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就是不想出头,自愿当个平平无奇但乐得清闲的人,有错吗?

你说有错吗?听听他的想法:“我既可以时不时躺一躺,做只咸鱼,又能到田间走一走,种点菜,反正够家里人吃就好。”

嗯,倒像个闲散诗人,恣意快活。

也有人说,一个集体里怕的就是枪打出头鸟。我安安稳稳搁那坐着,等着其他人安排。然后,我再做好分内的事,不也不错?

嗯,做好自己的事确实值得提倡。

听来都还不错,但是前者更偏向个人的选择,而后者更偏重与集体利益相关了。今天我们聊聊"在群体中,有时候我们要不要当只出头鸟"的问题。

如何成功成为体制内边缘人(在群体中当只出头鸟)(1)

情景一:作为组员,我遇到问题了,需要发言吗?

我有一位朋友最近比较困惑,TA说:“最近在做一个围绕话题展开的内容汇报。而在搜索不熟悉的话题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感觉学习的搜索技巧等内容用不出来,遗漏了很多需要展开的内容。”

我当即建议:“那你正好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搜索心得呀,还可以趁此机会记录下这次活动中每一阶段的心情、进度、收获和疑惑之类的。”

但是,TA闷闷地答道:”小组里比较冷清,没有人发言。“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首先,小组就是一个小群体。

每个人准备的内容即使与他人无直接交叉的部分,但在展示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个人准备充分,而其他人都零零散散,也是很影响整体活动效果的。

因为当你自己没有做出很多思考和努力,也许就会影响你对汇报者的内容的理解。不仅你体会不到进步的快乐,连对方也难以得到作为听众的你们的反馈。

如何成功成为体制内边缘人(在群体中当只出头鸟)(2)

因而,在小组这个集体中,互帮互助也是小组很重要的一环。

那么,现在请回答:“群里无人发言,就意味着彼此无关了吗?就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发言了吗?”

当然不是了。

所以我试着给出一定的建议:一定要有人先发言,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而如果你前面没人,那你就是第一个啦~

其次,在具体沟通时,我们需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以便他人理解

比如说,你想讨论自己的疑惑之处。那你可以概括性地说一下问题,然后列出你已经做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依旧没有达到哪一方面的需求。然后再问问大家是怎么做的,有没有解决方法......

这样一来,大家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和你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

因为你们的准备思路大多有相通之处,所以会更容易引起伙伴们对类似经历的回顾讨论,有同样的问题一起解决也能拉近网络两端的大家的距离。

而对于拥有一定经验的伙伴,他们也乐意借此机会分享自己总结得出的宝贵经验,甚至可能会帮助大家产生新的想法。

情景二:作为组长/决策者,我需要再多主动一点吗?

“我之前当某一个活动的组长时,发现我不能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群里基本无交流,原本有3次活动,我们就只参加了一次。”

我问道:“那你们是时间安排不妥当,导致进度一直往后拖吗?”

“第一次其实还是很顺利的。但第二次时,我问大家有哪些合适的时间段,群里没有人回复我。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话了。”

这种情况和“责任扩散”的情况紧密相关。

【责任扩散是对旁观者效应的假设原因。指个人作为险情的旁观者,当有其他目击者在场时,他去承担助人责任的可能性,比独自在场时少。】

也就是说,在一个群体中,大家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但正因为有很多人,每一个人分摊到的责任很少。所以无论是做决策,还是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家都很容易产生“这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错觉。

而以小组定活动时间的情况为例,群里的人看到后,首先会觉得这么久的时间里,让我说出到底是那个时间段有空,有点麻烦。

所以会先偷偷懒:那我先看看其他人的空闲时间,再做回复。

然而,因为群里并没有任何一个回答的人出现,大家很神奇地达成了一致:默默等待第一个人的发言。

对于决策者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你要做的不是“民主”地等待每一个人说出自己的时间,因为工程量太大了(即使只有几个人)。

你可以选择的是,给出具体某天的某个时间,问大家是否有空;或者是拿出几个备选的时间段,供大家选择。

这样一来,回复的时候,对方只需要思考这一时间有空与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题远比填空题好做。

而对于决策者来说,统计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你甚至不需要把每个人的回答一一罗列出来,只要把一些选项排除 ,不断缩小范围即可。

如何成功成为体制内边缘人(在群体中当只出头鸟)(3)

好的,今天我们聊了群体中要不要做出头鸟的问题,主要从组员的平行视角和组长的决策者视角看待同一问题,人人都能做第一个发言的人,不过注意表述的方式效果会更好一些;

而组长更需要理解责任扩散的情况,用选择题这种更轻松能回答的问题引导大家的互动,而后,一旦开了头,也就更容易发挥小组的作用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君影草儿,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其他的想法和感触,就在文末留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