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的;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历史随笔作品是茨威格所有作品中我最钟爱的了。他以其独特的视角、纯熟的笔力对十四个历史片段进行特写,可读性极强,每次心情烦闷或思路不清时,翻阅此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恰好这段时间突然的清闲和迷茫下,我再次阅读此书,这一次准备细分拆解每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每一个故事中的历史史实、后世影响以及读书体悟。

《遁入不朽》(Flucht in die Unsterblichkeit)

第一个历史事件记录的是,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当时的历史背景正是,欧洲大航海时代或称地理大发现时代,在15世纪~17世纪的欧洲各国狂热的进行航海探索活动发起的广并伴随地理上的重大发现。

关于为什么这个时期出现了大航海时代呢?有着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基本素养的话,都知道一个时代性风俗、活动或事件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现象。以15世纪初为时间节点,可以向前50年追溯以寻求真正影响因素。有一个事件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即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默罕默德二世攻陷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帝国之盾"的陷落,导致这处欧亚大陆的咽喉交汇点,连接东西方商贸的枢纽和主要通道彻底落入奥斯曼人的控制之中。奥斯曼伊斯兰文明本就与西方诸国天主教不合,自然将这欧洲通往亚洲的道路彻底掐断。这部分具体历史也正好是本书第二个故事,这里简要带过留待下一个故事细聊。

商贸道路的封闭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促使欧洲各国急切需要开辟海上贸易通道,重新将欧亚商业通道连接起来,以获取足量的东方香料和黄金。《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富庶东方早已是每一个欧洲人心目中的渴望,为了开辟海上通道,欧洲各国王室、贵族、探险家纷纷加入了大航海时代,试图找到能抵达东方亚洲大陆的海上通道。

人类群星闪耀时1453年5月29日(人类群星闪耀时拆读)(1)

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资助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希望他找到向西航往印度洋的路线,以替代在《阿尔卡苏瓦什条约》中规定由葡萄牙人保有的南非航线。哥伦布终究没有抵达亚洲,但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即美洲大陆。哥伦布无疑是幸运的,他发现了美洲并带回了具有殖民地异域风情的一切产品来满足贵族老爷们的喜好。但是他承诺的俄斐——传说中的黄金之国,却一直未曾寻找到。这时,我们的主角巴尔博亚登上舞台。

人类群星闪耀时1453年5月29日(人类群星闪耀时拆读)(2)

努涅斯·巴尔博亚出身贵族家庭,赶上了西班牙海外殖民的红利期,像很多新世界的赌徒一样,他随着船队来到新世界殖民地,遭遇了一系列失败后。他戏剧性的混上一艘探险船,和同样流浪海上的殖民者一起来到达连后,他很快掌握了这块土地的实际所有权。西班牙王室派来的正牌总督尼古萨到来时,巴尔博亚又拒绝他上岸,导致这位正牌总督在归途中溺死,法学家恩西索出逃,返回西班牙请求国王惩罚巴尔博亚。

人类群星闪耀时1453年5月29日(人类群星闪耀时拆读)(3)

如茨威格所言,"在人类居住的世界的尽头,对于他只有一种逃亡的形式,那就是逃遁到宏伟壮丽的事业中去,逃遁到不朽的事业中去"。此时闯了大祸的巴尔博亚展现出其惊人的"赌徒"特质,彻底豁出去干了,"他知道,成就足可以辩白每一条罪状,他还知道向朝廷的财库进贡大量的黄金,就有可能免除或推迟这场官司,也就是说,首先需要弄到黄金,因为黄金就意味着权力!"为了寻找到黄金乡的线索,他与另一位"名留后世"的探险家皮萨罗开始对周边土著人进行肆意杀戮、抢劫,并和当地的酋长卡雷塔结成同盟进一步扩大掠夺的范围,以此在当地土著中树立了很大的"威信"。一次,和当地土著酋长会面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太平洋大概的方位(当然这时他还不知道这片海洋的名字),并从酋长口中得知"黄金国"的所在。这既是历史决定性的时刻,也是他人生的关键节点。

有因必有果,因为他之前的叛逆行径,西班牙国王对他下了逮捕令,巴尔博亚等不及母国的增援,同样也不会坐等法官的审判,他决定自己行动。1513年9月1日,巴尔博亚带着他招募来的几乎该殖民地上所有武装人员共计一百九十名士兵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

对于地理环境的未知,让这支探险队在阴差阳错中穿越了狭窄的巴拿马地峡,1513年9月25日他到达了地峡的另一边,面对着的似乎是一片汪洋。由于巴拿马是东西走向,大西洋的北海岸,所以巴尔沃亚把他新发现的水域称为南海。这样,他竟在无意之中交上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好运,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东端的欧洲人,同时在这里他也得知了当时的"印加帝国"秘鲁的存在。几年之后的1520年11月28日,当麦哲伦在环绕地球的航行中从美洲南端进入"南海"时,因为风平浪静,便将其称为"太平洋"。

严格说,巴尔博亚是第一个从太平洋东海岸看见太平洋一眼的欧洲人。真正第一个看见太平洋,还在太平洋航行过的欧洲航海家是安东尼奥·德·阿布雷乌(Antóniode Abreu)和弗朗西斯科·塞罗(Francisco Serrão),他们于1512年到达印尼,是欧洲人第一次接触到太平洋的西岸,比巴尔博亚早。

书中对巴尔博亚第一眼看到太平洋的历史瞬间描写可谓精彩至极,"可是就在这一刻,巴尔沃亚命令全体人员停止前进,谁都不得跟随他,因为他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这第一眼望见这个未知大洋的荣誉。他要单独前往,要成为在横渡了我们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大西洋以后,见到另一个尚未为人所知的大洋——太平洋的第一个西班牙人、第一个欧洲人、第一个基督教徒而载入史册。他被这伟大的时刻深深激动,心怦怦地跳着,左手擎着旗,右手举着剑,缓慢地向上攀登,偌大的四周是寂静的群山黑影。他攀登得很从容,一点都不着急,因为大功已经告成。只是还需要再走几步罢了,而且步数正在愈来愈少,愈来愈少。他终于伫立在山顶上,眼前真是一片非凡的景色。在倾斜的山后边,紧挨着郁郁葱葱的山坡的是一大片望不到尽头、波光粼粼的耀眼大海。这就是那个新的、尚未为人所知的海洋,迄今为止它只萦回于人们的梦魂,而从未亲眼见过它。多少年来,哥伦布和他的所有后来人都曾寻找过这个波浪冲击着美洲、印度和中国的传说中的大海,但均未成功。而现在,巴尔沃亚却亲眼目睹着这海洋,他举目远望,感到幸福和自豪,完全被这样一种意识所陶醉:他的眼睛是反映出这无涯海洋的蓝色的第一双欧洲人的眼睛。"

人类群星闪耀时1453年5月29日(人类群星闪耀时拆读)(4)

很多人在看这本书是经常感觉到茨威格的文笔没得说,但文字里透出来的历史观却不敢苟同,甚至会觉得这些历史节点其实是被茨威格用文学手笔扩大化了影响。大可不必非要抱着历史审视、道德评判的眼光去看待这本书,我认为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类随便,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本人物传记类随便,通过历史人物的高光时刻,展现其人性光芒。

茨威格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典型的15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的角色,巴尔博亚"以基督教徒才有的虔诚和信仰,真心实意地、狂热地祈祷上帝,另一方面,他们又会以上帝的名义干下历史上最卑鄙无耻、最不人道的事",他同时具备着勇气、执着、富有冒险精神这些在现代社会创业者最需要的精神,也有着那个时代的贪婪、残忍和野蛮,印加帝国的覆灭就是出自西班牙人之手。但抛开唯物史观和人性道德来看,"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巴尔博亚的使命是他自己选择的,他选择了他的使命并坚韧不拔的去实现。这是一个妥妥的,失败者逆袭的故事——一个与失败、处刑命运赛跑的人去挣扎的抓取那一丝微茫的希望,并以前人无可比拟的运气,完成了历史瞬间的缔造。

也许当巴尔博亚穿越热带雨林时,也不知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死亡还是荣誉,生命的美妙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反正迟早要死。所以会有无数勇于冒险,不畏惧失败的人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上帝,这一秒钟我要选择自己的命运!

历史的荣耀是属于那些敢于用失败和生命做赌注的人--人生就是赌博。即使他们最后失败了,身后凄惨,但是比起那些永远在热炕头吸烟的,享受着平稳生活、安于现状的人,他们毕竟有过丰富多彩的人生。

历史是是由最伟大的冒险家、疯子、傻子创造的。毕竟有谁会相信穿越森林,在大海的那一边有新大陆和新世界?

人类群星闪耀时1453年5月29日(人类群星闪耀时拆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