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棋王柳大华第十二章(楚汉棋王柳大华第十章杨官璘怕斗顺炮)(1)

1976年下半年的全国赛决赛被意外取消,柳大华没能在预赛出线的基础上再显身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然感到非常失望,要知道,这可是他参加全国赛以来第一次打进决赛圈。机会既失,光痛惜也只是徒增烦恼而已,大华只得安慰自己:只要功夫到了,机会总是有的,一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柳大华仍是找寻一切下棋的机会。1977年3月底4月初,沙市总工会主办了一次湖北省六市(武汉、黄石、沙市、宜昌、十堰、襄樊)两县(监利、江陵)的象棋邀请赛,武汉市是以江岸区队的人马出征的,队员是柳大华、李德汉和沈子樵。比赛在沙市文化宫进行,结果武汉队、柳大华分别夺得团体、个人冠军。  

棋赛进行期间,广东象棋队出访北方练兵,,返穗路过武汉,欲与柳大华等湖北强手切磋,下得车来,才得知柳大华他们正在沙市鏖兵,于是又马不停蹄地直奔沙市而来。广东队素来是国内的一支劲旅,此次前来的蔡福如、刘星、蔡玉光、李广流又都是该队的台柱人物,个个实力不凡。柳大华他们见广东队风尘仆仆而来,也为其热爱棋艺的精神所感动,同时急忙调兵遣将,临时组成湖北联队。两队进行了两场对抗赛,结果双方以一比一打成平手。   

岁月如流,转眼就又是一年全国象棋赛。1977年的全国象棋赛,是解放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棋坛盛会,于9月11日至10月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24个省市的72名棋手先分成6个小组进行第一阶段比赛,经过7轮积分循环,决出小组名次,然后第二阶段再进行同名次决赛。  

头一年的全国赛,柳大华第一次进入了前十二名,可惜决赛取消,遂无从知道他还将会在决赛中有怎样的表现。在这年的全国赛之前,他心里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去年我进入了前十二名,名次是两位数,那么我今年无论如何也要使名次打入一位数的行列。”   

小组预赛大华一上来发挥得非常出色,取得三连胜,到第4轮才和了一局,歇了一口气。第5轮他遇上劲敌天津黄少龙。这黄少龙是很有来头的,乃是有“华南神龙”之称的棋坛名宿陈松顺的嫡传弟子,基本功扎实,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对各种流行布局时有创新。这局棋由黄少龙执先,双方布成了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的流行阵势。黄此时是有备而来,当弈至第10回合时,突然祭出了四兵相见的新招,意欲打大华一个措手不及。面对对方的杀手锏,柳大华还是十分冷静的,他考虑到现在不能轻举妄动,于是以象位车暗中支援3路卒,这是一步积极防御的停着,有力地化解了新招的来势。只可惜的是,因为前面耗时太多,到中残阶段,大华走漏一着,导致了最后无法挽回的败局。  

前半段还走得很顺,到黄少龙这里摔了一跤,大华的损失自然不小,但他经过许多年的枰上荣枯,也懂得“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道理,后悔了一阵,也就释然了,又将精力集中到下面的比赛中去。  

也巧,紧接着的第6轮大华的对手更强,是棋坛的老冠军广东杨官璘,而且大华又是拿后手。在此之前,他曾与杨公在比赛中多次相遇,还未有过胜绩,现在面临这一关键之役,该怎样取得突破呢?赛前,大华琢磨了很久。  

老杨执先手几乎铁定摆中炮,作为后手的大华拿什么迎敌呢?权衡再三,大华决定与之斗顺炮。在大华的布局武器库里,对付中炮最拿手的要数屏风马了,今弃而不用改为顺炮,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杨官璘在1958年曾再度失利于顺炮,其后胡荣华又在沪粤对抗赛上与杨多次斗顺炮,亦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棋界私下有“杨官璘怕斗顺炮”的说法。

其实大华也明白,对于杨官璘这样功力高深的一代宗师来说,没有什么布局他是不懂的,以至于你摆出一种阵势来他会心慌得不会应招。所谓“杨官璘怕斗顺炮”,只不过是在他非常全面的修养中找出相对薄弱的一环来,以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哪怕一丁点儿的胜机。这也就是兵家常说的“以己之长克彼之短”。  

事实上,杨柳之战的大斗顺炮,大华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布局结束后,杨官璘还是略优的局面。双方胜负的关键出现在中局。当时,柳大华为了将局势搞得更加复杂,突然走出一着进炮打马的招法。出乎他意料的是,杨官璘竟然采取了弃子的战法。可惜,杨官璘在选择上出现了误算,以为弃子之后有强大的攻势,却没料大华得子后有一连串化解他先手的强硬手段,结果老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是大华第一次击败杨官璘,自然可喜可贺,但对杨来说损失可就太大了,这使得他自1956年参加全国赛以来首次不能进入前六名,成了当年棋坛的一大新闻。  

7轮小组赛结束,大华以4胜2和1负的战绩获得第二名,将在决赛阶段参加第七到第十二名的争夺。  

在决赛阶段的共5轮角逐中,大华的成绩是3胜2负,最后夺得全国第九名。这一名次不算太了不起,但它毕竟又兑现了大华赛前所说的“名次要进入一位数”的誓言。

楚汉棋王柳大华第十二章(楚汉棋王柳大华第十章杨官璘怕斗顺炮)(2)

从七十年代初起,全国许多的省、市都相继成立了专业棋队,湖北在这方面却迟迟没有动静,显得落后了。对于十分喜爱和关心棋艺活动的省体委竞赛处副处长刘一民来说,这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病。七十年代中期,他向体委提出成立专业棋队的计划,理由是全国棋赛年年搞,湖北年年组队参加,没有专业队,总得临时拉队伍,还要到各单位联系调人,十分不便。再者,湖北棋艺基础一向很好,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棋手,成立专业队,才显得与这样的状况相符。省体委决策人物也考虑到湖北省确实是到了该成立专业棋队的时候了,遂批准了这一计划。

1977年,湖北省体委成立了由杨虞雄、徐振文、王瑞堂三人组成的棋队筹备小组,专业队的建立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翌年初,又把邵福棠从河南调回,协助搞筹备工作。邵原在武汉体育馆工作,六十年代曾任国家围棋队教练,七十年代初河南筹备成立专业棋队时,将其调去。六十年代,刘一民曾在武汉体育馆任党支部书记,与邵过从甚密,现在湖北要成立棋队了,他首先就想到了邵福棠,于是又把他请了回来。  

1978年3月,为迎接4月在厦门举行的全国棋类团体赛,湖北省体委又进行了组队集训,然后绕道上海、杭州向比赛地厦门进发。当时安徽队也在上海进行最后的赛前训练,因此湖北队到了以后,得以与他们搞了两场热身赛。柳大华分别与胡荣华、蒋志梁进行了对弈,结果都是以执后手战而胜之,显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4月的团体赛也同时是下半年个人赛的选拔赛。凡在团体赛获第一台前11名,第二台前7名,第三台前5名,第四台前3名的棋手,就有资格参加个人赛,湖北队的柳大华和黄学荣获得了这一资格。  

为打好下半年的个人赛,湖北队于7月份到安徽训练,当时江苏队也在那 里“磨刀”,大家正好一起大战了十多天。这期间,湖北省进行了象棋比赛,柳大华分身无术,没能参加,由龚燕生夺得了冠军。  

个人赛于9月8日至2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上半年在团体赛中选出的26名优秀运动员进行了14轮积分循环。这次角逐两名老冠军胡荣华、杨官璘发挥非常出色,弈出了很高的胜率,最后同以9胜4平1负积22分的优异成绩名列第一、二名(凭小分排出的名次)。  

与胡、杨两位大国手比,这届比赛大华当然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就他当时的实力和声望来衡量,可以说发挥得相当不错,赛后他自己也感觉比较满意。最后一轮比赛之前,他的战绩是6胜5和2负,最后一盘即使输了也不会出前六名。这种形势是他参加全国赛以来最好的一次。由于胡、杨的积分太高,大华已无冠、亚军之望,但如果最后一轮胜了,则第三名肯定属他,因为他的大分除胡、杨外,排在最高。  

第六名是稳的了,大华当然想拿第三名,前六、前三可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档次。当时与大华争夺第三名的主要是河北后起之秀李来群。大华的积分尽管比来群多1分,但后者的小分高,因此最后一轮若大华负而来群和,或者大华和而来群胜的话,则来群将获得第三名。  

决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最后一局棋大华的对手是浙江陈孝坤,来群的对手是吉林梁文斌。大华执先摆上了当头炮,陈孝坤出人意料地还以顺炮。陈对流行布局有精深研究并时有创新,后手对付当头炮主要是屏风马阵,现在突然使出顺炮,显然有争胜之意。这局棋前半段大华弈来有些乏力,从中局向残局的过渡阶段更是出现不小的错误,致使形势处于下风。此时,在另一台对弈的李来群起身上厕所,他的教练刘殿中见状跟了进去,对他说:“大华要输了。”意思是提醒来群和了就行,而他的那盘棋双方棋势相当,要赢也不太可能。  但象棋的魅力就在于变化无穷,让人琢磨不透,大华看着要输的棋,却因为对手越下越亏而反败为胜了。更令人感觉莫名其妙的是,来群后来也赢了一局几乎是不可能赢的棋,但可惜没用了,大华依然高他一分,如愿以偿拿到了第三名。  

刘殿中与李来群师徒俩在厕所的一幕,是广东棋手李广流事后告诉大华的,他听了,淡淡一笑,心想:不管别人搞了什么,反正第三名我还是凭本事拿到了。

这个第三名对柳大华的棋艺生涯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标志着他从此进入了一流高后的行列。

楚汉棋王柳大华第十二章(楚汉棋王柳大华第十章杨官璘怕斗顺炮)(3)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