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原名长卿,因仰慕战国赵国名相蔺相如改名相如,汉朝著名的辞赋大家,汉赋的杰出代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被后世称为赋圣和辞宗。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凤求凰》。

汉武帝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古人所作,遗憾不能与作者同时代,而身边的太监告诉他,作者是蜀人是他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汉武帝就高兴的召司马相如进京,并为其写作《上林赋》,封其为郎官。

凤求凰其二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凤求凰)(1)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人。司马迁认为其赋超过贾谊。司马相如的作品词藻华丽,结构宏大,气势磅礴。鲁迅先生说,“文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汉辞赋大家扬雄赞叹“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

美丽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双双私奔相依为命,后被家人认可,上演了女追男,才子配配佳人的爱情经典。 在两千多年前演绎了经典美好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闻名中外。后人据此谱曲《凤求凰》流传千古,至今演奏。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作品包含了黄老思想,主张君主少私寡欲、清净无为,传承了《庄子》的浪漫神幻色彩,发展了其文采飞扬的韵味,在屈原的楚辞基础上实现了新的提升,奠定了汉服的艺术地位,对汉代的《两都赋》、《二京赋》产生了深刻影响。

凤求凰其二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凤求凰)(2)

汉赋《凤求凰》

使汉赋继先秦散文、楚辞之后的又一新的文学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话本清考据构成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完备体系和内容,对后世的诗词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对汉赋发展做出贡献。汉武帝尊重人才,重视教育,招贤纳士,建立太学和地方官办学校,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水平,并留下了作品诗词佳作。汉武帝对司马相如的提拔重用,对其作品的欣赏和喜欢,司马相如的佳作不断,奠定了汉赋的地位,也对汉朝辞赋和文学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使汉赋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

文学与王朝统治相辅相成。中国历史上鼎盛王朝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大发展,大汉王朝有汉赋,大唐王朝有唐诗,大宋王朝有宋词,大明王朝有话本。

凤求凰其二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凤求凰)(3)

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典范,也促进了不同时代的文学形式的辉煌,涌现出许多文学大永乖文学著作,并流传千古,源远流长,成为艺术宝库的珍品。

也反映了王朝的社会气象和艺术风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有服务于经济基础。从而相互发展相辅相成。司马相如留下的名篇佳作,也留下了经典的爱情故事,以文学家辞宗赋圣让世人铭记和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