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词多义的“负”。

“负”在文言文中通常用作动词,都有哪几个意思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负”的本义是“凭借,倚仗”。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想要得到和氏璧,提出用城池来换,赵王忧心忡忡地说:“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这里的“负”就是“凭借,倚仗”的意思,赵王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国太贪婪,倚仗它强大,用(几句)空话来换取玉璧。”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壳。五贝连成一串,合两串为一朋。因其体积较大,外出时便用袋子装好背在背上,加之“负”字古音与“背”字相同,故“负”引申为“以背载物”。

《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一句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句话中的“负”就是“以背载物”的意思,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了”。

背东西,就是要“承担,负担”东西,所以“负”也有“承担,负担”的意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跟赵王说:“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这里的“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翻译为“使……负担,承担”,蔺相如的意思是“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玉璧),来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背东西,东西会覆压在背上,所以“负”也有“覆盖”的意思。

左边这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负”就有“覆盖”的意思,“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也有“违背”的含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意思是“蔺相如估计秦王即使斋戒了,必定会违背诺言不肯偿付城池”,这里的“负”就是“违背”的意思。

由“违背”可以引申出“辜负,对不起”的意思。

《苏武传》中有一句“见犯乃死,重负国”,在这句话中,“负”就是“辜负,对不起”的意思,“见”表被动,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最后,“负”也有“蒙受”的意思。

比如这一句“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这里的“负”就可以理解为“遭受,蒙受”,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废除先祖法令制度的人,一定要遭受到羞辱”。

说了这么多,你是否理解了呢?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负”的本义是“凭借,倚仗”。

由“凭借,倚仗”,引申出“以背载物”的意思。

背东西,就是要“承担,负担”东西,所以“负”也有“承担,负担”的意思。

背东西,东西会覆压在背上,所以“负”也有“覆盖”的意思。

负也有“违背”的含义。

由“违背”也可以引申出“辜负,对不起”的含义。

最后,“负”也有“蒙受”的意思。

你记住了么?我们下次再见。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2)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3)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4)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5)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6)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