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这其实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我说的可不是它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的街景,也不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婆娑的城市风貌,而是说上海人的处处“有腔调”!

上海人的精致和小资情怀(上海人的有腔调)(1)

上海人生活认真,是一种腔调。

众所周知,上海人热爱生活,所以对生活也比较认真,不像有些人面对生活随随便便,就连在一日三餐吃饭的问题上都随意得很,要求不高甚至没有要求。老实讲,上海人做不到。

上海人对于吃还是挺讲究的,但食量小,这一特点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票证供给的计划经济时期。在“粮票”大行其道的年代,上海特立独行地定制了“半两”粮票,在当时是唯一一座使用半两粮票的城市。所以,上海人通常会使用最小的计量单位,尤其是在菜市场买菜,大都以“个”、“两”、“根”、“把”、“棵”为主,比如一个土豆,几两虾,一根胡萝卜,一把青菜,一棵茭白等等。为什么买这么少呢?一是上海人的胃口小,二是食材新鲜,三是光盘行动不剩菜。

上海人生活精致,热爱生活也享受生活。该用什么不该用什么拎得清,绝不随随便便找替代品。比如烹饪某个菜,该放葱姜蒜等调味料的绝不会省略掉,该放冰糖的绝不用白砂糖去凑合。

上海人的精致和小资情怀(上海人的有腔调)(2)

上海人把“有腔调”发挥到了极致

上海人的“有腔调”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言行举止衣食住行都有上好的表现。

上海本就是时尚的代名词,扑朔迷离的灯影会告诉每一个行人,这里的每一处风情,都透着上海人的智慧与格调。

今年4至5月,新冠疫情肆虐着上海,人们的日常就是排队做核酸,这也是一天中可以允许出门的时刻。虽然春天被关在了门外,关在了小区外,但人们无时不刻都挂念着春天。为了这美好的时刻,居民们每天照例穿戴整齐,没有丝毫的邋里邋遢或者随随便便。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精神的一面留给小区的每一位居民,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街坊,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上海人的精致和小资情怀(上海人的有腔调)(3)

5月份,全国各地驰援上海的医护人员到达了每一个社区单位。在某一个早晨,听说今天是外省援助医疗队来给小区居民做核酸,大家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为了展现上海人的精神风貌与良好的气质,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出不同的风采,就像孔雀开屏……

男人们有的着西装打领带,有的带着礼穿着燕尾服,一双双皮鞋擦得油光铮亮,脖子上戴的金项链手上的戒指分外耀眼。更有甚者,端着红酒杯咖啡杯,就像出演一出大戏;女人们早早起来就开始精心打扮,很久没有穿的高跟鞋今天穿上。尽管天气依旧有些寒冷,旗袍可是上海女人们的魂,这个一定要穿上;年轻的美女们则穿上了破裤装以及风格迥异裙子;老人们把自己捯饬得既得体又稳重,也有爱时髦的阿姨爷叔穿着时尚的服装;孩子们更是穿着过年的衣服,又靓又可爱。

上海人的精致和小资情怀(上海人的有腔调)(4)

一次普通的排队做核酸,上海人愣是把它演绎成去喝咖啡、品红酒,像是一次约会,一场派对,一出大戏,一台时装秀……

上海人总是与众不同,总是会引人注目。对于这一现象,上海人说这是一种仪式感,是精神风貌,必须要有这样的腔调,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更是对生活的态度!

上海人的精致和小资情怀(上海人的有腔调)(5)

【谢谢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

上海人的精致和小资情怀(上海人的有腔调)(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