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国安记者23日从湖南省委宣传部获悉,3月22日19时15分许,湖南常长高速西往东方向119KM 655M处,一辆从河南郑州开出的柴油旅游大巴豫AZ8999突然起火事故造成26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2名司机已被控制受伤人员已妥善安排在当地3家医院接受救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同样的安全事故为何频频发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同样的安全事故为何频频发生(同样的安全事故为何频频发生)

同样的安全事故为何频频发生

文|殷国安

记者23日从湖南省委宣传部获悉,3月22日19时15分许,湖南常长高速西往东方向119KM 655M处,一辆从河南郑州开出的柴油旅游大巴豫AZ8999突然起火。事故造成26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2名司机已被控制。受伤人员已妥善安排在当地3家医院接受救治。

在如此春光旖旎的时候,传来的却是一个个噩耗:相比响水化工厂爆炸,死亡26人的事故似乎会不那么引人注目,但确实应该属于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人们追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现在还没有答案。一是,客车并未超载:该车核载59人,实载56人,其中乘客53人、司机2人、导游1人。二是,新闻告诉我们,“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不过,在事故原因尚未公布之前,我想追问一个老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客车车窗封闭的问题了。

如果我们回忆总结一下客车事故就能发现一个问题:凡是客车发生火灾,最后都容易造成严重的死亡,车内的乘客很难逃生。这样的事例可以有一堆。

比较著名的有,2009年06月05日上午8点02分,四川成都9路公交车在川陕立交下桥处发生燃烧,造成27人遇难74人受伤,故意放火的犯罪嫌疑人张云良当场死亡;

2012年8月26日凌晨,延安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双层卧铺空调客车追尾并撞上了一辆甲醇运输罐车,两车均起火燃烧,最终造成36人遇难;

2013年6月7日傍晚,厦门市一辆公交车在快速公交高架路上着火,厦门公交车燃烧事件目前至少已造成48人死亡,33人受伤;

2016年6月26日上午10:20左右,一辆车牌号为湘D94396大巴车由衡阳开往广东方向的旅游大巴车,在宜凤高速长村东溪大桥附近碰撞隔离带和护栏后起火,造成35人遇难。

这些客车火灾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除了极少数人侥幸逃脱,绝大多数人几乎都是葬身火海,无法逃生。这里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车窗门都打不开,人们除了等死,几乎无法自救。

例如,延安特大交通事故中该客车载有39名乘客,仅3人逃生。其中,两名乘客从客车前方撞碎的玻璃窗逃出,另一名乘客由客车尾部唯一一扇可以打开的小窗户逃出。如果客车前方玻璃窗没有被撞碎,那么逃生的可能就只有车尾小窗的那一人。

可见,中国的长途客车封死门窗是造成乘客无法逃生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不少公众提出,应该从设计上规定取消客车车窗封闭的标准。

自从成都公交车燃烧之后,各地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安全锤击破车窗玻璃逃生。但是,从实践看,这一措施几乎无效,我们也从来没有看到一例安全锤救人的报道。

有的说安全锤遗失;其实就是安全锤还在,估计乘客也未必会运用;究竟能不能迅速击碎车窗,提供逃生的出口,都是理论研究,并没有这样的实践效果。所以,安全锤制度并没有阻止死亡的发生。

记得在若干年前,长途客车的车窗都是可以推开的,所以车上都有“头手请勿伸出窗外”的提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所有的长途客车、公交车都把车窗封死了,不知道是什么理由。

据说是因为车上装了空调,密封才能保持温度,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开窗的矛盾。如果真的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把车窗封死,确实是错误的,是拿公民的生命开玩笑。

我还想起发生在台湾的另一起“惨案”:2016年7月19日,大陆观光客团游览车发生火灾,导致大陆游客26人死亡,台“立法院交通委员会”邀贺陈旦等人报告“7月高速公路2号重大交通事故导致26人罹难事件之后续处理及检讨相关事宜”,贺陈旦答复民进党籍“立委”陈赖素美质询时表示,今年1月起,新出厂游览车,车辆两侧至少要各有一个活动逃生窗,也会要求旧有游览车明年起全面适用。

这就是说,台湾官方从大陆观光客团游览车火烧车酿26死的惨案中总结出了一个重要原因是,游览车封闭的窗户影响了游客的逃生,才酿成了如此的惨案。于是吸取教训,从设计上进行改革,要求游览车两侧至少要有一个活动的逃生窗了。

那么,针对封闭车窗引发的大概率死亡案件,我们是否也需要从技术角度研讨一下车窗封闭问题,能否预留可以便捷打开的车窗,为火灾发生留下逃生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