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5月10日,四川成都丛树家园小区电梯内,一辆电瓶车突然起火,火焰瞬间吞噬整个电梯间,多人被烧伤,包括一名婴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电梯坠落事故发生时应该怎么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电梯坠落事故发生时应该怎么做(3秒内火焰吞噬整个电梯)

电梯坠落事故发生时应该怎么做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5月10日,四川成都丛树家园小区电梯内,一辆电瓶车突然起火,火焰瞬间吞噬整个电梯间,多人被烧伤,包括一名婴儿。

电瓶车电梯内突然起火

官方通报:5人不同程度受伤

根据监控视频显示,一名业主推着电瓶车进入电梯后,电瓶车突然冒出浓烟自燃起火,轿厢3秒内被浓烟吞没。事发时,电梯内还有人抱着一名婴儿。‍

燃烧过后的电梯现场一片狼藉,120急救车赶到现场救援伤者。

据成都市成华区应急管理局通报,火情在5月10日19时50分左右被扑灭。据调查了解,现场电梯内造成5人不同程度受伤,起火原因初步认定为电瓶车着火引发。

11日,婴儿父亲张先生称,当天婴儿外婆抱着孩子下楼散步,电梯下行时遭遇火情。目前两人均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其中婴儿烧伤面积达45%,外婆烧伤面积达75%。

律师:电瓶车车主

承担赔偿责任之外,或涉嫌犯罪

此次事故中,电瓶车车主和其他相关各方,应承担什么责任?

据澎湃新闻报道,律师丁金坤认为,本事件应首先在刑法上确定是意外事件还是过失犯罪。如果是正常使用的电瓶车,使用者一般预见不到电瓶车会在电梯起大火,可视为意外事件。如果是改装过的,事先可预测到危险的,则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在民法上,该事件属于民事侵权,电瓶车使用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此外,根据《民法典》第1198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物业公司对业主有安全保障义务,疏于对电瓶车的管理,与造成事故有因果关系,须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律师周铭则认为,电瓶车主应承担主要责任,理由是其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过错,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失,应承担主要损害赔偿责任;物业应承担次要责任,原因在于管理疏忽。此外,如果物业采取过相关措施,如制止过车主,车主屡教不改,或刊登过类似禁止电瓶车进楼公告,可以相应减少一些责任,而车主则可能涉嫌过失致人伤害的相关罪名,具体由公安机关确定。

此前已发生多起电动车室内起火事故:

➤ 2020年8月,广西南宁某小区,一名女子骑着电动车进入电梯,突发电动车冒烟起火,整个电梯厢仅4秒就被浓烟包裹。

由于当时电梯已经启动,女子将车辆拉出至6楼走廊。万幸的是走廊上的喷淋灭火装置迅速启动,物业人员也迅速赶来将火控制并报警,未造成人员伤亡。

➤ 2021年4月,一位上海市民家中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爆炸燃烧,几秒钟后浓烟和明火一起堵住了房门。一家5口被困屋内,幸亏消防员及时赶到,一家人得救。

防止电瓶车进电梯

多个小区用上“黑科技”

2019年,浙江杭州某小区为电梯加装阻车系统(电动车进入电梯,电梯自动停止运行),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管理员还发了一段视频,一人推电动车进入电梯,电梯内顶角监控系统探照到电动车,闪光并语音播报“电动车禁止入内”,电梯门不关,也不运行。

同年,杭州另一小区为28个单元56部电梯加装了阻车系统。物业经理表示,以前没有这套系统,电动车入梯上楼日均103次,现在降到了0次,可以说彻底解决了电动车入梯上楼这一难题。

“检测到电动车进入电梯,电梯暂停运行,请将电动车移出电梯。”2021年,山西太原某小区一高层电梯里,测试人员将电瓶车推入电梯后,感应系统报警,随即发出闪光和声音警告,并触发阻车系统,通过连接电梯中控的线路控制电梯停在原地,直至电动车离开电梯。

电梯阻车感应系统

“‘电动自行车阻车感应系统’通过在电梯里安装嵌入AI智能电瓶车识别算法的摄像机,发现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发出语音提醒,并触发阻车系统,电梯停止运行。这样一来,彻底断绝了电动车的上楼之路,也为小区内的业主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该系统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全国多地频发电动自行车火灾,危及生命。看完这些画面,你还犹豫电瓶车停哪里吗?

再次提醒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

使用电动自行车要牢记

楼道不停车

电瓶不进门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综合新闻晨报、021视频、上海消防微博,澎湃新闻,紧急呼叫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