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他们创造了历史上一个个丰碑。

陇海战役,围魏救赵,中原、华东包袱轻了,刘邓包袱却越来越重了

围魏救赵作战规划(围魏救赵历史再现)(1)

刘伯承、邓小平检阅部队

1、中原、华东告急,刘邓运用陇海线牵制敌人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大规模进攻,拉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中原、华东告急,刘邓发动“陇海战役”,运用陇海线牵制敌人。

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集中了28个正规旅,连同地方部队共30万的兵力,向中原解放区的李先念部发起进攻,与此同时,还组织了几十个旅、近百万的部队进攻山东、华中两个解放区。国民党的战略意图,是以主要的铁路干线为轴线,主力由南向北进攻,夺取和控制各解放区的城市和交通线,歼灭解放军的主力部队。

此时的中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形势非常严峻。

为了缓解中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紧张局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致电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积极开展军事行动,创造条件,寻找机遇,发动歼敌战争,将进攻中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敌军牵引部分到晋冀鲁豫地区,化解中原和华东危机。

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认真分析了敌情,认为即然国民党蒋介石要以主要铁路干线为轴线,那我们就来一个针对他的“轴线”组织一次战役,猛虎掏心,破袭国民党铁路线,给他致命的一击,才足以让他从中原和华东撤军。

这次要破袭的国民党铁路就是陇海线。故此次战役便称之“陇海战役”。

围魏救赵作战规划(围魏救赵历史再现)(2)

我军急行军

2、“陇海战役”告捷,实现了“围魏救赵”战略目标

陇海线,可以说是国民党蒋介石当局的一条生命线,防守特别森严,岗楼林立,封锁严密。封锁线纵深达六七十公里。虽然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率领的129师,打交通战是常有的事,并且是每打必赢。部队很有经验。可这次却有所不同。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像以前一样先拨据点,再破坏铁路。这次是只能是奇袭,要冒敌军据点夹击的风险。

刘邓经过周密研究,决定这次的陇海战役首先袭击陇海路开封、徐州段上的守备偏弱的城镇据点,破坏与控制铁路,然后攻取铁路以南的杞县、通许、太康、淮阳等10余县城,开辟战场,调动敌人,求得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战略部署上,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组建左、右两路军为主攻力量,以地方武装和民兵监视铁路北侧之长坦、考城、虞城等敌人的前锋据点,同时还组织了了民兵、自卫队10万余人,随同主力作战,担负破路、围困据点、掩护后方等任务。

从8月5日开始,部队便开始陇海战役行动,首先是派出一小部力量佯攻陇海线以东兰考县的考城镇,再派出地方部队围攻一些重要的敌据点,对大部分据点放弃不管。

与此同时,主力南北两路军急行军,夜行昼宿,避开敌军视线,悄然绕道直奔陇海线北边敌军防守的偏弱区域。

8月10日晚上,当主攻部队全部到达预设地点后,刘伯承下达了攻击命令。一下子,从开封到徐州150多公里的陇海线铁路上,马上形成了战场,我军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150多公里长的铁路全部被摧毁,陇海线随即瘫痪。

刘伯承率部在陇海线上发起的突然攻势,给国民党蒋介石一个极大的震动。蒋介石不得不被迫从围攻中原李先念的部队中抽出了三个整编师,令其向陇海线急驰而来。

这时,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又向刘邓作出指示,要求刘邓组织部队向陇海线以南运动,伺机夺取几个城市,以便将敌军的三个整编师牵制在陇海线以南。

8月14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陇海战役的第二阶段战斗命令,沿陇海线南下,夺取相关的城市。

由于陇海战役是由我军部队急行军奇袭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在第二阶段时,战争形势有所转变,原来是奇袭暗攻,现在是明攻状态,守城敌军以逸待劳,而我军是疲劳作战,这样,第二阶段的攻城效果就不十分的理想,并且部队伤亡也在不断增加。

整个陇海战役,我军歼灭敌正规军约2个旅,连同保安团队共1.6万余人,攻克县城5座,车站10余处,破坏铁路150余公里,

刘伯承、邓小平,针对部队的现状,审时度势,经报请中央批准,于8月22日作出决定,部队撤离陇海线,移兵鲁西南。

然而,此时的国民党蒋介石,却容不得刘邓大军有喘息的机会,在开始抽调了三个整编师的基础上,又从中原、华东战场抽调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余万兵力,分南北两路夹击,奔刘邓大军而来。

陇海战役,实现了围魏救赵的战略目标。

围魏救赵作战规划(围魏救赵历史再现)(3)

战斗场景

3、山雨欲来风满楼,刘邓大军又要接受新的战争考验

山雨欲来风满楼。陇海战役,实现了围魏救赵的战略目标,中原、华东的包袱减轻了,而刘邓这边的包袱却越来越重了。刘邓大军将又要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去开展新的战争,接受新的战争考验。

我是@夫子聊事,关注我,更多精彩奉献。你有什么话题可以评论区告诉我,我说你听。@我要上头条 @心晴计划 #刘伯承元帅#心晴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