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救宋的真实故事 墨子救宋靠的不是道德说教(1)

(图文无关)当然,最终墨子成功阻止了楚王攻宋。他怎么做到的呢? (ICphoto/图)

墨子救宋的故事,是介绍墨子的人必讲的,这个故事的信息量还真挺大。

墨子的第一步,是去见公输般,说我给你一笔钱,你去替我杀一个人。公输般说,我是个有原则的人,不能杀人。墨子说,那你发明云梯让楚王去攻打宋国,死那么多人,你不该负责吗?

这里墨子指出一个问题:不愿意做小坏事的人,可能做大坏事却不觉得有什么道德障碍。因为亲手杀一个人,那种罪恶的感觉是直击内心的;前线死很多人,却需要墨子提醒,公输般才无法回避这个事实。

和受害者拉开距离,就觉得作恶不必负疚的心态,当然是很普遍的。甚至于,正因为不愿意眼前有受害者,所以不惜在远方制造更多受害者,也不罕见。亚历山大·R·唐斯《战争中的平民》中提到一项研究,认为和很多人想象的专制帝国热衷扩张屠杀相反,“民主国家”因为更害怕死自己人,所以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屠杀外国平民,手段往往更干脆。

墨子向公输般强调的另一个要点是:宋国是没有罪的,所以楚国攻打宋国不正义。

在另外一些辩论中,墨子对战争的性质作了区分:邪恶的战争叫做“攻”,正义的战争叫做“诛”,如商汤伐桀,周武王伐纣,都是“诛”。

墨子只反对攻,不反对诛。

这种心态对战争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实也有点难说。

春秋时代,楚庄王击败了晋国,但是楚庄王认为自己这人毛病很多,不能和周武王比,晋国将士忠于自己的国家,也绝不至于和商纣的军队比,所以自己打的并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于是,楚庄王拒绝了臣下羞辱晋军尸体的请求,也没有赶尽杀绝,让失败的晋军逃回黄河北岸。也就是说,不自居正义,反而减少了杀戮。

相反,如果自信满满地把自己和敌人的较量,看作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或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却反而可以肆无忌惮放纵自己的残忍。近代以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列强在全世界扩张:欧洲人之间的战争是一种模式,欧洲人对殖民地人民的战争又是一种模式。前者至少理论上会认为虐待战俘、屠戮平民等行为是不对的,后者却没有这么多的顾忌。就是因为欧洲人认为殖民地人民野蛮未开化,文明和正义的优越感更加爆棚的缘故。这一层,庄子看得比墨子透彻,他说:“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以追求正义的名义号称想消除战争,才是战争的根源。

无论如何,谈道德是没有用的,于是进入第二步,墨子去见楚王,算经济账,谈打宋国不划算。

墨子说,楚国很富,宋国很穷,楚国打宋国,就像富人偷穷人东西,这是有病。

《墨子》书里没提楚王是怎么反驳墨子的,我疑心,其实楚王当时对墨子进行了非常有力的驳斥,导致了墨家不好意思把这段写下来。

因为反驳墨子实在太容易,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强国、富国不会嫌弃财富多,攻打弱国、穷国的事,实在太常见。如果不愿意打了,那只能是战争成本太高,收益太少,何况宋国也不是个穷国。

替楚王拟反驳台词如下:“亲爱的子墨子,按照你的逻辑,即使战争获胜,死掉的是人,得到的是地,人口是稀缺资源,未开发的土地却有的是。所以发动战争并不划算。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天下的土地就这么多,天下的人口,增长起来却没有限度。一场战争打下来,眼下是死了一点人,但是获得土地却为我国的发展创造空间。何况正如你子墨子在《节用篇》里所说,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生育政策,加快人口增长的速度。事实上地广人稀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

两百年后的韩非子可以证明这一点,他那个时代就已经“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了。

当时这场辩论,墨子很可能是输了。

当然,最终墨子成功阻止了楚王攻宋。他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是第三步,故事的高潮环节,墨子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进行实战模拟,结果证明,以墨家的军事技术水平,他们协助守城,你楚国攻宋是根本打不下来的。

墨家的“非攻”思想,其实在先秦诸子里不算多有特色。除了法家,各家各派都是反战的。区别就是,孟子反战,善于作文学性极强的人道主义演说;庄子反战,犀利的一句吐槽,胜过旁人千言万语,但是,真面对屠刀与战火,他们有办法吗?

只有墨子有。

司马迁《史记》里,提到墨子只有24个字,其中提到,“善守御,为节用”,不提主张,只强调实操,还是很会抓要点。

(作者系大学老师、历史学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