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五个多世纪,而文献中明确以华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配合四方的记述,大概出现于战国。

无论东夷、南蛮、西阿戎、北狄,都只是对一方民族的统称,具体包括哪些地区的民族,随着时间推移,也有所不同。

东夷

东夷西狄南蛮北戎是现在哪儿(古代的东夷西戎)(1)

先秦文献中的东夷,专指今山东省及淮河以北那些非华夏方国和部落,即分布在今山东、苏北、淮北地区。

东夷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东夷人是中国最古老文字、弓箭、礼制和金属的发明和使用者。

东夷不全是东方的土著,有些也出自炎黄一系,如徐国国君追溯他们的祖先到了颛顼、伯益。《史记·赵世家》记载赵人、秦人始祖蜚廉、恶来、季胜也属东夷。

伏羲,又名太皞(昊),是传说中东夷族最早的领袖,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

据说涿鹿大战后,东夷集团瓦解,其中一部分与炎黄部落融合,另一部分则向南迁移到淮河流域,而后被称为“淮夷”。

又过去了几百年,淮夷在于中原的华夏族的战争中,被逼退到了江南。于是淮夷与当地苗蛮族融合,逐渐变成了一个分支,这就是今天苗族的祖先。

西戎

东夷西狄南蛮北戎是现在哪儿(古代的东夷西戎)(2)

西戎是古代中国中原王朝对其边界西方的部落的泛指,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夏朝时称西戎为昆仑、析支、渠搜等。

《史记·匈奴列传》记秦穆公时有西戎八国,即绵诸(今甘肃东部)、绲戎(今甘肃东部)、翟、镕之戎(今陕西北部);岐山、梁山(今陕西韩城与洛川之间)、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大荔(今陕西大荔东)、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甘宁交界处)、朐衍(今宁夏盐池一带),皆位于陇山(今宁夏六盘山)附近。

犬戎,中国古代周朝时期活跃在周朝西部(今甘肃东部、宁夏一带)的少数民族部落。《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犬戎自称祖先是两白犬,崇拜白犬图腾,属于西羌族的游牧部族。

南蛮

东夷西狄南蛮北戎是现在哪儿(古代的东夷西戎)(3)

南蛮是中国古代对南部的部族的称呼。南蛮的总称,大概出现于战国。

南蛮是对今伏牛山脉以南汉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至云贵高原各个民族的统称,其中族系复杂:长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蛮;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长江中上游有濮与巴蜀;云贵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个族系。

元朝蒙古人以蒙古为中心,称淮河以南(但是不包括四川)的汉人为“南蛮”、“蛮子”。

满清时代,亦有以此作为满人对汉人的蔑称。康熙深知党争之害,但鉴于满汉之间的矛盾,却也不加以整顿,他与旗人权贵谈话总称汉官员为“蛮子”。

北狄

东夷西狄南蛮北戎是现在哪儿(古代的东夷西戎)(4)

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是古代华夏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春秋初,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即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强悍有力的部落统一称为戎,只在方位上称为北戎。至春秋中叶,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因其在北,称为北狄。在狄的族称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

狄的本义,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断定,是由“远”与“剔除”的含义,“后乃引申之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此外,狄还有强悍有力,行动疾快等含义。

中华民族今天的繁荣富强,少不了历史上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一条独具魅力的东方巨龙,这就是中华民族千年来都不曾变过的包容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