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气温高吗(2022年夏季气温与2006年有何相似之处)(1)

导读:今年夏季,很多河南、山东、四川的朋友,可能都有亲身体会,今年夏天的气温,实在是太高了!由于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也给各地的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小的影响。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3摄氏度,多地气温创四十多年来的新高,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地,气温都创出历史同期最高。

河南和河北两地,更是热得出奇,6-8月份,超过40摄氏度的天数,同样创历史最多纪录。

进入8月份之后,四川各地更是频繁出现40度以上高温天气,局部地区甚至超过42摄氏度,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还频繁出现山火,给当地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今年夏季的高温,让人不得不联想到,2006年的天气情况,因为今年的天气表现,和2006年同期相比,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到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今年冬季需要注意什么?

2022年夏季气温与2006年有何相似之处?

1、2022年,夏季最高气温,创自1961年以来新高;2006年,是我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2006年,我国年平均气温为10.0℃,比常年同期偏高约1.0 ℃左右,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夏秋季,全国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同期偏高1℃和1.4℃,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2022年,我国平均气温为10.7度,较常年偏高1度左右,同样为1951年以来最高,也就是70年来最暖水平。其中上海、石家庄、昆明、南昌、南京、福州、杭州、郑州、银川以及拉萨等地,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2年秋季气温高吗(2022年夏季气温与2006年有何相似之处)(2)

2、2006年,“碧利斯”横扫我国南方七省,致南方大部分地区暴雨成灾;2002年,南方多地出现暴雨天气,多地出现山洪暴发,农作物绝收的现象。

2022年,自入汛以来,华南、福建、广东、广西的降雨量,为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多,粤中、桂北、闽北降雨量超过了1200毫米。首个登陆的台风“暹芭”,及其环流云系,又给多地带来了大范围的强降雨。

据公开数据显示:自3月17日至7月8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80.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0.7%,为201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其中,洪涝灾害造成死亡失踪40人,受灾2180.5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647.6亿元。

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7月14日在福建霞浦登陆,之后深入内陆历时5天,滞留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7省(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山洪和山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超强台风“桑美”,8月10日在浙江苍南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60米/秒),为百年一遇,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一个台风。

3、2006年,重庆、四川遭遇历史罕见的高温伏旱;2022年,重庆、四川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并导致局部出现山火。

2022年,7月的高温天气,导致重庆、四川多地出现了“热射病”。仅在7月10日当天,四川华西医院,就收治了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1人因病情危重去世,2人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抢救。

2006年6月至11月中旬,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590.3毫米,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小值。夏季,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伏旱,四川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

重庆、四川两省(市)7月中旬至8月下旬,遭受罕见的持续高温热浪袭击,其中重庆市≥38℃的高温日数达21天,创历史新高;

22个区(县)最高气温破当地历史记录,綦江最高气温达44.5℃、万盛44.3℃、江津44.3℃。

2022年秋季气温高吗(2022年夏季气温与2006年有何相似之处)(3)

今年冬季需要注意什么?

按过往历史来看,如果夏季西南和中部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冬季的时候,我国南方和北部地区容易出现暴雪极端天气。

2006年夏季高温天气之后,冬季暴雪封阻旅客春节返乡。

2007年1月17-20日,山西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出现大到暴雪。

彼时,正值春运高峰,大范围雨雪天气,导致河南省公路、铁路、民航等全面受阻,仅郑州一地,滞留人数就达10多万人;

京广、陇海等铁路沿线部分列车无法正常运行,10多万旅客滞留在北京西站,均为历史罕见。

今年立秋是在农历的七月份,属于“晚秋”。

晚秋的年份,农作物易出现早发芽、早生长的情况,秋季农作物与其它年份相比,“千粒重”会超过平均水平,秋季作物亩均产出,会高于平常年份,出现大面积丰产的情况。

但是,秋季作物收获之后,冬季作物栽种的时候,受天气温度和农作物提前发育影响,冬季农作物,容易出现提前生长的现象。

越冬作物早长,不利于农作物抗寒,如果出现极端冰冻天气,越冬生长的农作物,容易受到冻伤,会严重影响来年的夏季收获。

黄淮宏大团队在此提醒各位好友,秋季农作物收获之后,应尽可能延缓越冬作物的种植时间,坚持宁晚种,不早种的原则,以免越冬作物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一些作农产品存储的朋友,可以考虑存储一些硬薯类蔬菜,如:土豆、红萝卜和白萝卜等,以备冬季面叶类蔬菜供给减少之时,补充市场需求。

以上仅为黄淮宏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农产品的分析,请关注黄淮宏大,给你不一样的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