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和毛泽东,曾经是战场对手,又曾经是谈判两方,最终又同仇敌忾。角色不断转换之中,有一点却是相通的,那就是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是一致。本文重点回顾一下李宗仁归国前后,和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一些有趣的历史细节。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行总统职责。李宗仁委派刘仲荣去北京和毛泽东谈判,坚持“划江而治”,幻想通过“和谈”,阻止解放军渡过长江。几经往返,李宗仁最终拒绝在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1)

李宗仁

他和蒋介石一样,高估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没有看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共产党之强大力量。

结果,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一声令下,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仅仅两天时间,就摧毁了国民党视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

李宗仁这脸啊,打脸打得“啪啪”地响。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李宗仁并没有跟着老蒋走,而是远飞美国,这个表态十分明显,就是不与蒋介石同流合污。老蒋也不含糊,1950年3月重新自封“总统”。1954年,老蒋想起来在美国的李宗仁还有个“副总统”职务呢,又正式宣布罢免。

而此时的李宗仁,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大致了解了大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体会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因此对共产党的看法有了明显转变,逐渐开始在媒体发声,支持大陆。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2)

蒋介石和李宗仁

特别是在1955年秋天,李宗仁发表的《对台湾问题的建议》,基调和中国大陆基本一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表态赞赏,也成为李宗仁归国的前奏。

此后,从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十年间,先后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不断表达愿意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并且也不断对毛泽东、周恩来的态度进行试探。

李宗仁平常喜欢收藏字画,手里有齐白石、徐悲鸿等当代巨匠的大作,也有不少古人画作。他让程思远转告周恩来,要把这些收藏全部捐给国家,但是有意透漏,这些画是他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11万多美元置办下的。

周恩来对李宗仁的捐赠此表示赞赏,捐赠又说价钱,周恩来知道李宗仁想探探共产党的气度。可是收到这些收藏后,专家做了一下鉴定,除了徐悲鸿、齐白石等人的作品是真迹以外,古人画作大都是赝品,全部收藏大概仅值3000美元(当然,那时候的3000美元也是巨款),这和李宗仁说的11万多美元悬殊太大了。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3)

李宗仁

周恩来犯了难,权衡再三,决定付给李宗仁3万美元,报告给毛泽东定夺。

毛泽东听完汇报,哈哈大笑,说——他说11万多,就给他12万!这叫投石问路嘛!于是,周恩来从财政拨出专款,辗转交付李宗仁。

李宗仁十分高兴,连连说——共产党不简单,是识货的!于是,对共产党的好感倍增。

李宗仁还担心归国后失去自由,周恩来就让程思远向李宗仁转达“四可”意见——一、李先生可以回祖国定居;二、可以回来,也可以再去美国;三、可以在欧洲暂住一个时期再定行止;四、回来以后可以再出去,如果还愿回来,可以再回来。总之,来去自由,不加拘束。

后来,这个“四可”意见,也成为中国大陆对所有海外人士的一致态度。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4)

李宗仁和周恩来

李宗仁听了周恩来的“四可”意见,放下心来,说——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国定居,安度晚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试爆原子弹成功,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此举震惊了全世界,更震撼了李宗仁,对祖国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高涨。归国之心,也像那原子弹一样爆发了。

1965年7月20日上午11点前,在海外寓居16年的李宗仁飞回北京。在机场大厅的毛主席半身像前,李宗仁宣读了早已拟好归国声明。李宗仁归来,对世界、对台湾,也不啻为一枚爆炸的原子弹。

对李宗仁毅然回国之举和报效祖国之心,毛泽东是非常欢迎的,专门委派周恩来去机场迎接。

周恩来组织了一个高规格的百人团,彭真、贺龙、陈毅、罗瑞卿、郭沫若、陈叔通,还有当年李宗仁派来与共产党谈判的代表人物,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燕、卢郁文、李俊龙、屈武、刘仲华一干人等,如众星捧月一般迎接李宗仁,给足了李宗仁面子。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5)

周恩来机场迎接李宗仁

7月26日上午,李宗仁一行正在北京东郊参观国棉二厂时,突然接到通知,说毛泽东主席马上要在中南海接见李宗仁。这一消息令李宗仁十分激动,他立即结束参观,在程思远的陪同下,风驰电掣般地赶往中南海。

毛泽东在一个泳池旁边的休息室里等着,看到李宗仁他们走进来,毛泽东热情地迎上来,同李宗仁和他的夫人亲切握手。毛泽东说——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

毛泽东同程思远握手时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程思远听主席这么夸赞他,一时真有不知所措之感。

他们刚刚坐定,毛泽东就幽默地以浓重的湖南乡音,对李宗仁说——嘿嘿,德邻先生(李宗仁,字德邻),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

李宗仁和程思远听了一愣,只听毛泽东慢悠悠地说——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叫我们做“匪”,还叫祖国大陆作“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

李宗仁一时对毛泽东的这种幽默,不知如何应对。程思远反应快,连忙替李宗仁回答说——我们搭上这条船,已登彼岸。

彭真也在一旁说——是的,登了彼岸!

李宗仁这才反应过来,连连说——对!对!登了彼岸。

随后,大家一起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6)

欢迎宴会

李宗仁对毛泽东说——这一次回到祖国怀抱,受到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首先应对主席表示由衷的感谢!几天来,我们在北京地区参观访问,亲眼看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感触颇深,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十分高兴。

毛泽东说——祖国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还不很强大。我们至少要再建设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你应该到全国各地去看看。接着李宗仁谈到了海外的许多华人都怀念祖国,他们都渴望回到祖国来。毛泽东说——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李宗仁听了毛泽东的表态,不禁为共产党的气度折服。

谈话之后,毛主席大家游泳,程思远和彭真一起陪毛泽东下水。李宗仁在池边,看着只比自己小两岁的毛泽东,时而仰泳,时而侧泳,从容不迫,真如闲庭信步,由不得暗自称赞。

当天下午,李宗仁一行又专程到丰泽园毛泽东的住处拜访。毛泽东同李宗仁谈到了台湾问题,李宗仁表示对台湾问题久悬不决,深感忧虑。毛泽东则豁达地说——德邻先生,不要急。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来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7)

李宗仁

随后毛泽东提议照个合影,然后吃饭。丰盛的宴会上,宾主相谈甚欢,以至于程思远提醒李宗仁该道谢告辞时,还遭到毛泽东嗔怪。

毛泽东为李宗仁接风开了个头儿。7月31日晚上,刘少奇、邓小平携夫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宗仁。8月6日,全国政协专门举办盛大的茶话会,表示欢迎。随后,其他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以及李宗仁的老相识——原国民党起义将领们,纷纷设宴,为李宗仁夫妇接风洗尘……可以说,毛泽东给予了李宗仁极高的政治礼遇。

深受感动的李宗仁,总想找个机会答谢一下毛泽东

12月下旬,李宗仁和负责照料他们夫妇起居的尹冰彦商量,说“26号是毛主席的寿辰,你替我准备一份寿礼。本来我家存有一套骨瓷的八仙庆寿,但是有的已经破损了,不好拿出去送礼。你考虑一下买什么东西,花几百块没什么关系!”。尹冰彦听了,笑着告诉他,中共中央有规定,不搞个人祝寿,毛主席是不会接受寿礼的。

李宗仁听了,沉默半晌,感慨万分——这要是在国民党内,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国民党会输,李宗仁有了更深的体会。

思前想后,李宗仁没有办法,只好说“那么我就在26号这天,请几个人吃饭吧,权当为毛主席祝寿好了!”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8)

李宗仁

李宗仁回到祖国,亲眼看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遗憾的是,这种欣欣向荣被后来的运动打断了。1966年8月以后,大批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工商业者上层代表人物以及少数民族将领、华侨界头面人物等等,被运动冲击。

周恩来征得毛泽东同意,亲笔手书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党外高级干部名单,名单包括宋庆龄、章士钊、何香凝、傅作义、张治忠、邵力子、蒋光鼐、蔡廷锴等原国民党方面高层人士。在名单末尾,周恩来还特别交待经办人添上了“李宗仁”这三个字,因为他担心李宗仁刚刚回国,还没有适应大陆的政治环境,更容易被冲击。不久,周恩来还给李宗仁家里派去了两名解放军卫兵,加以保护。

1966年10月1日,李宗仁被邀请参加国庆17周年庆祝活动,登上天安门城楼。会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让李宗仁深感不安。

大会开始前,即将上主席台的人都在后面的休息厅里休息。李宗仁也和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左边是程潜,右边是傅作义。

他们正喝茶谈话的时候,突然门口进来一位身穿黑色服装,披着黑披风头,上戴了一顶帽子,遮上一块黑纱的妇女,看上去好像教堂来的修女。她进屋揭开面纱,很多人都嚯地站了起来。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9)

毛泽东家人

她走到程潜面前,和程潜握手招呼。由于李宗仁没有站起来,她就越过李宗仁,去和傅作义握手招呼了。

等她走过之后,李宗仁悄声问傅作义她是谁,傅作义说:“她是毛主席的夫人,你怎么不认识呢?”

李宗仁一听顿觉失礼,忐忑不安地说:“我只是在毛主席去年请吃饭时见过一面,她现在改了服装,我都认不出来了!”

周恩来洞若观火,赶紧过来安抚后悔不迭的李宗仁,好一会儿才算稍稍平静了些。

周恩来亲切地握着李宗仁的手,关切地说:“德邻先生,我看你还是到解放军301医院去住几天吧。”

李宗仁知道周恩来的良苦用心,倍受感动,但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冲击,不应给总理添麻烦,因此回答说:“我不去,我住在家里挺好。”

周恩来又说:“你那里有没有人去闹呢?”李宗仁说:“没有!他们要来我也不怕!”

听到这一自信的回答,周恩来哈哈一笑,赞赏地说:“好!你倒想得开,我也放心了!”

这一众人上了天安门城楼,李宗仁目睹了沸腾的接见场面。毛泽东接见了群众代表之后,突然向李宗仁走了过来。李宗仁既感意外,又很激动。毛泽东向他伸出手来,李宗仁赶忙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毛泽东的右手。当时在场的解放军画报摄影记者孟昭瑞,敏锐地抓拍了这一历史瞬间。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10)

毛泽东和李宗仁天安门城楼握手

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李宗仁说:“请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握完手之后,毛泽东还邀请李宗仁到休息室去吃茶。

两人经过林彪身边时,毛泽东特意对李宗仁介绍说:“这是林彪同志。”李宗仁连忙和林彪握手说:“久仰!久仰!”这个久仰久仰可不是一般的客套话,林彪的大名国民党中也是如雷贯耳。这个毛泽东一手培养的军事奇才,曾经打得蒋介石直呼其为“魔鬼”,悬赏几十万要他的脑袋。

林彪对李宗仁举手行了一个军礼,说:“李先生是黄埔军校的校务委员,我在黄埔军校时,还听过李先生的训话。”李宗仁没想到林彪还这么会说话,一句话就给人熨得舒舒服服的。

寒暄了几句,毛泽东就陪着李宗仁走到休息室,当时朱德和董必武正在沙发上坐着喝茶,休息见到毛泽东进来,立即站起来和李宗仁打了个招呼,就都退走了。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11)

毛泽东和李宗仁

毛泽东按着李宗仁的肩膀,请他坐在沙发的上位。李宗仁连忙推辞说:“主席在这里,我怎么好坐在上位呢?”

毛泽东说:“你比我年岁大,是老大哥,应该坐在这里!”坐下之后毛主席点起香烟,一边吸烟一边说,这火头是他自己烧起来的,点火容易灭火难,看来这火还要烧一个时期。随后,毛泽东和李宗仁讨论这场运动的前景。没有几个人能跟得上毛泽东的思维,李宗仁实事求是地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李宗仁。

不久,李宗仁的处境也越来越不好,周恩来把李宗仁接到解放军301医院将军楼,以治病为由保护起来。1968年8月,李宗仁确诊患了直肠癌。周恩来专门协调知名肿瘤医生组成医疗小组,私人订制治疗方案。

接下来的手术虽然成功,癌症也没有扩散,但是因为李宗仁还患有多年的肺气肿,心脏已经出现衰竭,身体差了很多。

1968年9月30日,李宗仁硬要出席国庆19周年的人民大会堂国宴,在宴会厅呆了两个小时,受了劳累,第二天又病倒住院。后来又让中医国手调理,可是他身体已经虚不受补,每况愈下。

雪上加霜的是,在第二年1月25日,李宗仁又得了一场肺炎,用于救命的青霉素发生抗药性,抢救未能成功,生命垂危。

1月26日,弥留之际,李宗仁对在床边的亲朋说:“我的日子不会多久了。我能够回来,死在自己的国家里,这是了我一件最大的心愿!”李宗仁气喘吁吁,说话很困难,停了一会儿又说:“回来以后,本想在台湾问题上做点工作。我的那些想法,曾对你们讲过,还没来得及向周总理提出,现在什么都来不及了。台湾总是要统一的,可惜我是看不见的,这是我没有了却的一桩心事。那些书(指李宗仁带回的很多线装书)送给广西图书馆,书画送给政府,那几瓶酒送给毛主席、周总理吧!”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12)

李宗仁和周恩来

李宗仁临终念念不忘的那几瓶酒,是颇有来头的。其中大部分是法国白兰地和英国的威士忌,都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已经在他手中保存了几十年之久,一直舍不得喝。酒瓶上都有历代专家鉴定的签字,还贴有收藏家的签名封条。

这些酒由外国进入中国,又由李宗仁带到美国,然后又带回中国,始终没有开封品尝。

李宗仁在病榻弥留之际,口授一封信给毛泽东和周恩来,表示感谢之意。李宗仁在简短的信中说:“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一份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目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怀抱!”。

短短几句话,表达了李宗仁满满的爱国之心,也说明了李宗仁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样,在祖国统一上同样具有远大的历史眼光。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毛泽东对李宗仁说)(13)

李宗仁

尽管李宗仁说还有些想法没有来得及实现,但仅仅是他的归国之举,就对解决台湾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越来越浓厚的统一氛围中,蒋介石也开始派人和大陆接触,具体解决条款都拟好了。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也有了一些互动,甚至开始考虑“三通”问题,特别是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达成默契。

遗憾的是,蒋介石犹豫不决之际,最终没有再上前一步

可是时间不等人哪!

1969年1月30日午夜12时,78岁的李宗仁与世长辞。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为这位昔日的敌手、今日的朋友默哀良久,更为自己和祖国失去了这样一位有重大影响的爱国者而深感惋惜!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第二年的9月9日, 毛泽东也与世长辞。纠结于三人之间,没有解决的台湾问题,终成历史遗憾。

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这一代解决不了,就留给下一代解决。”现在的中国,就是毛泽东说的“再发展二三十年后,才能真正强大”的中国。祖国拥有了史无前例强壮的臂膀,拥抱台湾,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