巷的两边。村中古民居多为棋盘院、四合院、两进院,有石砌、砖木结构等多种建筑形式。门楼华丽,楼头大多是由采用透雕、深浮雕等技艺的木雕组成,图案有太阳神、龙凤、神鹿、莲花、牡丹等。门的两侧饰有砖刻,图案有莲花、万子福、神鹿、麒麟送子等。院内房屋有出厦、两层楼等。门头、窗脸、窗条石等构件多为木石雕成的各种戏剧人物、花鸟瑞兽等图形。村中古民居的中国元素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里现存的棋杆院属于河南村建筑中的翘楚,传说这家祖上有人在清朝时候做过举人,所以房子建得比较考究此外,河南村还有关帝庙、龙五庙、玉皇庙、王景明墓道碑等历史文化遗存。
6 芳岱村
在太行山大峡谷的崇山峻岭南缘,有一个小村落,名曰芳岱。芳岱村属壶关县树掌镇,原名黄柏崖,清朝乾隆年间改为今名。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明朝嘉靖年间,该村秦姓始祖秦泰从本县方山(现百尺镇方善)村迁来,聚族而居,繁衍生息;清代中叶,芳岱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走进芳岱,一袭充满诗情画意、蕴含文化积淀的气息扑面而来:漫步在晋豫古道上,那一块块历经沧桑的青石,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踏入诸神观,正殿,南、北看楼,南、北耳殿,虽孤独寂寥,但一砖一瓦仍让人感到古朴典雅,乃至往昔的香火缭绕;岁月无情,却掩饰不了古戏楼精美绝伦的风韵,闭上双眼,似乎还能听到这座承载着人文风雅的古戏楼中传出的掌声和欢呼声;携卷着数百年风雨的三教堂,仍赫然矗立;凝结着儒家风范、依势而建的一座座民居院落,在斜阳的残照里愈显古香古色;轻抚那些沉寂的碾盘石磨,道光十三年的字迹清晰可见;散落在角落的屋脊墀头、雕刻石礅也无不彰显着一种惨败荒凉的美。在芳岱村,您能感受到北方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
7 长子东旺村长子东旺村踞上党盆地腹地西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东旺村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河流绕村而过,池塘东西南北分布,树木环抱,郁郁葱葱。据记载,该村昔日古村落及庙宇群的布局酷似一只展翅的凤凰,所以村人也把村子叫做凤凰村。
东旺村姓氏家族可由一首打油诗概括:“苏李刘候梁,陈韩崔张王,黄牛杜(肚)姬(饥)宋(送)范(饭),路为新添”。据该村史记记载,该村一共十七姓。苏氏宗祠是村内最大家族——苏氏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地方,苏氏宗祠作为凤凰的心脏,坐落在村中央,坐东朝西,五间大小,大额的牌匾高挂在中央,特书“苏氏宗祠”,房内八仙桌摆放正中,高台上放有先人的位牌,依次而立。节孝牌坊是凤凰的胸部。牌坊为砖、石制,是一座形状似门的高大建筑,建在祠堂东南、村南的街道上,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
如今,走进东旺村的二仙庙内,宛若回到当年的东旺盛世,这里已成为东旺村历史的一个缩影,岁月的一个见证。二仙庙东西殿房已成为该村一个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
8 白杨坡村白杨坡村隶属于平顺县石城镇,农耕文化遗址保存比较丰富,属北方地区农耕纺织文化遗存较为丰富的古村落之一。据记载,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村人岳志得将该村零散纺织户集中起来,在河北邯郸开办了“兴得布店”,将手工纺织品销售至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年销家织土布84万匹。如今,漫步在幽静的白杨坡,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浓郁的纺织文化。
在白杨坡村,除了纺织文化以外,你会觉得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休闲小村落。村中150余户民居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放眼望去,树影之中依稀可见黄土墙壁、灰色瓦顶、蜿蜒石板街巷,古朴自然,与山水相映成趣,俨然一副自然山水画卷。一座座二层土楼坐落在西北坡上,石头根基,土坯墙体,灰色瓦顶。每一户人家都建有土楼,每一座院子以土楼作正房。高低有别,大小不同,规格相异,风格一致。
据百姓口头相传,白杨坡村最早的居民是从河南安阳迁移至此的岳姓,后牛姓、张姓陆续迁自此处落户。迁移至此的居民,在与当地居民交往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
9 奥治村平顺奥治村背靠小垴山,面临浊漳河,鳞次栉比的房屋坐落在如刀削般的崖壁之上,村庄好似挂于山崖之间。村落依坡势而建,民居依地形排列,道路曲折弯转顺势穿插于其间,或石条筑阶,或石板铺坡,或石子墁路,忽而高起,忽而低下,错落无常,曲直无序,游走其间大有曲径通幽之美,百转千回之趣。
奥治村是典型的山地村落,青山绿水,土墙灰瓦,流于自然,呈现和谐。现存建筑自明清至时下,流溢着岁月的刻痕,映衬出上党地区民居的鲜明特点,延续了民居发展变迁的百年历史。站在奥治村小广场,北面就是该村最古老的寺庙——禹王庙,也叫大禹神庙;南侧是建造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大戏楼,戏楼的一侧为村委会办公场所;广场西侧为断崖,崖下为漳河;东侧则为村里的民居。
在奥治村,明清建筑的古宅院众多,现保存完整的有刘家大院、任家进士院等,院落多为四合院和三合院,也有两进厅堂院,建筑高度为两层、四层不等,整个村子显得高低错落。行走在漳河岸边这个寂静的小村庄,从水神庙的水神文化到错錾沟的大禹文化;从刘家大院的介宾文化到赵家院落的大院文化;从进士第的进士文化到关帝庙的戏台文化,这个古村落无不体现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奥治文化。
10 岳家寨
太行山区多山、多石,在大山深处镶嵌着大大小小的山村。岳家寨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村。
岳家寨,原名下石壕,隶属于平顺县,位于漳河南岸,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不远处的深山之中,太行山水乡风景区东部。村庄坐落在断层形成的山体平台山嘴之上,偏山脊南侧,西、北依山脊,东、南临绝壁,依山筑建,两村形态参差,风格迥异,气势不凡。自然村落不大,各十几户人家,民居就地取材,一色的石头筑就,石墙石顶,村头石磙石碾,村边石桌石凳,高低错落,精雅有致,一个院落连着一个院落,彼此相连。
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幽静而又美丽,让世人无限向往,而在太行山深处,这个村落就如同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道路是石头铺就的,碾子是石头的,磨是石头的,做饭的灶台也是石头垒起来的,这里恍若一个石头的世界。
古村记编辑整理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