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丝丝细雨

传说中的年兽是真的吗(神奇的年兽究竟是哪里来的)(1)

说起春节,有一个物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就是“年兽”。

百度百科上的大堆解释在此就不多加赘述了,反正全国八成以上的小伙伴们小时候放寒假写过年作文应该都引用过那个“怪兽出门捣乱”的典故。印象里,这只叫“年”的怪兽应该像狮子又像老虎,略萌,胆子不大,被古人怒教做兽后灰溜溜地跑回老窝。黑历史不幸被定为节日年年庆祝,糗事也被口耳相传千年。虽然不在江湖很久,但江湖一直有“它”的传说。

大体来看,这个传说的主题形象和叙事逻辑都没问题,但凡事就怕深究。你不妨开动脑筋问问自己:

意为谷物成熟。上古先民们的想象力还是蛮丰富的,庄稼成熟了怎么办?收啊。于是“人背着比自己还高的一堆庄稼”,就意指五谷成熟。

那什么时候谷物成熟呢?这是有周期性的。《穀梁传·桓公三年》这样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聚居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将这个周期定为360天左右。因此慢慢的,“年”就演变成了一个时间单位。

我们接着想,庄稼熟了,收获了好多,接下来的360多天不用饿肚子了,在物资匮乏的古代,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啊。祖先要通知一下,娱乐活动要搞一下,吃点好的,穿点好的,高高兴兴的度过寒冬,许下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完美。

到这里为止,“年”和野兽扯不上一点关系,反倒和现代的寓意极为相近。那么问题来了,年兽的故事是从哪来的?

请不要关闭脑洞,我们继续延伸。既然丰收的日子这么美好,人们肯定不愿意再回头面对旱涝成灾、赤野千里的可怕日子。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这么的渺小,只能求助于超自然力量——鬼神,驱赶邪恶和不祥,带来风调雨顺的幸福日子。怎么告诉他们自己的愿望呢?

当然是开展大型的祭祀活动,跳个傩舞来吸引鬼神的注意力啊。

传说中的年兽是真的吗(神奇的年兽究竟是哪里来的)(2)



于是,春秋时期,“乡日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过年连官方也不能免俗,大家一起搞大型“欢乐”活动吧。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更是乐此不疲,“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搞得不比我们的春晚差啊。

民间没钱造出那么大阵仗,不过没关系,他们有勤劳智慧的双手。据古代脑洞第一书《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共屈盘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百鬼”。大家把百鬼之王做个桃木符把人家画像刻上去,看他们手下的马仔哪个敢来砸场子(后来可能是为了降低技术难度和制作成本,大家换成了对联)

传说中的年兽是真的吗(神奇的年兽究竟是哪里来的)(3)



但是,邪神恶鬼也不是傻子,不能明着和老大作对,可以变成野兽去骚扰百姓们啊(看看皇宫中披甲执钺的阵容也知道那里不好闯),趁着天黑变身,跑到人类家里吃个人什么的,没压力。

为什么老百姓创造出来的年兽不选择真正的老虎狮子等野兽呢?

我们从各个版本的年兽故事中,可以总结出几条年兽的“共同特征”:

首先,它是冬天出来捣乱,那么迁徙的、冬眠的、活不到冬天的物种们可以被排除了;其次,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会被吓跑,那么听力不佳的无脊椎动物可以退下了;最后,它居住在深海山林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能对至少一个村的男女老少造成生命威胁,体型绝对小不了。再加上有些版本中着重强调它有着锋利的犄角(不是头上有犄角的都是小龙人),你脑海中出现的形象是做了头发的猿猴还是出门吃宵夜的酒吞童子,不,鬼怪?

不过,野兽也好,鬼怪也罢。过“年”,总是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最朴实、最深切的愿望——阖家团圆、五谷丰登、健康幸福、又度一年。当然,放到现代的话,对广大小伙伴们可能意味着:

打扫屋子收拾家,陪着妈妈做头发

大鱼大肉又胖啦,除夕守岁没有他(她)

阿弥陀佛扎心了。

参考文献

《从文字训诂的角度考辨春节起源与年兽传说》

《从鬼神情结到民众理想——谈春节习俗传承的内驱力》

《年兽并不是古代传说,和年字也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