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父母游桂林二0一三年十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带父母去桂林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带父母去桂林玩(陪着父母游桂林)

带父母去桂林玩

陪着父母游桂林

二0一三年十月

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是我父母年轻时的梦想。母亲是扬州人,抗美援朝回国后,在报纸上读到一篇介绍桂林山水的文章,从此对漓江山水和芦笛岩就梦寐以求,按母亲的话说就是“神而往之”了。然而,由于当时大环境和条件限制,加之工作繁忙、家庭拖累,探亲都困难,旅游更是一种奢望了。父亲随二野逐鹿中原、强渡长江、横扫大西南,解放后就留在了成都,直到文革结束就再也没有回过河北临漳老家。改革开放后父亲第一次回老家探亲,我的爷爷奶奶早已去世了。父亲自以为乡音未改,带话人却对我姑姑说外面有个“南腔北调”的人找你。离休后,父母也没有一次以旅游为目的的远行,都是回老家或去外地探望家里的亲人,感谢家人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照顾,弥补兄弟姐妹年轻时聚少离多的遗憾。我们兄妹三人也只陪父母在成都附近走走看看,从来没有一起陪父母远行过。

陪父母去桂林提了多年,由于父亲担心母亲行走不便,一直未能成行。今年春节父亲终于拍板,决定九月去桂林旅游。于是我们兄妹三人像迎接一个重大节日一样开始准备。我了解到桂林九月的天气依然很热,而且学生返校、中秋节、国庆节接踵而至,不适合老年人出行,建议把旅行放在国庆大假后。父亲和弟弟、妹妹也同意我的建议,决定乘坐飞机,出发时间定在10月12日晚上,即不影响我们上班,也不影响父母的休息。弟弟按计划订了桂林民航大酒店的住宿和往返航班。

在机场换登机牌时,考虑到母亲只能走一里多路就要坐轮椅或者推着轮椅慢慢走,如果轮椅托运了,安检到登机口还有很长一段路,母亲行走就困难了。机场托运人员了解情况后告诉我们,轮椅可以先不托运,到了机舱口再交给乘务员托运,而且到达后还有服务人员用轮椅来机舱口接老人家去取自己的轮椅。果然一切顺利,到了桂林机场,服务人员推着轮椅已经在机舱口等待了,这让我们十分感动,也增添了旅行的温暖。

我妻子带着两岁半的小外孙提前从江苏赶到了桂林,住进了民航大酒店。我们一行到达民航大酒店大厅已经晚上十点过了,我立即给妻子打电话让他们到大堂来。看见有电梯从九楼下来,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电梯口。电梯门一开,妻牵着小外孙走了出来,大家七嘴八舌地招呼了起来。小外孙好像穿越了一样,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等适应过来已经被众长辈抱着亲了一圈。

十三日,我们的旅游是从象鼻山开始了。

刚到象鼻山公园,母亲就迫不及待地问象鼻山在那里?其实进了公园的大门就看见象鼻山了,只是没有见到象鼻的真容时,它就是一座小山。当我们把母亲推到象鼻跟前时,母亲瞩目良久。我估计母亲心里可能在想,象鼻山啊,我今天终于见到你了,可她却若有所思地说,这就是象鼻山啊?我好想来过这里。象鼻山是桂林的市徽,山水溶洞全国到处有,唯象鼻山桂林独有,父亲赶紧召招呼大家合影留恋。父母兴致很高,父亲把重孙抱起放在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双肩骑马马,重孙笑,父母乐。我们小时候是否骑过父母的马马已不记得了,但我的女儿、孙子是骑过他们的马马的,这就是天伦之乐。我拿起相机连续记录下这快乐的瞬间。

七星公园有一座花桥,花桥尽头左侧有座小山,父亲眼尖,看见小山上刻有“毛泽东思想万岁”几个大字。这样的标语文化大革命中随处可见,现在难觅踪影。当时父亲是走资派,我们也没有和这样的标语合影,父亲说这也是历史遗物了,照张相吧。于是,我和弟弟拿起相机就是一阵猛拍。

外孙的调皮给旅游带来不少乐趣,一会捉迷藏,一会唱歌。当他看见七星公园里吃奶嘴的锦鲤时,颇为好奇,不时偏着头看看喂鱼的哥哥姐姐,又全神贯注地看着吃奶嘴的锦鲤,任凭大家千呼万唤就是不走,最后极不情愿地被姥爷强行带离现场。最搞笑的是在大家的颂扬声中,人还没有轮椅高的外孙,十分卖力地帮着姑姥姥给祖姥姥推轮椅。镜头里的外孙埋着头,屁股用功地不停扭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骆驼山前的克林顿演讲处挤满了拍照的游人,我们也不想凑热闹。父亲说管他什么克林顿,我们只拍骆驼山。于是,我们悠闲自在地在克林顿旁边十几米处,一会全家合影、一会分别合影,一会单独留影,把骆驼山拍了个够,没有人来抢我们的镜头。

芦笛岩是这次旅游最困难的地方。从公路边到洞口有几十级石阶,母亲只有徒步攀登。好在中间有一个平台,母亲可以坐在轮椅上休息一会。父亲陪着母亲说说笑笑,走走停停,硬是坚持走完了几十级石阶。其实,母亲对父亲也十分关心,只要父亲不在母亲的视线里,总要问我们,老头子呢?看见父亲后她才放心。

来到芦笛岩洞口,导游说轮椅在洞里不起作用,只能提着走。并要求大家跟着讲解员,否则队伍过后就要关灯,里面一片黢黑。母亲刚才受累走上来,听导游这么一说,怕成为大家的累赘,坚持不进溶洞。我们一听急了,来芦笛岩就是为了实现母亲的梦想,已经到了洞口不进去怎么行?父亲命令到,进去,两个儿子背也要把你背进去!母亲呦不过大家,只好同意进去。其实,我96年来桂林开会,就游览过此洞,里面没有导游说的那样困难,也有很多十多米、甚至还要长的平地,可以推轮椅,至少可以坐在轮椅上休息。游人在洞里也不一定只能跟一个讲解员,后面还有其他游客和讲解员,当然也不可能关灯。

走进洞里,只见光电斑斓,奇石生辉,变幻莫测,巧夺天工,宛若置身于神话中的龙宫。我再次对大自然亿万年鬼斧神工般的造化和人类用光电赋予它的灵气所折服。镜头里的父母神情专注,目不暇接。母亲好像忘记了自己是怎样在洞里移动的,头基本上是微微抬起的,神态震撼而庄严,目光似乎穿透了时光隧道,正在和远古默默对话。小外孙开始叫不醒,醒来又如梦中不知所在,问姥爷这是那里哟?姥爷回答在芦笛岩洞里。我问他漂比漂亮?答好漂亮哟!我们不知是跟第几拨游人一起出来的。快出洞时,我们让母亲摸一摸旁边的钟乳石,母亲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我们问她感觉如何?母亲回答,我好像来过这里。出了洞,我们都佩服父母毅力,必然八十多岁了。父母笑而不语,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回忆中。

十四日一早,我们来到磨盘山码头乘船游漓江。阳光不错,妻子给每人买来一顶遮阳帽,大家戴上更像一名游客了。等船的时候,碰到一位年近七十的长者,个子不高,但很结实,红光满面。当他得知我们陪父母旅游后,十分羡慕。他说能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真不容易,希望我们用他的相机给他拍一张和父母的合影。相逢是缘,我们满足了他的要求。

漓江山奇水秀,的确很美。岸上的翠竹,水里的竹筏,戏水的鸭,饮水的牛,悠悠的白云,追逐的浪花,真是移步是景,满江都流淌着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遗憾的是没有听到原生态的山歌。本想在二层甲板给父母找一个欣赏风景的座位,由于二层甲板上的座位是按游客自费订餐的价格安排的,早已被游客抢完,加之风大,只好作罢。经我们反复动员,父母才上二层甲板拍了几张照片,整个航程都静静地坐在一层船舱看着两岸的风景,不像我和弟弟一层二层拍个不停。其实和父母相比,我们到显得浮躁,他们正是通过眼和心,细细的享受和体会着漓江美丽的景色,这才是真正的欣赏。我问母亲感觉如何?母亲还是回答说我好像来过这里。父亲说,你妈走到那里都说好像来过,是神游过。

上了阳朔码头,母亲抱着重孙坐轮椅,弟弟总感觉轮椅推着不对劲,还以为是地面坑坑包包造成的,结果才发现是轮椅右导向轮朔料支架断裂了。这可怎么办?行程未完,母亲需要轮椅代步。妻子和妹妹买来水果和父母在江边的石凳上休息,我和弟弟赶紧推着轮椅在阳朔城里打听自行车和摩托车修理店。结果跑了一圈,都无法修理,只好用AB胶粘接上,再用封口胶固定,准备明天再用。好在先是观光车,后是中巴车,一路上没有让父母受累,顺利返回桂林。

前晚乘船游两江四湖,霓虹水影、眼花缭乱,舞榭楼台,歌舞升平,宛若置身仙境中,让人失去方位感。回到住地,弟弟拿出地图,才弄清来龙去脉。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一日,巧逢母亲83岁寿辰,妻要找个地方给母亲做寿,弟弟说那就去正阳步行街,并感受一下白天榕湖、杉湖的景致。然而,轮椅不争气,昨天用AB胶粘接好的朔料支架没走多久又完蛋了。弟弟只好翘起导向轮,以后轮为支点,掌握好平衡,像施工用的推车一样推着母亲走。唉,我试了一下,感觉还不错,也不费力,母亲代步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小重孙一手牵着轮椅上的祖姥姥,一手指着路,俨然一个老桂林人。

国庆后的正阳街游客不多,我们选了一家桂林老字号“味香馆”给母亲做寿,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陈毅元帅曾在此店品赏过。

父亲前几天就吩咐过不买生日蛋糕,不要搞得太复杂。其实也就成了家庭小聚,意思意思。妻子点菜,我和弟弟决定喝点桂林的特产桂花酒。我要服务员来瓶桂花酒,服务员说要哪一种桂花酒?我说要甜的。服务员回答桂花酒没有甜酒。我一愣,怎么桂花酒变味了?我再问服务员有没有其他甜酒?服务员指着一张大桌说,甜酒在那里,免费,随便吃。我顺着服务员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桌上有两只不高的三脚大口玻璃缸,一只里盛着半缸红糖醪糟,另一只里盛着半缸白色的冰糖银耳羹,而且都比较稠,服务员说的甜酒就是醪糟。这怎么能当酒喝?我只能让服务员来了瓶半斤装的桂花酒意思意思了。女士们听说有免费的醪糟,立即一人盛上一小碗。我则打开桂花酒的包装,取出酒来一看,怎么不是白酒?抿一口后我哑然失笑,这就是甜酒。于是,饮酒的、吃醪糟的都举起杯来,祝母亲生日快乐,祝父母健康长寿。女士们觉得醪糟不错,又接连吃了两三碗,我真担心她们把本来不多的醪糟吃完了,好在她们的兴趣又转移到银耳羹上去了。饮完酒,我们也一人吃了一碗醪糟,味道确实不错,比桂花酒还好吃,我忍不住又添了一碗。

十六日,我们陪父母游桂林的最后一站是建于明代的靖江王府,清朝时期改为了科举考试的广西贡院,是中国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广西贡院三大著名贡院之一。王府里的独秀峰最著名,可惜父母已不能攀登了。王府的承运门和承运殿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几十米石板小道,称为“王道”,修建于600多年前,是整个王府的中轴线。夹道的是修剪整齐的花木和广阔的草坪,据说当年只有王爷和夫人才能走这条路。弟弟推着母亲行走较慢,因此主动让其他游客先走。当我们开始走的时候,我吆喝了一声“老佛爷驾到”,前面的游客突然自动闪开,笑嘻嘻地说“老佛爷请,老佛爷请!”母亲在“王道”上快乐地享受了一次老佛爷的待遇。在父亲的邀请下,父母还在王府里的夫妻树下拍了一张夫妻照。

走到贡院,我从轮椅上扶下母亲,让她站在贡院门口拍照。我说老妈才是老状元,花甲之年取得自考专科毕业证,四川电视台黄金十频道还专门进行了采访介绍,比当年的状元打马游街还神气,在贡院门口拍一张照片才最有纪念意义。

贡院里有模拟的清朝科举考试,也邀请游客参与其中。一阵鼓响后,穿着清朝官服的考官开始一本正经地宣读考场纪律,小外孙则迫不及待地冲进了考场,妻子赶快追进去抓他,一直跑到官员旁边才把外孙拿下,逗得看客哈哈大笑。进入考场,每人一个小考舍,参与者都有机会获得“金榜题名”。监考员说写下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可能是这句话害了大家,我们一行没有一个得到金榜题名。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不虚传。桂林城区有七十多万人口,桂花树就有近五十万株。十多年前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我来桂林出差,曾赞誉“满城桂花香到梦”,真的舒心极了。这次陪父母游桂林,遗憾的是没有感受到桂花的芳香,但却圆了父母的梦,收获了一路的天伦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