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 ]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诗人第二次出塞,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武判官是其前任,诗人在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此诗。

夜书所见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北风卷地白草折)(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席卷大地吹折衰草,八月(农历)塞北就开始大雪纷飞了。“八月”表明时在仲秋。我国秋季降雪主要出现在北方,南方基本不会出现。“北风卷地白草折说明这次降雪是强冷空气影响下出现的。冷空气过境时,温度急剧下降不但能使水汽凝华成冰晶,而且还能使雪花降落到地面时不至融化成雨。

这首诗虽为雪天送客之作,但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大气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后来多有用其意者。

夜书所见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北风卷地白草折)(2)

春雪

[ 唐 ]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大意是:新年(农历正月初一)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农历),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下雪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季节,但也有例外,如“六月飞雪”。元代关汉卿剧作《窦娥冤》中,窦娥被斩之后,“血溅白绫,六月飞雪,三年大旱”,以此说明窦娥有着天大的冤屈。此为戏说,不足采信。

夜书所见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北风卷地白草折)(3)

近些年来有不少关于“六月飞雪”的根道。2005年5月5日,正值立夏,北京门头海部分地区飘起了一场毛大雪:2005年7月30日中年12时50分左右,南京秦淮区,在一阵狂风后飘了一阵几分钟的雪花,雪后下起了暴雨和冰雹……

产生“六月飞雪”的气象原因是,如果夏季高空有较强的冷平流,冷吸气流交锋剧烈,则会产生强降雨,一且气流突然将含有冰晶或雪花的低空积而云拉向地面,便会在小范围内出现短时间飘落雪花的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