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赏析重点(中考文言文压卷资料)(1)

1、易错字

崩殂,疲弊,遗德,妄自菲薄,忠谏,俱为一体,陟罚臧否,攸,祎,简拔,裨补阙漏,淑均,督,和睦,优劣,兴隆,倾颓,桓灵,躬耕,苟全,闻达,诸侯,卑鄙,猥自枉屈,驱驰,倾覆,谨慎,夙夜,渡泸,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以彰其咎,咨诹,涕零

2、词语解释

1)疲弊:人力物力缺乏,国力薄弱。2)秋:时。3)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此句意在劝谏后主广泛听取群臣意见。4)恢弘:发扬,振奋。5)引喻失义:称引,譬喻不合道理,义,适宜,恰当。6)陟罚臧否:陟罚指升降官职,臧否指评价人物。陟,提升,罚,惩罚,臧,善,否:恶。7)良实:忠良笃实。8)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9)简拔:选拔。10)遗:给予。11)禆补阙漏:禆,增益,阙同缺。补救缺点和疏漏。12)性行淑均:性格与行为和善公平。13)倾颓:倾覆衰败。14)痛恨:痛惜遗憾。15)贞良死节:坚贞忠直,能以死报国。16)躬耕:亲自耕种。17)苟全:苟且保全。18)闻达:闻名显达。19)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陋。20)猥:辱,降低身份。21)枉屈:屈尊前来相访。22)三:看望拜访。23)驱驰:奔走效劳。24)倾覆:兵败。25)夙夜:早晚。26)不毛:不长庄稼,毛:苗。27)奖率:奖励和率领。28)庶竭驽钝: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驽:下等的马,钝:刀刃不锋利。29)攘除:排斥,排除。30)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损:减少,益:增加。斟酌:商讨,考虑。31)讨兴复之:效,重任。32)不:有成效。33)慢:疏忽,怠慢。34)以彰其咎:彰,显示、显扬,咎:过失。35)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诹:询问。36)雅言:正确的言论。37)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其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3、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4、文体介绍

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本特征是“动

之以情”。

5、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定南方叛乱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临行前上书后主,这就是《出师表》。

6、内容主题

《出师表》是诸葛亮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北定中原的决心、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7、结构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层:(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2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第二部分:(6段):追叙往事,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与对先帝的无限感激。追述先帝托孤以来的心情及做法,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决心。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第三部分:(7段)总结全文,明确各方面的责任,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赏析重点(中考文言文压卷资料)(2)

8、文章评注:

1)“先帝创业未半……秋也”: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

2)“侍卫之臣不懈……外”:人心尚好,希望仍在。

3)“诚宜开张……之路也”: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使内外异法也”: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故特别强调。

5)第3段: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做了周密的考虑,向刘禅举一批贤能作为辅佐。

6)第4段:举荐可靠将领,交待营中事宜。

7)“亲贤臣……倾颓也”: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

8)“侍中、尚书……而待也”:提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

9)“臣本布衣……诸侯”:自述早年志趣。

10)“先帝不以臣……驱驰”:追述为先帝驱驰的原因。

11)“后……二十有一年矣”: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

12)“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

13)今南方已定……职分也: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他效忠蜀汉的赤心。

14)愿陛下托臣以……之灵:出师誓言。

15)今当远离……言: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

9、全文要点:

1)思路: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

2)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3)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侫)。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分析形势:①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秋也”.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外

5)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倾颓也。”

8)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相关诗句: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11、作者写本文的目的: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12、本文作者向刘禅陈述了怎样的愿望,怎样的请求?

愿望:希望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治理国家。

请求是:提出出师北伐的请求。

13、诸葛亮向后主推荐人才的共同点是什么?

忠、贤,都是贞良死节之臣。

14、诸葛亮为什么要追述自身经历和追忆白帝城托孤一事?

抒发自己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表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15、当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6、诸葛亮受命以来,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和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报答先帝的?

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心情:夙夜忧叹

17、“不效,则治臣之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和愿望?

表现了诸葛亮以身作则的品格。

表达了自己誓死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希望后主能严格治理国家。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赏析重点(中考文言文压卷资料)(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