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一方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本来应该是欢欣鼓舞的时刻,此时的杨永松却有点郁闷。因为他刚刚收到上级的指令,要他去一一五师政训处当秘书。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1)

图一

对于这个调令,杨永松不是很满意。他决定找个时间去组织部一趟,希望上级能够收回调令或者给他换个地方。可还没等杨永松行动,此时的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就找上了门:“听说你不大愿意当秘书?”

面对罗荣桓的询问,杨永松是如何回答的呢?他为何不愿意去政训处当秘书呢?杨永松到底是什么人,值得此时的政训处主任、未来的共和国元帅罗荣桓亲自过问呢?

“红小鬼”要革命

1919年的7月,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的杨家诞下了一名男婴,起名为杨永松。虽然杨家的家境并不充裕,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孩子有口饭吃就算不错了,但杨家父母却执意将家里的孩子们都送去读书。

杨永松的童年是在镇上的步梯小学里度过,那时的他并不懂什么反封建反帝国的口号,也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只知道读书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2)

图二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让这个年幼的孩子开始懂得了国与家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杨永松的二哥——杨鹤松。在杨永松很小的时候,二哥杨鹤松就去了新加坡留学。

在那里,杨鹤松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并加入了共产党。在学成归国之后,杨鹤松一直在家乡为革命事业奔走四方。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下,杨永松也对共产党充满了仰慕,心生向往。后来,杨永松在学校参加了童子团,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3)

图三

1928年的3月,杨鹤松组织参与了“百侯暴动”,给当地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一记“铁拳”。但无奈后期反动派势力反扑,这次武装以失败告终。

因为杨鹤松是这次武装的主要领导人,杨家被反动势力针对,无奈举家迁徙。杨永松也到外乡大东替人放牛为生。1930年的4月,杨永松在去往闽西的路上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4)

图四

随后在永定县的县委机关工作参加革命工作。同年的11月,杨永松被选为闽西儿童团团总部任组织部部长。他当时的直属领导就是著名的革命将领张爱萍。

1931年7月,杨永松决定到前线去参军。杨永松在参军后,先是被分到红十二军政治部做文书工作,后来又被编入红军101团。

这段参加红军的经历,对杨永松来说是值得一辈子骄傲的往事,甚至连异常艰难的长征之路,晚年回味起来也别有滋味。

红军战士经得住考验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同年9月,杨永松所在的部队向福建永安地区转移。艰苦的环境,再加上年纪小抵抗力差,杨永松在行军途中生了重病,被留到后方的医院养病。

身上的病还没有好转,杨永松就得到了军队准备长征的消息。意志坚定的杨永松不顾身上的病痛,毅然决然和后方医院的其余几个战友一同日夜兼程,终于在第五天赶上了红一军团的部队。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5)

图五

部队见杨永松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再加上身体欠佳,想在部队正式开始长征前将他送回家,但是被杨永松给拒绝了。谭政也帮他说话:“他哪里还有家,兄弟们都参加了革命,送他回家就等于送死。”

如此情形,部队终于答应了杨永松跟着队伍长征的请求。两万五千里的路程,就算对于一个强壮的成年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更别说一个只有十五六的孩子。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6)

图六

杨永松在随着部队进入草地的第六天,他的腿就因为长时间浸泡在草地中的雨水里而肿胀不堪,甚至有些时候站起身都费劲。为了不拖部队的后腿,他穿上了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袜子和新草鞋,拄着一根粗树枝,一步一踉跄地跟在队伍后方。

好在苦心人天不负,杨永松的腿逐渐消肿,也并没有落下什么大毛病。他打起精神,再一次加速追赶革命队伍。长征路,杨永松走了整整一年,这一年的困难并非只有身体上的伤痛,还有敌人无数次的围追堵截。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7)

图七

好在杨永松经受住了考验,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

也正是因为杨永松在革命道路上从没动摇过,所以组织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之际派他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政训处的秘书,那为何杨永松不愿意去呢?

“倔小子”碰上好领导

组织下发杨永松这则调令的时候,杨永松表现得就不大乐意,甚至当时负责政训处工作的罗荣桓都有所耳闻,亲自来找他。当时,罗荣桓对杨永松就像拉家常一样,笑着说:“小杨同志,听说你不大愿意当我的秘书?”

杨永松倒也直接:“是的,我在机关干了很久了,想下连队去。”听到杨永松这番话,罗荣桓笑意更甚,和蔼地说:“ 在抗战的新形势下,机关急需秘书,你年纪不大,却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了。调你当秘书是信得过你嘛。”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8)

图八

见杨永松不说话,罗荣桓继续引导:“秘书工作和连队工作是同样重要的,你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实无论是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向统计工作这种看似不出彩,却是必不可少的。”

此时的罗荣桓不像是一个领导而像一个大哥,耐心开解弟弟:“你好好想想,我相信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一定能做好秘书工作。以后师部还要增加几个秘书,你不但自己要干好,还得发挥老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

杨永松也并非是不懂事且听不进去劝的人。在罗荣桓的开导下豁然开朗,当即保证自己会做好秘书工作。

直到晚年,杨永松还会时常怀念自己这位老领导。他说罗荣桓元帅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称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在罗帅手下工作的同志,普遍都感到心情很舒畅。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9)

图十

当然,杨永松对罗荣桓元帅的保证不只是口头上说一说,更是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1937年8月23日,担任 343旅685团政训处技术书记的杨永松跟随着部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在此期间,他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平型关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10)

图十一

要知道,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全国全面抗战开始以来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此后,杨永松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革命的身影,洒下了他革命的热血。

后记

在开国大典上,杨永松的战车师奉命在天安门前接受毛主席和人民的检阅。1955年,年仅36岁的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少将之一。

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在退休后,也报纸不离手,关心国家大事。晚年,家乡那边派人来北京看望杨永松,老人家也十分关心家乡人民的生活和家乡建设。

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36岁授衔开国少将)(11)

图十二

光阴荏苒,一生为国为民为军区建设浴血奋战的老将军杨永松于2022年9月1日中午与世长辞,享年109岁。自此,我国首批授衔的将帅已全部离开人世。

虽然杨永松老将军已经溘然长逝,但他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必将传递下去,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必将接过革命先辈们留下的火把,实现国家百年来的复兴梦想。

永远怀念杨永松将军,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