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为什么写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1)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甾仙,别号柳泉居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多才多艺,著作颇丰,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书在他40岁左右已初具规模,此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他暮年方才成书。《聊斋志异》通行本有16卷,合计近500篇作品。这些作品都融进了蒲松龄的虚构想象,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有主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中数量最高的是描写爱情婚烟主题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蒲松龄为什么写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2)

《香玉》、《青凤》、《莲香》《小谢》、《婴宁》等歌颂了青年男女的真诚相爱,自由结合;《瑞云》《阿宝》、《乔女》中则塑造了许多“情种”、“情痴”的形象,肯定他们“知己之爱”的坚贞和专一;《鸦头》、《细侯》、《连城》、《宦娘》等作品则揭露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表现了青年人的反抗斗争。这些作品表达了作者理想中的爱情,是书中最精彩的篇章。暴露政治腐败和黑暗的作品,是《聊斋志异)中极具思想价值的部分。《促织》、《公到九娘》等反映了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的现实;《梦狼》、《潞令》等揭露了贪官蠹役、土豪劣绅残害百姓的种种暴行;(席方平)、《向果》等则同情和歌颂被压迫入民的反抗斗争。这类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现实性较强。

蒲松龄为什么写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