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朝阳 今天休息顺便翻了几页书恰好看见意识形态领域旷日已久的“左”、右之争及其历史溯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存在左右之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存在左右之分(左右之分何处来)

不存在左右之分

田朝阳

今天休息。顺便翻了几页书。恰好看见意识形态领域旷日已久的“左”、右之争及其历史溯源。

“左”右之分来自何处?

在这里,首先要搞清何为“左”,何为右?其次,还要弄懂,为何提起左,都要加引号,是不是很奇怪?

中国人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多数人是不愿分类站队的。但是奈不住身边的人由于意识意见不同,常常针尖对麦芒,相互攻击,互不惜让,不争出高低,绝不善罢干休。观点看法不同,立场自然就会有区别。左右之分便也在所难免。

这只是意识和行为上的区别。

但要上升到一定高度,这就牵没政治了。在我们以前常见的政治书籍中,“左派”与“右派”二词是最熟悉不过的。其实,严格地说,这种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分类,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而是“舶来品”。它们的出现可追溯到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

还是从头说起。1789年7月14日,象征法国封建统治堡垒的巴士底狱被巴黎人民和起义士兵攻陷,政权被第三等级的代表掌握。而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市民、农民,由于阶级利益和各自的要求不同,领导层开始分化。

在1791年的立宪议会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米拉波等人,议会中提出了比较温和的改良主张,要求保留国王,反对共和;而代表比较激进的第三等级下层力量的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等人不同意君主立宪的统治,提出了非常激烈的革命楷施。这样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只有第三派为议和派,在所有争论的问题上,均采取了一种折衷的立场。

当时,议会对各个问题进行了辩论。立场不同者,分开就座:拥护革命的人坐在了左边(以主持人位置为准),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则坐在右边。由于这种政治派别争论与坐席形式之间明显划分出了界限,座席且与相持观点吻合,这之后人们就将激进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则称为“右派”。

资产阶级革命领域的意识之争,没想到后来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用。他们从这一含义出发并引伸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至此,左、右派各有了明确定义。那么,还有一点让人弄不明白,为什么一提及左,便要加引号呢?

原来,本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用左倾的概念来代指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是极端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加个引号,而当时的右派即保守派虽然延缓了革命的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明显损失,故此右字不含贬义,也就无需加上引号标明。

到了本世纪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便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政党内的政治路线错误。以至于后来,“左”字上的引号一直没有去掉,右字上也一直未加引号。这都是遵循了过去的习惯做法。

今天,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意识形态中的“左派”和右派的提法,愈来愈少见,甚至慢慢淡出了人们眼界。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之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因生存条件,生活范围,教育程度以及其他自身原因,导致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后果评价仍存在不同的见解、估值和趋势行为。这些现象都很正常,不足为怪。允许这些状况存在,得益于目前政治体制的进步。

过去那种对不同意见以政治倾向和政治目的来划分、区别派别、派性的做法也早已被淘汰出局,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今天,人们可以自由表述不同见解,至于谁对谁错,孰是孰非,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若眼下,谁再以“左”右之分区别正反异同,那便一定就是笑话了!

注:文中史记材料取自网文。

2020年4月26日于乌鲁木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