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山竹台风近况(两台风连续正面袭击珠海)(1)

8月28日,拱北海关1000多人走进社区,开展灾后重建义务劳动张建林 摄

金羊网记者 吴国颂

双台风袭击南粤大地,其中又以珠海受灾最为严重。台风带来的重创,以及发生在珠海这座城市的救灾壮举,会被历史所记住。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争分夺秒连续作战,珠海台风防御和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珠海正在推进复产重建工作。

53年之最

2017年8月23日12时50分,第13号台风“天鸽”在珠海金湾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m/s)。当天11时55分,桂山岛录得最大阵风17级以上(66.9米/秒),12时14分香洲录得最大阵风16级(51.9米/秒)。这也意味着,无论是陆地还是海岛的最大阵风均打破珠海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最大纪录。

时隔4天,2017年8月27日9时,第14号台风“帕卡”掠过珠海金湾在江门台山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33米/秒)。

珠海气象台介绍,自1961年珠海有气象记录以来,仅1964年出现过连续两次台风登陆珠海或台风中心经过珠海的情况,但间隔时间为27天。此次“天鸽”与“帕卡”前后影响间隔仅4天,为珠海市历史首次。

满目疮痍

各行业遭受非常严重的灾害损失,给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截至8月27日16时,13号强台风“天鸽”造成珠海全市64.1万人受灾,转移人员7.4万人, 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40亿元。

昔日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变得满目疮痍:全市道路瘫痪,城区范围树木倒伏折断超过60万棵,房屋倒塌,停电、停水,农作物受损,大量市政基础设施受损……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目睹台风肆虐下的珠海,有着难以言表的伤感。

台风“帕卡”的叠加,让珠海这座城市“雪上加霜”。所幸,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城市救灾

珠海,这座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之一,有着敢为人先、不向灾难屈服的精神。在抗风救灾中,珠海这座城市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幕。

珠海的抗风救灾,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天鸽”登陆后,省武警总队救援力量赶来了;驻珠部队的救援力量赶来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消防支队和广东消防总队特勤大队赶来了;南方电网、电信、移动、联通、铁塔等单位抽调大批人员、设备也赶来了……

珠海抗风救灾体现了无私奉献、守望相助的时代精神。台风“天鸽”刚刚离去,珠海市民就自发走上街头,他们和人民子弟兵、人民警察、市政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一起清理倒地的树木。无私奉献、守望相助成了珠海最真实的写照。

珠海市民自发上街给救援人员送去水和热腾腾的饭菜。珠海的企业,也自觉加入到了这场抗灾行动中来。他们无偿为救援人员免费提供食物,无偿提供救援设备。“某某企业抗风救灾车辆”、“某某公司清障车”在城市来回穿梭。他们的账本上没有“成本、效益、盈利”,却收获了更多:城市在大家的努力下正一步步恢复生机。

阶段成效

8月27日晚,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元强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复产重建工作总体方案》。

会议指出,连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开展台风防御和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经过争分夺秒连续作战,取得阶段性成效。要特别感谢在台风救灾过程中,军警部队和相关单位抽调大批人员、设备前来支援,省内各兄弟市、省直各有关部门给予支持指导和无私援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大大增强了珠海全市人民群众救灾复产重建的能力和信心。

会议强调,要解决好当前最迫切的问题。防范台风“帕卡”带来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确保不造成新的损失。在巩固“四通”的基础上,确保用电、用水、交通、通讯正常。加快全市环境清理整治,尽快恢复城市形象。会议还强调,要加快推进复产工作,要统筹做好重建工作,坚持高标准谋划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工作。

珠海山竹台风近况(两台风连续正面袭击珠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