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先到。”

在山东有一个叫于娟的女孩,她的前半生过得顺风顺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之后一路猛进,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硕士和博士。

此外,她还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儿子,爱情和事业双丰收。

但就在这个时候,她却突然被查出患有乳腺癌。

好在于娟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开始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抗癌历程,还收获了许多粉丝。

可命运偏偏反复捉弄她,一个“神医”的出现,加速了于娟的死亡。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

在一个凌晨,于娟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在临终前她拉着母亲的手,说出了两个遗愿。

她的两个遗憾是什么?最后有人帮她弥补了吗?

终日劳作 事出有因

2001年,山东曲阜的荒山上,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奔走在山林间。

只见她那瘦弱的肩头,整日扛着一把锄头。

没有人知道老人要做什么,直到有一天一辆大货车开进荒山,卸下上万棵小树苗,人们这才知道她是要种树。

实际上,老人退休前是一位人民教师,几乎没怎么下过地。

所以对种树这件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在一开始就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批种下的树苗,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三十。

看着一株株枯死的小树苗,老人十分心痛。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2)

山脚下的村民都劝她不要种树了,一大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

可她偏不听,反而眼神坚定,并且立誓一定要成功,像是要完成某种使命。

这以后,老人不厌其烦地去咨询相关专家,请教当地的农民,然后总结经验和教训,慢慢地摸索着将幼苗培养成参天大树。

十年来,她每天都衣着简朴,背着一个破旧的背包穿梭在荒山野岭之间,这个背包里有她的工具和一天的食粮。

有时候饿了,就在山里找个阴凉的地方坐在石头上,从背包里拿出馒头和咸菜吃;渴了就喝山里的泉水。

吃完后,她又扛起锄头继续埋头苦干。

夏天山上的太阳特别毒辣,不一会儿就让人大汗淋漓。

可是老人从没有抱怨过一句,擦掉脸上的汗,喝一口泉水,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冬天,寒风呼啸,老人的手都冻得生了疮,在别人躲在温暖的房间里的时候,她却坚持在山头劳作,研究如何种好一棵树。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3)

寒来暑往,这样的日子老人坚持了十余年。

老人就是抗癌女博士于娟的母亲舒平,而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女儿的愿望......

完美人生 突遭变故

舒平原名苏萍,丈夫是知名酒店的一位特级厨师。

夫妻和睦,家境也算殷实,于娟作为他们唯一的女儿,从小不缺吃穿,备受宠爱。

女儿于娟也特别争气,上学期间多次获得班级第一,舒平夫妻俩几乎就没操过什么心。

高中毕业后,于娟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4)

上海交通大学

上大学后的她也没有丝毫的松懈,每次上课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上进的她。

机缘巧合之下,于娟还遇到了她一生的挚爱——正在读博士的赵斌元。

两人虽然年纪上相差六岁,但是依旧没能阻止爱情的萌芽。

于娟被赵斌元身上的成熟气息深深吸引着,他的学识和教养都令其着迷,不久两人便坠入爱河。

两人的爱情之路走得非常顺畅,没有吵架,没有外界阻挠。

2000年,在双方父母支持下,于娟和赵斌元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5)

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两人还没有能力买房。

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商议着先借住在亲戚家。

只不过高学历出身,有着傲骨的他们,并不甘心于寄居。

因此,从搬家那一刻起,他们就发誓要努力赚钱,在上海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为了这个目标,赵斌元努力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

于娟则没有挑剔,找了份稳定的文案工作。

但每天单调、机械的工作内容,不禁让她感到烦躁,也让其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6)

某天下班后,于娟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想法突然钻进了她的脑海:

她想要继续读书深造。

打定主意后,当天晚上,于娟鼓起勇气,提着嗓子,把她内心的想法小心翼翼地说给了丈夫听。

赵斌元听后愣了几秒,突然笑出声来,十分欣慰地说:

“我支持你。”

听到这句话,于娟才放下心来,喘了口气。

但很快她就又犹豫了。

因为两人说好要一起打拼在上海买房,如果自己跑去上学,经济压力就全落在丈夫一个人的身上。

赵斌元见于娟面露难色,知道她是怕自己压力太大,不愿让自己过于辛苦,直接拍了拍她的肩膀说:

“别担心,你考上了就安心去上学,家里有我。”

赵斌元甚至提出让她辞职,一心备考就好。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7)

看着丈夫如此体谅自己,于娟自然也会顾虑到家庭。

为减轻两人生活压力,她考量一番后,决定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那段时间,于娟早上五六点就起床背书。

上班时一闲下来,脑海里就开始回忆早上背的内容。

下班后,于娟不浪费一分一秒,拿出书就开始学习,常常学习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于娟成功被复旦大学录取,成为社会学院的一名研究生。

考上研究生后,于娟没有就此停住前进的脚步,她依旧疯狂学习新知识,很快就在一众同学中脱颖而出。

凭借自身的努力,三年后,她成功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8)

复旦大学

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于娟特别激动。

因为公派留学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全校只有个位数的名额。

然而很快,现实便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她要去留学的国家是挪威。

这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北欧国家,物价水平很高。

虽说学校免了学费,但是生活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加上在她备考研究生时,他们夫妻二人靠着手头上的存款在上海贷款买了房。

如今,一家人除了日常开销,每月还要支付高昂的房贷,所以很难再拿出钱供她去留学。

思来想去,于娟决定放弃出国留学。

出乎意料的是,晚上回家后,丈夫却一脸喜色地告诉她:

“你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9)

于娟惊讶于丈夫的反应,紧接着丈夫的话更是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这边还存了一些钱,房贷和日常开销你不用担心,我都能搞定。这次留学的机会非常珍贵,钱什么时候都能挣,但这个机会错过了可就再也没有了。”

于娟还是很犹豫,支支吾吾地不愿接话。

最后还是在丈夫的再三劝说下,她才略感抱歉地踏上了去挪威的旅程。

出发前,赵斌元一再嘱托她,不要担心家里,他会料理好一切的。

也正是有了丈夫的全力支持,于娟才能安心去留学。

初到挪威,于娟就惊叹于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

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墨绿色的森林一片接着一片,处处都透露着生机。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0)

某天,于娟外出游玩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景色,突然想起了家乡的母亲。

家乡荒山遍地,很难见到这样郁郁葱葱的森林,如果母亲能来这儿看看,一定特别开心。

于娟向来是个行动派。

没过多久,她便靠打工赚的钱给母亲买了机票,将其接来挪威。

第一次来到挪威的舒平看着眼前的景色十分震撼,她从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

这里的森林随处可见。

走进森林里,甚至能听到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和泉水碰撞石头清脆的响声,空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整个人都不自觉地放松了下来。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1)

也就是在陪妈妈在挪威旅行的这段时间,于娟明确地告诉了舒平她的愿望:

“我们把挪威的森林搬到国内吧。”

听闻这话,舒平还以为女儿在开玩笑,笑着说道:

“好,到时候我也来帮你。”

一时间,母女两人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林间。

只是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久,舒平回到国内,于娟也继续着自己的学业。

后来,从挪威的学校毕业后,她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

而这之后,于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导师共同成立了一个“种树”项目。

那时的她更加认真对待学业,遇到难题就到办公室和导师一起商议,一讨论就是好几个小时,经常连饭都忘记吃。

为了研究调查,熬夜已经成为她的常态,有时一天就睡2、3个小时。

而这一切都是为实现自己的愿望。

可这样的作息,终究是不易于身体健康的。

于娟常常感受到身体有些异样,但当时她并没有重视。

突如其来的消息更是夺走了她全部的注意力——于娟怀孕了。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2)

好在怀孕期间,她主动停下手里的事情,专心养胎。

最终,在丈夫的细心照顾下,于娟顺利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至此,在旁人眼中,她的家庭和事业都已经很圆满。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幸福的小家庭不久后就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突如其来 病魔缠身

2009年12月27日,于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

拿到诊断单的那一刻,看着上面的这几个字,她的手都在发抖,这对于娟简直犹如晴天霹雳。

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于娟流下了痛苦的泪水。脑海中不断浮现着三个问题:

手里的工作怎么办?

丈夫孩子怎么办?

自己的父母怎么办?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3)

于娟与丈夫赵斌元

回到家后,于娟选择把自己患癌这件事告诉丈夫。

赵斌元听后面色凝重,但还是一直安慰她:

“这只是初期诊断,更何况就算是癌症,只要发现得早还是有治愈的可能的。”

等待最终结果的那段时间,一家人就靠着这一点点信念支撑着可。

不久后,这仅此一点的信念也崩塌了。

具体的检查结果出来了。

于娟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属于癌症晚期,已经没有治愈的可能。

“她只剩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家属要做好心理准备。”

医生说的话,无疑是让于娟家人坠入深渊。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4)

住院时的于娟

这以后,于娟只能通过不断化疗和药物来维持自己的微弱的生命。

在治疗中,她剪去了一头乌黑的长发,和丈夫一样成了光头。

夜里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常常扰得她睡不了一个好觉。

病情严重时,于娟全身浮肿,都不能独立行走,身边时刻需要人照顾。

期间,赵斌元充分尽到了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

不仅细心照顾于娟的生活起居,还经常去图书馆自学癌症相关的知识,祈求能帮到妻子。

为了给于娟治疗,他甚至卖掉了两个人辛苦奋斗了许久才买下来的房子。

但相比高昂的化疗费,这些钱远远不够。

没过多久,于娟的父母也卖掉老家的房子给女儿看病。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5)

于娟一家三口

看着一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于娟不想只当一个“躺在床上的废人”。

她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那么如何通过这仅剩的时间让自己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博客,便尝试记录自己的抗癌历程。

渐渐地,她发现这件事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于娟曾写道:

“许是太苍老,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许是太年轻,该经历的都还没有去经历......”

“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

她富有哲理的言语和对抗癌症的决心,让她在网络上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6)

大家知道于娟的经历后都很动容,想要募捐,但是被她拒绝了。

她在网上写下这些的初衷是记录自己的抗癌生活,绝不是博同情的。

后来,在网友们的鼓励和祝福下,于娟渐渐重拾了信心。

可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也正是这个人让于娟的人生彻底按下了加速键。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于娟家人得知了一位“神医”。

这位“神医”声称可以不用化疗就能彻底治愈癌症。

病急乱投医,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们都想试试。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7)

于娟

2011年3月,于娟停止了在正规医院的治疗,来到安徽黄山脚下的“杨神医”家。

他告诉于娟家人,这里空气环境好,只要用其研究出来的饥饿疗法和自我研制的中药,不出三个月癌症患者就能治愈。

起初,于娟家人自然是不相信的。

但来到“杨神医”家里后,他们看到墙壁上张贴着许多癌症治愈的证明。

非但这样,这里还有一名自称义工的老人说他曾经就是癌症患者,多亏了“杨神医”,他才能痊愈。

更迷惑人的是,除了于娟,那里还有两位癌症病友,都是听说了“杨神医”的名号而来。

因此,于娟家人心中的最后一点疑虑也消失了。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8)

起初,几位癌症患者按照“杨神医”的饥饿疗法的要求,每天只能吃少量的葡萄和芋头充饥,不能吃饭。

此外,“神医”每天还会给他们喝自制的苦中药。

于娟被这所谓的疗法折磨得痛苦不堪,但是为了能够痊愈,她还是选择忍下来。

可就在几天后,其中一位病友突然出现了咳血的症状。

只是对此,“杨神医”却拍着胸脯说这都是正常的,是药效起作用。

但没过多久,这位病友却突发休克,不得不送到正规医院抢救。

也就是在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这位“杨神医”可能是个骗子。

然而,为时已晚,那位病友几天后便去世了。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19)

而于娟的病情也日渐恶化,家人便紧急把她转到正规医院去做检查。

本就已是癌症晚期,时日无多,再加上所谓的“神医”的疗法,无疑是在加速她的死亡。

经历了这件事情后,于娟在博客中写到:

“我曾经一度犹豫是不是把下面的文字写下来,然而,我想若是不写出来分享给世人,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受骗,被谋财,被害命。”

原来,那所谓的“杨神医”不过是个诈骗团伙。

“饥饿疗法”也根本没有用,就连所谓的中药也都是一些普通的草药熬制而成,对于治疗癌症没有任何作用。

可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转回上海的医院之后,于娟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生命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2011年4月19日凌晨,她永远离开了人间,这时其才刚过完33岁生日。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20)

在转回医院的那段时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吃饭吃不好,睡觉常常会被痛醒。

也许于她而言,这样离开反而是一种解脱。

两个遗愿 努力实现

于娟去世后,她的父母悲痛万分,两人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

舒平甚至曾经也想就那么随女儿去了。

但是想到女儿临终前的嘱托,她还是压下了这个念头。

毕竟身为一个母亲,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舒平是这样,于娟更是这样。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21)

生前,她无数次抚摸着儿子的头,想着孩子还这么小就没了母亲,该有多可怜啊。

所以在弥留之际,她再三嘱托自己的母亲一定要替她好好照顾儿子。

葬礼结束后,舒平便安心在家带外孙。

可是没过多久,她把外孙托付给了丈夫和女婿,孑然一身回到山东老家,因为她要去完成女儿生前的第二个嘱托。

“我想把挪威的森林搬回国内。”

这是母女俩在挪威旅行时于娟说的话。

其实当时于娟回国后,就一直规划着这件事情。

她想要在山东老家建一个园林研究基地。

只不过后来因为怀孕生病这一系列事情,这个计划一直没能继续实施。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22)

临死前,于娟还对此念念不忘,舒平当时就对着女儿发誓:

“相信妈妈,妈妈一定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或许每当累的时候,舒平总会想起女儿。

想着如果女儿还在的话,看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一定会特别的开心。

在其事迹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纷至沓来,一同加入“植树造林”这项伟大的工程中。

十年后,这里终于如舒平所愿,从一片荒山变为一片青山。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23)

有时,舒平走上山头也会感叹,山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她辛苦劳作的身影,她的汗水也在滋养着这片土地。

现在的九仙山已经是一片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生态环境非常好。

她成功做到了把“挪威的森林”“搬”回国内。

两万多亩荒山,种树超一千棵,只为圆了女儿的梦想,不禁让人感叹梦想的伟大,母爱的伟大。

女博士乳腺癌最后的日子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24)

当年于娟去世后,赵斌元把她在博客上写的抗癌记录重新整理了出来并且出版了书籍,取名为《此生未完成》。

于娟没能圆的梦,舒平替她完成了。

此后,赵斌元一直没有再娶,守着妻子留下的文字度过余生。

他和于娟的儿子也没有辜负大人们的期待成为了一名学霸。

后记

老人常言:“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为了完成女儿的梦想,舒平从一个从来没下过地的退休老教师变成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种树人,其中的辛苦只有她一人知道。

她种的不是树,而是对女儿的思念。

于娟的经历也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死亡教育”,要以理性看待死亡,死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的实现自我价值,珍惜生命和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情感。

参考文献

齐鲁壹点《复旦女教师抗癌离世九年,母亲在家乡曲阜种出一座青山》

大黑网《爱心汇集实现于娟遗愿“挪威的森林”扎根济宁》

凤凰网《复旦抗癌教师于娟今晨去世70余篇“抗癌日记”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