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知派#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指因阴阳、脏腑失调引起的一种病症。轻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又不易入睡;重者彻夜难眠,并伴有心烦、心悸、多梦、健忘及身倦等症状。

西医多通过安眠药和心理疗法助眠,中医则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扶正驱邪来改善睡眠状况。

失眠多梦别忽略这几个细节(失眠多梦不用怕)(1)

临证备要

中医认为,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有所养,心血得静,卫阳入于阴而寐。

《黄帝内经》认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素问·逆调论》中:“胃不和则卧不安。”说明饮食失调,脾胃不和,痰湿食滞,邪扰心神,致不寐。《景岳全书·不寐》中“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思虑过度,思则气结,气机不畅,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养心安神而不寐。

不寐的病机在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主要在心,也涉及肝、胆、脾、胃、肾。

失眠多梦别忽略这几个细节(失眠多梦不用怕)(2)

辨证分型

1、心脾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多梦,睡而易醒,兼有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饮食无味纳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微。

常用归脾汤加减,益气养血安神。

心血不足较重加阿胶;不寐较重加龙骨、牡蛎、柏子仁。产后虚烦不寐,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也可用本方。

2、心肾不交型

主要表现为心悸多梦,头晕,健忘,腰酸耳鸣,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常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潜阳、温肾降心火。

3、阴虚火旺型

主要表现为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常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降火安神。

4、痰热扰心型

主要表现为胸中痞满,头重,痰多胸闷,心烦口苦,目眩,苔黄腻,脉弦滑数。

常用温胆汤加减,化痰清热。

心神不安,烦躁,加生龙齿、碎磁石、碎珍珠母之类以重镇安神;虚烦加远志、酸枣仁、百合之类以养心安神;饮食停滞胃中,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5、肝郁化火型

主要表现为夜寐不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面红目赤,口苦,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火热盛用龙胆泻肝汤;热轻者用丹栀逍遥散。

诊断要点

1、辨脏腑

若兼有急躁易怒多为肝郁化火;若有不思饮食、腹胀、便溏、面色少华,多为心脾两虚;若有腰酸、心烦、心悸、头晕、健忘多为心肾不交。

2、辨病情轻重

轻者仅有少眠或不眠,病程短,舌苔腻、脉弦滑数,以实证为主。

重者则彻夜不眠,反复发作,舌苔较薄,脉沉细无力,以虚证为主。

3、辨虚实

临床中不寐,虚多实少。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由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宁所致;实证多因痰热内扰,肝郁化火引起心神不安所致。

常用药单

1、用药规律

补虚、行气、泻火、燥湿为原则,以补虚为主,以祛邪为辅。补虚药以滋养心肝为主,同时辅以祛邪药行气和燥湿。

2、常用中药

以酸枣仁、党参、陈皮、甘草、当归、龙骨、茯苓、黄芩、柴胡、桂枝、芍药、白芍、木香、远志和牡蛎为主。

失眠多梦别忽略这几个细节(失眠多梦不用怕)(3)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推荐

【处方一】

五味子 6g 远 志 6g 酸枣仁10g当 归10g

【功效】 滋阴养血,养心安神。

【适应症】 心烦失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多汗,口干,急躁易怒。

【处方二】

北柴胡 6g 白 芍 10g 酸枣仁 10g 麦 冬 10g 当 归 10g 茯 神 10g

【功 效】 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适应症】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胸胁胀痛,脘闷嗳气,失眠多梦。

避免致病因素

1.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

2.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且营养丰富为主,晚餐不宜过饱,尤其临睡前不宜进食或饮浓茶、咖啡等。

3.不要过度劳累,劳逸适度,睡前热水泡脚,按摩双侧足心涌泉穴。

4.辨证护理小妙方。心脾两虚者,多食莲子、山药、莱菔子、扁豆、大枣及黄芪粥。心肾不交者,阿胶烊化加生鸡蛋后冲服,清炖甲鱼,都可滋阴潜阳安神。痰热扰心者,可用山楂、萝卜、杏子煎水每日代茶饮。肝郁化火者,橘叶泡水代茶饮,解郁降火;菊花、黄芩泡水喝,清肝退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