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夹馍星球
1999年9月,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秋天,也是中国电影最后的收获季。
11日,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落幕,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获得最佳电影金狮奖。7年前,同一个地方,他的《秋菊打官司》也拿过这个荣誉。
那是真正属于张艺谋的时代,为艺而谋,把中国电影带向世界。
月底,他本年的第二部片《我的父亲母亲》开始上映前的全国宣传,故事纯真,画面唯美,无数观众泪染影院。
第二年,还将前往柏林电影节,回到12年前《红高粱》成名的舞台。时光轮回之际,实力未减,他再捧回一尊最佳导演银熊奖。
随着作品走向银幕,两位女主演,也将告别过往,走向新的人生。
河北省赤城县的小山村,14岁的女孩魏敏芝家里,涌进了一群记者。其阵势,不亚于多年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时的高密县老家。
从那刻起,她不再属于农村,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伸到了家门。
20岁的中戏学生章子怡,起点更高,起步也更快,一路被大导演加持,成为新世纪后华语影视圈成就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女演员。
也就在前几天,刚过不惑之年的她,举行了“从影二十周年作品展”。开幕式是9月10日,教师节,她说要感谢所有提携自己的恩师。
张艺谋送来祝福:“功夫从不负有心人,你的成功有目共睹,也给今天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典范。”
时光弹指一挥,人生唏嘘如梦,两位被张艺谋带飞的姑娘,同运,并不同命。
01在拍《一个都不能少》之前,张艺谋经历了一段低沉期。
1995年,他与多年合作的缪斯巩俐分手,情感空落;1997年拍摄的城市片《有话好好说》,褒贬不一;前往意大利导演歌剧《图兰朵》时,父亲去世.......
解决人生难题的最好选择,往往是回归初心,寻找本真。
以前到农村拍片,他看到孩子们在破旧的屋子里上课,心里就会有一股感动,对身边人说,迟早会拍一部关于农村小学的故事。
这成了潜意识的愿望。
当看到新疆作家施祥生的《天上有个太阳》时, 他知道机会来了。小说里,临时代课的女孩儿,执著地留住每一个学生,正是他想要的人物感觉——一根筋。
一开始他就决定,这部片子要全部采用非职业演员,营造真实的质感。
剧组分头到河北的山村选人。其中一组来到了赤城县的镇宁堡乡,副导演一听,心中动了下,因为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是在宁夏的镇北堡拍的。
两地一字之差,或许会有一种机缘。
村里来了陌生人,大家都过来围观,一对姐妹也在其中。她们是双胞胎,姐姐叫魏敏芝,妹妹叫魏聪芝。上面还有一个大姐,魏灵芝。
名字,寄寓着父母的期望。但在农村,一个没有男孩的家庭,地位高不到哪去。
副导演一眼就瞄中了妹妹魏聪芝,觉得这孩子长得伶俐,问她会不会唱歌跳舞。魏聪芝有些害羞,没有回答,躲到了姐姐的身后。
魏敏芝却主动站出来,我会。说着,边唱边比划动作,来了首《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又问她敢不敢演电影,她想都没想,说,敢。
其实,因为家里穷,她还没看过电影和电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就是这一个“会”字和一个“敢”字,让她获得了试镜机会。
张艺谋选人的标准是,对镜头没有胆怯感。试镜时,用各种机器对着他们,看反应。大部分人都会不自在,并且文化水平越高的人,越怕镜头,杂念越多。
但也有人满不在乎,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万多名候选人,一路筛选下来,就剩俩人,魏敏芝排第二。排第一的女孩年龄大点,戏好,而魏敏芝的“红二团”脸蛋和不吝的气质,也不错,张艺谋很难抉择。
最后想了个法子,让她们来到大街上,冲着人多的地方大喊。排第一的女孩,放不开嗓子,声音出不来。魏敏芝不管不顾,大声喊起来。
定了,就是她。
两次二选一,魏敏芝本不是最优的那一个,但因为表现,成了胜出的那一个。性格决定命运,还是有道理的。
张艺谋那一代人拍电影,真叫“创作”,选到了最合适的人才开工。不像现在,只要有流量就行。
《一个都不能少》中的每个角色,干得都是生活中的原本职业,村长是村长、老板是老板......就连名字,也是他们本来的名字。
拍摄时,张艺谋不吐露剧本,不给演员说戏,防止他们提前准备,容易走样。现场只要做出自己平常的样子就行了。
就像当年《故事会》上的一个段子:
有个人长了对大门牙,常被人嘲笑。一天被导演相中,去演戏。他很高兴,害怕影响形象,借了钱把门牙给拔了。结果导演不要了,说,我看上的就是你的门牙。
姜文看过《一个都不能少》后,评价说:“那女孩脸上一点不做作,村长走路多有意思,职业演员演这个人物得准备二三年,而且还得费功夫。”
张艺谋的“谋”,就体现在这里,找演员费了力,但训练演员又省了力。
拍完电影后,魏敏芝回到了村里,还没有意识到电影会给她带来什么。当时,她遗憾的是,家里种的草莓熟了,没赶上吃。
她不知道,以后也没机会吃了。
02在电影圈,张艺谋最有名的特质并不是才华,而是勤奋。
拍完《一个都不能少》后,他没有停歇,又开始了《我的父亲母亲》的筹备。两部作品都涉及到乡村的教育,可以看作一个延续。
不过,这一次的电影风格是唯美浪漫,不需要在泥地里打滚,所以女主角选了专业演员——中戏学生章子怡。
章子怡是北京人,父亲在电信局上班,母亲是幼儿园老师。小时候,她身材瘦弱,母亲为了锻炼她,让她去学了跳舞,11岁时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她身子比较硬,学了多年后,觉得以自己的条件,顶多以后给别人伴舞,成不了大器。
1996年,上高三时,她被看中出演了一部电影《星星点灯》,讲的是一个跳舞女孩因病截肢的苦情故事。片子粗糙低劣,章子怡却因为这次经历,决定转行学表演。
她报考了中戏表演系。考试是朗诵一首诗歌《如果我是一滴水》,她诵到一半忘词了,只好呆呆站在那里。
本以为over了,但老师觉得她的形象气质,是当演员的苗子,还是把她录取了。
与她同班的有梅婷、袁泉、秦海璐、刘烨,被称为“96级明星班”。与此同时,隔壁的北电,也出了赵薇、陈坤、黄晓明。
那是群星荟萃的一年,奠定了之后中国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章子怡上大一时,张艺谋要拍一个洗发水广告,挑选演员,副导演推荐她去试镜。
她神经有些大条,记错了时间,当天迟迟未到。副导演给她打电话,她才记起来,匆忙赶过去。
敲门后,开门的人正是张艺谋,和她握了手。那是他们第一次认识。
不过,这部广告片最后没拍成,张艺谋没导,章子怡也没演。只是留了些照片和呼机电话。
不久,张艺谋准备拍一部城市片,又联系到章子怡,但这个项目因为剧本不好,也流产了。又错过一次机会。
直到1998年,《我的父亲母亲》开拍,终于成了。
和魏敏芝一样,机会确定前,都有一个酝酿期。
张艺谋说,最初看章子怡,感觉长相一般,但是进入镜头后,很上相,脸上有纯真的、没有被污染的东西,那正是他想要的。
记者们眼尖,发现章子怡和巩俐长得有点像,又都是中戏同门,说张艺谋找到了替代品。一时间,绯闻满天飞。
章子怡为此专门去问过张艺谋。老谋子一口否定,说她俩的性格和气质完全不同。
当时中国电影还处于低谷期,票房普遍不好,而《我的父亲母亲》又无明星,最大牌的就是导演。为了炒热度,发行公司在海报上写了一句词:
“张艺谋的初恋故事,世纪末的爱情绝唱。”
其实,和他没半毛钱关系。他虽下乡插过队,但是和时任女朋友肖华一起去的。
2000年2月,《我的父亲母亲》参加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了银熊奖。而巩俐,恰好是这一届的评委会主席。
根据电影节规矩,由主席来颁奖。一个中国女演员,在异国的主场,把奖杯递给另一位中国导演,想想都激动。
这也是两人分手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同框,两眼相对,物是人非。
唯有站在旁边的章子怡,正年轻。
娱乐杂志喜欢搞事情,在文章里分析老谋子的心思:
“张艺谋面对嫁夫找主的巩俐,是绝不愿以一个王老五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男性的自尊,也是男性的执拗,所以章子怡是一个必要的道具。”
但从之后的表现来看,章子怡并不输巩俐,也不是道具。
还真是北京人,豪放,多年后,她用一句话形容自己和巩俐等女明星的关系:
“我和她们可以尿到一个壶里去。”
03《我的父亲母亲》上映几个月后,章子怡就受邀参加2000年央视春晚,表演了开场歌舞《把春天迎进来》。
那一年,赵本山和宋丹丹请了《钟点工》,林心如和崔永元跳起了《溜溜的他》,朴树开唱《白桦林》......央视影响力正盛,能参加就会为千家万户所知。
章子怡眼看是奔着娱乐圈去的,成名很快,但还没有脱俗。
2000年3月,她和郑伊健合作,给创维彩电拍了一部广告片。故事讲一个城市青年到乡村建设希望小学,送去了五台彩电,并和乡村女教师谈了恋爱。
章子怡一身村姑打扮,还是电影中的形象,还是在蹭电影热度。
但是到了后半年,当李安的《卧虎藏龙》大面积上映后,章子怡就不再按这个节奏走了。此后,她只演电影,不演电视剧,不参加无聊节目。
她不要做普通的明星,要当国际巨星。
1999年,李安筹拍《卧虎藏龙》,来北京找演员,张艺谋向他推荐了章子怡。一开始,她并不是最好的人选,李安还在不断试镜其他女演员。
章子怡每天在办公室外等待,无聊时就踢腿、练功,一踢两小时,不停歇。等了6个月,李安把角色给了她。
这次“章子怡从影20周年”展映上,李安也发来祝贺:
“你是如此之人才,具有浑然天成之才华,应该说是才华之上更有修为......你当时不过十九二十岁,带给全世界、带给我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我深深感念。”
片子里,她扮演的叛逆又霸道的玉娇龙,与之前的纯真角色完全不同,但驾驭得很好。在周润发、杨紫琼这些老江湖面前,不落下风。
她还记得三年前,周润发来北京拍一个广告,正好自己那天在附近办事,听说后,就在门外等着,想要个合影。大冬天的,脚都冻麻了,最后终于合成了。
但不是她一个人,而是一群女孩和发哥。那时她没有想不到,三年后就可以和发哥一起演电影。
未知性,正是人生最神奇之处。
2000年5月,《卧虎藏龙》参加戛纳电影节,章子怡的海报张贴在法国巴黎大商场外。也在那里的伊能静,深有感触:
“因为子怡,每个中国长发女孩都成了老外眼中的玉娇龙。”
后来,伊能静嫁的老公秦昊,是章子怡的中戏同学。
2001年,《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是华语导演第一次获得该奖项,也是唯一一次。章子怡的座位是29座,而2月9日是她的生日。
她说:“这是我的幸运号码。”
如果说只有《我的父亲母亲》一部电影,章子怡可能不会成为巨星。正是有了《卧虎藏龙》,很多导演都看到了她的能力,邀约随之而来。
徐克《蜀山传》、王家卫《2046》、陈凯歌《梅兰芳》、冯小刚《夜宴》、顾长卫《最爱》......接二连三和大师合作,一下就崛起了。
2001年,《尖峰时刻2》邀请章子怡加盟,和成龙主演。她成为内地第一位打进好莱坞的演员,当年不过22岁。
《南方人物周刊》形容道:
“她的成功就像一轮骤然从大海里跳出来的红日,刺得人眼睛发痛。”
一路所向披靡,一路也被争议包围,捐款门、泼墨门、分手门,门门向她打开。
即便达到了名利的顶端,也很难掌控自己的命运。
当遇到困惑和苦恼时,他会去向张艺谋求教。张艺谋告诉她,什么话都不需要去说,只要用作品来奠定位置,用实力堵住所有人的嘴。
2013年的《一代宗师》就是一部“堵嘴作品”,章子怡获得金像奖、金马奖双料影后。
记者问她,对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重要的期许?她回答说: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我从来对自己没有大的期许。我做事顺其自然,我懂得天道酬勤的道理。”
041999年春天,《一个都不能少》上映后,魏敏芝也成了“名人”。
面对前来采访的媒体,她倒也不怵,但容易掉坑。有记者问她以后想不想继续当演员。她说,想。
于是,第二天的报道里就写着:原本朴实的相当老师的魏敏芝,现在相当电影明星了!
有的人为了渲染命运的反差,说魏敏芝吃饭时,看到鱼和虾,发出了惊叫。实际上,她家门前就有一条小河,三姐妹常去河里抓鱼虾。
有名也有利,石家庄不少中学都来邀请她去读书。最终,她选择了民办的精英中学。
学校让她师专毕业的姐姐过去工作,给她和妹妹免了学费,还每月发300块助学金。就连父母,也给找了工作,搬到市里。
因为张艺谋,一家人的生活都改变了。
2002年,河北电视台拍了一部纪实连续剧《寻人档案》,魏敏芝在里面出演了一个角色,这是她的第二部公映作品。现在能搜到的,也只有这两部。
有意思的是,编剧是郭德纲,当时还没靠说相声走红,得接点别的活来赚钱。演员之一的闫妮,也还在跑龙套。
像魏敏芝这样一举成名的人,毕竟是少数。
胆大让她获得了不少机会,但太过自信,也会遭遇挫折。
当年电影热映时,面对媒体一窝蜂的炒作,张艺谋曾经为她降过温,说她不适合当演员。
不适合当演员,那就当导演吧。2004年,上高三的魏敏芝,不顾家长和老师的反对,去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招生考试。
结果,被淘汰。
媒体又是一顿嘲讽之声:别以为演过一部电影,就因为自己是天才了。
还是陕西人厚道。西安外国语大学听说后,邀请她参加艺考,面试通过。之后,她的文化课成绩考了460分,高出艺术类分数线200分,被编导系录取。
就在入学这年,美国杨百翰大学的一位美籍华人教授陈尔岗,来到河北,参加中小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会。
中方的研究课题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陈教授一下子想起了看过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听说女主角就来自河北,很想见见她。
而魏敏芝已经在西安,他便专程飞过去。一番交流后,他感觉眼前的姑娘,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当时就产生想法,帮她去美国留学。
杨百翰是美国第三大私立大学,隶属教会,一直在做助学项目,寻找全世界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学生去留学。
但魏敏芝的英语很差,连简单的交流都不行。陈尔岗给她布置了任务,两年后英语能达标,就推荐她。
机会就在眼前,魏敏芝又开始了苦学,一路追赶补课。她常去西安交大的外语角,找人练习口语。2006年,她通过了考试,留学成功。并且和以前一样,免费。
入学后,学校专门组织放映了一次《一个都不能少》,同学们都惊叹:原来你是大明星呀。
在那里,胆大的性格继续在发挥作用,她担任了学校合唱团的主持,还是巡回演出团的副导演。
2007年,合唱团来到北京中山音乐厅演出,她穿着一袭白衣上台,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满嘴口音、土到掉渣的小女孩了。当报上自己的名字时,观众里一片惊呼。
随后是巨大的掌声。
人的命运很难靠自己把握,但又往往靠自己把握。
读大三时,一个叫刘锦辉的美籍华裔男生,向魏敏芝表达了爱意。2010 年元旦,两人结婚。
也是这一年,章子怡和他的以色列籍富豪男友艾维•尼沃分手,寻夫的目光重回中国。
两位同运不同命的姑娘,本来没有可比性。但这一次,魏敏芝似乎胜了一局。
05在中国,很多事,你以为是起点,最后往往成了终点。
1999年的张艺谋,用两部电影拿了两尊大奖,当时有人问他,为啥选择拍这种小制作的片子?他说:
“我始终对大制作不太踏实,我总觉得它不能激起我真正的冲动。我倒很珍惜这两个小制作的文学原作,珍惜它们带给我的那种朴素的、真切的、细微的、点点滴滴在心头的这些东西。”
随后,他又拍摄了一部《幸福时光》,发现和捧红了董洁,“谋女郎”一词开始成为大众语汇。但这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都表现平庸,张艺谋的神话终结。
人,总是会变的。有的是别人带着自己改变,有的是自己寻求改变。
2002年,张艺谋转了路子,投向大制作,用一部《英雄》开启了国产电影的大片时代。
代价是,他再没被国际电影节认可。收获是,好几个票房冠军。
去年,他回归初心,拍摄了带有自传性质的《一分钟》,但因为“技术原因”,上映无期。
章子怡在世纪初出演了他的两部大片后,也没再合作。只因时机已变,就像她说的:“在我最适合的时间,碰到这些最适合的角色。”
所谓的适合,就是命运。
二十年到底有多长?
章子怡从一个普通大学生,拍了三十多部电影,拿下二十多项大奖,有底气有资格举办自己作品展。
魏敏芝从一个不会说普通话的农村小姑娘,成为留学生,如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定居在美国。
人的一生,不会都像她们那样,突然间走向轰轰烈烈,但每个人也有自己坚持的东西,去追寻,未尝不会有回报。
记住《一代宗师》里的那句话: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