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埋汰唐明皇因为好女色而荒废朝政。不过,君王过于勤政对于臣子们来说也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尤其早朝这事不仅累臣子,也累皇上,一旦君王不早朝,对于君臣来说便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1)

没了早朝也并不代表臣子们可以不用上班,他们还是需要回到办公地点办公的。早朝不请奏或没来得及请奏的事情,也可以留到午朝和晚朝,但为何早朝还是一直存在,而且还成为了让臣子们最痛苦的事情呢?

早朝的传统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按照当时的礼法,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君臣需要一起朝庙,步骤是先祭祀,再商量国家大事。慢慢地,早朝就成为了臣子们向皇帝汇报工作的仪式,而且越来越严苛。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2)

老祖宗定下来的制度绝想要更改,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可不管是想推迟或取消早朝,都是懒惰和失礼的象征,会受到群嘲。所以就算大家想睡懒觉,也要顾忌面子,按照规矩来,若只上午朝或晚朝成何体统。

既然早朝是礼仪和勤奋的代名词,那就绝对不是轻松活。古代官员上班的时间比现代要早很多,往往是天还没亮就要早起了,观众们或许会在影视剧中听到“点卯”,意思就和现代的“打卡”差不多。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3)

卯时就是指5点到7点时分,天刚亮的时候人就必须得在办公室里了。如果不怕皇帝派人查岗,臣子们也是可以睡懒觉的。但如果碰到君王要求上早朝,可就得3点到5点就起床,一丝不苟地准备,有些谨慎且事又多的官员恐怕得小心翼翼地准备个通宵。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云:“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描写的便是官员们在听到上早朝的钟声后,赶紧起床更衣,严阵以待的场景。一般情况下,早朝也不是所有的小官都能参与的,比如唐朝只需要5品以上的官员到宫议事即可。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4)

上早朝的时候,凡是迟到早退、无故缺席、举止失礼的都要被检查的官员记下来挨板子。何为失礼?交头接耳、咳嗽吐痰、服制污损、衣衫不整、步履不稳的都算,但凡犯了一样,就会受到仗责,而且还是叠加惩罚制。

小官想要骑马坐轿赶时间,也是绝对禁止的事情,一般只有一二品官员才有资格乘坐轿撵,明朝时期还要求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步行上朝。一旦早朝的时间已定,不管风雨雷暴,官员们都得赶着上班,因此离皇宫较远的官员们十分辛苦。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5)

明朝曾经有名官员起晚了,慌慌张张跑着去上班,但大晚上黑灯瞎火地摸不清路,一不小心就失足落河溺亡了。这也不能怪官员自己偷懒,而是明朝的早朝制度相对其他朝代过于严苛。

明朝官员们3点就要起床,5点赶到皇宫前排队,有官员点查到班人数,7点正式开始议事,9点无重大事件便可下早朝。尽管大多数朝代都有这个规矩,但唯独明朝执行得最为严苛,这便导致了明朝皇帝出现了两种极端。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6)

一种是以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代表的极其勤俭的皇帝,几乎天天上早朝,晚上还要批阅奏折到深更半夜;另一种是以万历皇帝朱翊钧和明武宗朱厚照为代表的不上早朝的皇帝,但他们虽不上早朝,天下事还是关心的。

其他朝代的规定稍微轻一点,但也在现代看来也是十分不人道的。汉朝时期规定每5天上一次早朝,缺勤1天打20小板,每满3天加一等,满25天打100大板,满35天扔进监狱。而且这不是1年制,而是终身累积制,也就是说仕途一生有34次迟到的机会。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7)

唐朝稍微宽松点,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上一次早朝即可,但若是敢无故缺席1天,一个季度的薪水都没了。若敢多次旷工,便会被直接发配边疆。清朝的上班时间是有史以来最宽松的,9点才开始上朝议政,等到中午12点了,众臣还可以结伴吃个饭,聚餐完毕再回去办公室处理公务。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8)

但是清朝留给大臣们宽裕的时间,大臣们却要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在宋朝之前,大臣们还是可以坐着议事的,等到宋朝便大臣们便只能站着,到了清朝就得跪着。由于下跪的时间过久,不少大臣的膝盖都不好,甚至还有臣子跪死的,属实惨烈。

古代上早朝的官员怎么走路 古代官员上早朝有多惨(9)

但在古代,当官是飞黄腾达的唯一出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走上仕途已经超越普通人千百倍,有再多的苦,官吏也必须受着。更何况这些苦,不及百姓万分,官员们又如何能抱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