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忙碌了一辈子,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晚年生活怎么过才充实?许多老人选择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安度夕阳人生;也有一些老年人,虽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却继续寻找合适的机会,发挥余热,传递社会正能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广袤基层中,百事俱兴。在茂名市电白区,许多已经退休的老党员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去,在乡村振兴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找到了自己的“新身份”,展现新担当,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河山村贫困户赵福祥(他捐出来建了教学楼)(1)

7月12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A03版

农村教育的“守护员”

6月22日,在电白区林头镇尖角山小学,工人正在对新校门进行最后的修饰,校门边的围墙正在改建,学校运动场改建升级工程也正如火如荼进行……路过的群众都由衷地赞叹说:“陆二叔又做了一件大好事!”

群众口中的“陆二叔”名叫陆朝位,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而得名。陆朝位是林头镇尖角山村委会一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林头镇一带广为人知。多年来,他倾力支持当地教育发展,大力支持家乡各项公益事业,各项捐款达50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党员的无私情怀和浓浓的家乡情结,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河山村贫困户赵福祥(他捐出来建了教学楼)(2)

陆朝位捐资为交角山小学建新校门。通讯员供图

陆朝位的善举一直被当地群众广为传颂。2019年,陆朝位相继被评为电白区首届“电白好人”、茂名市第三届“好心茂名人”,在2020年11月又被评为“广东好人”,他的事迹还登上了由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定期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因家庭条件限制,陆朝位学历不高,只读到了小学四年级。工作以后,他从事过农耕、理发等行业,由于勤奋踏实,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1979年开始,他带队到广州从事建筑工作,事业一步步拓展壮大,挣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随后,他又将事业重心转到深圳,由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1983年7月,陆朝位在原电白县大衙公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党员的先进本色与饮水思源的爱乡之情。

不管在何地工作,陆朝位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1991年的一天,陆朝位回到家乡,路过大衙中学时,看到校舍破烂不堪、教学设备简陋落后,他觉得十分难过。大衙中学创办于1968年,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始建时校舍都是平房,没有一栋像样的教学楼。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校园已显得十分破旧,是当时电白唯一一所没有教学楼的完全中学。

河山村贫困户赵福祥(他捐出来建了教学楼)(3)

老党员陆朝位(右二)。通讯员供图

陆朝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当即找到当时的公社书记邵华源和中学校长苏培汉,表示要捐资办学,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当年,陆朝位生活并不是很富有,但为了家乡的教育,他义无反顾把原本准备投资办厂的80万元资金捐了出来。

当时捐资办学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80万元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苏培汉老校长现在已退休15年了,但他谈起当时的情况还是很激动。他说,在陆朝位等乡贤的支持下,大衙中学的改造可谓热火朝天,一天变一个样。自此,学校有了雄伟的校门、有了教学楼、有了教师宿舍楼,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勤学、老师勤教,学风校风正,教学质量高,被定位为上等级学校,成为原电白县普九教育的先行点。1993年1月,原电白县委、县政府为了表彰陆朝位为教育所作的贡献,向他授予了“热心办学 德高义重”的牌匾。

近年来,年届高龄的陆朝位助学情怀依然不改。2018年4月,他获悉大衙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便捐资15万元用于建设学校电脑教室等。同年12月,大衙中学50周年校庆之际,陆朝位又捐赠20万元重修了饮水思源井,还捐资50万元作为大衙中学的教育基金。今年6月,陆朝位再次捐资40万元,用于尖角山小学校园改造建设。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漂亮的校门、充满文化气息的风雨长廊、运动场崭新的塑胶跑道将给尖角山小学的师生以崭新的开始。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邓建青

【通讯员】冯广利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