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西域是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总称,但西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就是刚刚所说的范围,广义则是通过狭义的西域到达的广大亚洲地区。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1)

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

汉武帝时期西域有三十六国,汉朝时张骞曾经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因为寻找和匈奴有仇的大月氏,联合起来打败匈奴。

面对那些当时未知的地方,张骞以非凡的胆量和意志踏上了西行之路,成为了官方派出的出使西域的第一人。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2)

张骞

因为是第一次出使,这一路并不是十分顺利,建元二年张骞还没走出很远就被大队匈奴所抓住,随从多数被害。

抓住张骞后,匈奴人对他严加看管,并且诱惑他投降,张骞拒不投降,但是即便他被匈奴人逼迫去放羊,他也时时刻刻没忘记自己的使命。

在被匈奴扣押了十年后,张骞选择了一个机会带着曾经的向导和妻子逃离了这里,他们一路向西经过了很多地方,最终找到了大月氏。

可是此时的大月氏到了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已经不想再对匈奴报仇了,张骞考察了这一地区的情况,然后踏上了返程路。

张骞为了避开匈奴,转而向南,可是路上又被匈奴骑兵抓住,扣留了一年多。元狩三年匈奴内乱,张骞才有机会脱身回到汉朝。

汉武帝闻之大喜,封他为博望侯,张骞这一去虽然历尽挫折,但是带回了很多关于西域的信息,人们已经逐渐能看清那片神秘的土地了。

张骞后来第二次出使西域,到达了乌孙国,为汉朝外交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域大国,玄奘法师曾在这里辩经

龟兹国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所谓数一数二的大国,王城名字叫延城,据史料记载,龟兹国有6970户人家,81317人,胜兵21076人。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3)

龟兹国的国名很容易读错,它并不读“归资”,而是读作“秋词”。东

汉时期龟兹国达到了巅峰,东起轮台,西至巴楚,北靠天山,难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跨度数百里。

虽与汉唐无法比较,可是在西域三十六国里却是十个国家都比不上的强国。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4)

汉朝时期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因为当时龟兹国也在受到匈奴势力的影响,龟兹国的态度取决于汉朝在西域诸国中的影响力。

魏晋时期,龟兹与前凉、前秦、北魏都有来往。

唐朝时期,龟兹国仍然存在,在唐太宗时期派使者进入唐朝朝贡。

贞观十六年,太宗派昆丘道副大总管郭孝恪讨伐龟兹,龟兹国国相那利被打得丢盔弃甲而逃,都城被唐军占领。

贞观十八年,唐朝攻打焉耆,龟兹与焉耆联合对抗唐军,结果损兵折将,连龟兹王都被唐军活捉了。

后来唐朝将安西都护府设在龟兹国的都城,龟兹成为了唐朝西部的军事重镇。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5)

唐太宗

关于龟兹国人们知道的一个有名事件就是玄奘法师龟兹辩经,龟兹国是个佛教国家,印度佛学传过来基本都是以西域为桥梁。

东晋时后秦的高僧鸠摩罗什就是龟兹人,他的父亲是天竺国人,后来辞掉国相来到龟兹国,与国王的妹妹成亲了。

鸠摩罗什博学多识,精通佛经,翻译了不少高质量的佛经,成为了著名的佛经翻译家。

相比较玄奘翻译的高深佛经,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流传更广,在中原地区的佛教中影响很大。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6)

玄奘法师西行路过了龟兹国,龟兹国的木叉鞠多是该国佛教界重量级人物,他自恃精通佛学想为难一下玄奘,却不料被这个比自己年轻的人打败,丢了面子。

三十六国的中的小国有多小

龟兹国只有区区几万人口就成为了西域大国,那么其他小国能有多小呢?

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有一个小国叫车师都尉国,在这几十个国家名字中带“车师”二字的不止这一个。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7)

还有车师前王国、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这些国家的居民都是车师人。它们当时分布的位置主要在今天我国的新疆,距离甘肃不远。

车师都尉国的位置大概在吐峪沟附近,东距吐鲁番五十多里,不过也无法确定它准确在哪,因为地小人少,存在感不高,记载不多。

《汉书》中有记载,车师都尉国只有40户人家,333人,胜兵84人,这样的人口规模即便放到现在也是个小村。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8)

对于史书中所记载的西域诸国人口、户数我们只当做一个大概数字,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变动的。

当时信息条件下的了解非常有限,有时候只是写了个大概数字或是已知数字,故而并不一定准确。不过差距肯定不会太大,不会把一个几百人小国错记成几万人口的大国。

车师人高大威猛,而且十分精于骑射,也会用各种饰品打扮自己。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就是农耕和放牧,但是这样的小国也禁不起战争的摧残,稍有战火平静的日子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有个比车师都尉国稍微大一点的国家,叫依耐国,《汉书》记载依耐国有125户,670人,胜兵350人。

西域三十六国的来历(西域三十六国有多大)(9)

依耐国的位置大概在今天我国新疆西南的塔什库尔干县,主体民族是羌人。羌人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因为战争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羌人不断迁移,有一部分人就来到了后来依耐国所在的地方。

这里海拔很高,通往外界的交通很不便,尤其是在一千多年前,人口稀少,所以只能经过艰难跋涉到其他人聚居的地方交换些生活必需品。

不过依耐国居民的生活也有不一样的味道,高山把城市喧嚣挡在另一边。由于信息和交通闭塞,他们每天只能和大自然打交道,蓝天、草地、雪山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西域三十六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在变化的,有些小国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是时而增多时而减少,并不一直是三十六。

后来西域诸国相继消失在了历史之中,限于当时的信息条件再加上有些小国实在太小,什么时候存在的,什么时候消失的也就成了谜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