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很恰当地反映出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下,君王们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不可否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君王们手里无可比拟的权力,对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军事和政治权利”与皇权深度捆绑,似乎也成了古代封建社会里一种普遍的特征。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便有那么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组织”,其不仅以“军事政治集团”的属性存在了一两百年,并且在这期间,还几度左右“王朝更迭”,甚至某种程度上,也间接改变了华夏民族历史发展的走向。

而这个被后世人誉为史上“头号”军事政治集团,便是现在史学界经常提及的“关陇贵族集团”。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1)

虽然正规史料上,并没有“关陇贵族集团”这一特定称谓,但经过大量史料记载分析,确实有那么一个以“军事将领为核心骨干”,从北魏末年起势,逐渐形成一个“军事政治结构紧密”的组织。其组织内部核心家族,横跨几个朝代,长达一两百年不衰。并且还一手缔造过“隋、唐”这种史上显赫的王朝。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关陇贵族集团,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有着怎样伟大传奇的发展过程呢?而如此强大的关陇贵族集团,又是怎么消亡的呢?

一、关陇贵族集团起源

从南北朝到隋唐这段时期的正规史料上,其实并没有关于“关陇贵族集团”这个名称的记载。

这也就是说,“关陇贵族集团”的名称,是后世史学界为了方便研究在特定时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军事政治联盟组织”。之所以取名为“关陇贵族集团”,是因为其组织核心成员家族,大多数时期基本都生活在“陕西关中和甘肃陇西”地区。

从字面上来看,“关陇贵族集团”名称,主要是因“地名”而得。但要寻觅这个集团最早的起源地,却并非来自关中和陇西,最早可追溯到塞外地区的“武川镇”,也就是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县。

而从时间上看,则要从南北朝说起。

众所周知,东晋灭亡后,华夏大地进入了长达百年的战乱纷争时代。当时位于南方轮流交替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王朝,被习惯称之为“南朝”,而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以及北周五个朝代,则被称之为“北朝”。

在“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之间,及各大小割据军阀相互混战,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2)

考古出土的北魏时期重甲骑兵陶俑

古人常说:乱世出枭雄,盛世出能臣。在战争频繁,政权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华夏大地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战争。并且南北朝时期,除了中原及南方地区的大小军阀们参与混战之外,多个草原游牧部落也参与到大混战之中。

以鲜卑贵族拓跋氏为主的一支武装力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在北方崛起,他们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举统一了北方大片领土,随之建立起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政权“北魏”。这个政权建立之后,将都城设在了“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3)

少数民族古画

北魏政权之所以强大,除了那些骁勇善战的鲜卑贵族部落兵将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吸收接纳中原汉文化”。

他们不仅重用了不少能征惯战的中原汉族将领,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不断跟中原汉人学习、交流、融合,在这种情形下,以鲜卑拓跋氏为统治阶级的北魏政权,逐渐变得稳固起来。

虽然建立了国家政权,但时代大环境依然不太平,当时北魏除了要提防南方的那些小政权之外,在漠北草原,骁勇善战的柔然部落,则成为北魏王朝最大的军事威胁。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4)

北魏时期地图

当时,北魏皇族拓跋氏,为了提防柔然人的军事袭扰,以及巩固都城平城的军事安全,决定在漠南草原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境内,自西向东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事藩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六镇”。

基于“北魏六镇”承担着抵御柔然人,巩固北魏政权的重大军事责任,所以北魏皇帝拓跋氏在挑选“六镇将领”时,也格外重视。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被派往“六镇”驻守的将领们,基本以能征惯战的鲜卑贵族将领,以及部分久经沙场的汉族大将为主。也就是说“六镇藩兵”几乎是北魏王朝里“精兵中的精兵,强将中的强将”。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5)

“北魏六镇”中,武川镇地处阴山要道,也是漠北草原游牧部落,通往漠南地区最重要的一条军事通道。因此,驻扎在武川镇的将领,又是六个藩镇里的猛将精英。

后来建立北周王朝的“拓跋氏”,开创大隋王朝“杨家”,以及大唐皇族“李家”。他们的祖上都曾是北魏时期,驻扎在武川镇里的大将。

北魏“六藩镇”军事制度确立之后,那些鲜卑贵族及北魏朝廷里的一些汉族大将们,便带着自己的家眷,以及手下的兵将,迁往“六藩镇”驻扎生活,承担起了北魏最重要的戍边工作。

随着时光推移,在“北魏六藩镇”军事制度体系保障之下,北魏王朝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安稳岁月。而在这种安稳的日子里,中原汉文明跟鲜卑游牧文化,进一步融合发展。

在强大的中原汉文明影响之下,北魏王朝统治阶级里的那些鲜卑贵族们,也逐渐迷恋上了中原汉文化,尤其是孝文帝执政期间。

这位鲜卑拓跋氏皇帝,几乎对汉文化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让朝臣们穿着汉族服饰,还极力推崇让大家说汉语,写汉字。并且北魏孝文帝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洛阳,也十分向往。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6)

后来,北魏孝文帝干脆决定,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

古代社会,一个政权王朝更换都城,绝不单单是皇帝大臣们“换个城市办公和生活”那么简单,而是包含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诸多复杂因素。北魏孝文帝当年迁都洛阳的举动,在身边不少朝臣们附和的同时,却也遭到很多鲜卑贵族们的反对,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就要数“六镇将领”。遥想当年,他们也曾都是北魏皇帝身边地位显赫,身份尊贵之人。为了北魏王朝军事安全,他们携家带口,率领部将驻扎到了草原上的塞外六镇。从地理位置上看,北魏都城平城,也属于塞外城镇,并且距离六镇也不算特别遥远。

如果洛阳做了北魏都城,那六镇藩兵和将领们的境遇就截然不同。在地理位置上,他们将离都城更远,而且更重要的是古代社会里,军事、政治、经济等等资源,都是以皇帝所在的都城为核心。当时尽管那些六镇贵族将领极力反对,但北魏孝文帝还是于公元494年,完成了北魏迁都洛阳的举动。随着时间推移,六镇藩兵和那些贵族将领们,在政治方面逐渐被边缘化,而且军事方面,由于洛阳处于长城之内,所以北魏王朝军事防御重心也就转移到长城沿线,显赫一时的六镇贵族将领,彻底沦为了朝廷边缘角色。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驾崩。拓跋氏新皇帝登基后,对于镇守塞外边疆的六镇,更是漠不关心,甚至朝廷时常将一些罪犯发配到边疆六镇。这样一来,六镇将军们与北魏朝廷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于公元524年,那些曾经骁勇善战的六镇贵族将领们,振臂一呼,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六镇兵变起义”事件。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7)

北魏兵变时期古画

六镇兵变起义爆发后,北魏朝廷派出大将尔朱荣率领二十万大军跨过长城开启了平叛。当时北魏皇帝或许是比较忌惮六镇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可能是为了能速战速决解决六镇兵变起义。于是他就做出了一个昏聩的决定:主动联络六镇将领们的仇敌柔然人,一起南北夹击六镇起义。

北魏皇帝联合敌人,来攻打自己人,这彻底激怒了北魏边境上六镇之外的其它鲜卑贵族。于是,北魏国内彻底爆发了内乱,各地贵族将领纷纷起义兵变。一时间,北魏政权陷入了巨大的军事动乱之中。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地处漠北草原通往塞外地区咽喉要道武川镇藩镇的那些造反将领们,在军事上面临着柔然人和北魏朝廷两家的夹击。并且北魏大规模暴乱发生后,六镇内部为了争夺权力,物质,以及地盘,不同藩镇之间,也开始相互厮杀。这种情形让武川镇处在了最为凶险的境地。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8)

从后来关陇贵族集团内部那些核心家族,像宇文氏家族,独孤氏家族,大隋皇族杨家,以及大唐宗室李家。他们祖上都是北魏时期,武川镇里的核心将领。

时至今日,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境内,还保留着“北魏武川镇”的遗址公园。并且也有不少史学界人士,把这里叫做“帝王之乡”。

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关陇贵族集团最早的起源地,应该是“武川镇”。而“北魏六镇兵变起义”,也标志着彻底拉开了关陇贵族集团发展形成的序幕。

古代社会的兵变造反几乎没有回头路。武川镇的那些精英将领们,相比也深刻明白这一点。但处在北魏朝廷军,柔然人,以及其他藩镇包围之中我武川镇将领们,接下来将如何摆脱这种凶险的境地?去开创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关陇贵族集团”呢?

二、跨越“三朝”,最终蜕变成型

据史料《后汉书·公孙述传》记载: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魏六镇爆发军民起义,得到关陇地区人民响应。并且还有一些史料也有过记载,北魏武川镇以宇文泰为首的那些将领们,在起义之前,便积极联络了关中陇西地区的鲜卑贵族豪强,与之结为军事同盟,一起对抗北魏朝廷。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宇文泰等武川镇核心将领,都是北魏王朝里军队里的精英将领,他们不缺乏高超的军事战略眼光。因此,他们发动兵变之前,势必已经考虑到起义之后,会遭到朝廷和柔然人夹击合围的情形。所以,他们事先也就为自己在军事上谋划好了,一条向西去往关中和陇西地区的退路。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9)

宇文泰画像

当年,武川镇起义兵将们面对军事夹击的危险处境时,并没慌乱,而是按照既定目标,由宇文泰为首领,携家带口,开启了漫长的西迁之路。

对于常年生活在塞外草原武川镇的那些将领和家属们,长途迁徙,显然并非难事。因此,宇文泰等人很顺利就抵达了关中和陇西地区。他们这些人曾经都是北魏政权里的重量级人物,影响力以及军事才能都算顶尖存在。所以,他们来到关中和陇西地区之后,很快也就得到了当地鲜卑贵族豪强的拥护,并且众人一致拥护才能出众的宇文泰为首领。

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镇将领们,在关中和陇西地区站稳脚跟后,宇文泰卓越的军事才华,及不俗的治理地方能力得以施展。他效仿鲜卑贵族“六部军政制度”,开始在关中陇西地区实施一些列改革措施。

唐朝关陇集团是谁提出来的(上关陇贵族集团)(10)

宇文泰在武川镇的核心将领中选拔出八位,封为八大柱国。八柱国之下,设立了十二大将军,这之下又设定了二十四开府。并且建立了史上著名的“府兵制”。根据史料记载,宇文泰为了强大军事实力,还将军事与经济深度捆绑,只要去当兵,就能享受极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鼓励开垦农田增加粮食,大力发展人口。宇文泰治理关中和陇西地区时,唯才是用,不论是鲜卑人还是汉族人,或者是其它民族,只要是人才,就毫不吝惜的提拔重用。像八柱国里的李虎家族,杨忠家族,都是汉族人,但以宇文泰为首的鲜卑贵族们,却并不排斥,还给予了至高无上柱国的爵位。

八柱国,二十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加上府兵制度,这一套完整的军事体系构建,不仅把众位将军紧密团结在一起,并且后来在各大柱国和将军之间的联姻通婚,又将他们彻底演化为一个军事政治利益共同体。

宇文泰在关中和陇西地区实施完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后经几年的休养生息发展之后,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伴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核心的“军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也就意味着“关陇贵族集团”的雏形已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