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很多管理者都有个误区:他们以为管理就是控制。这样的管理者总是停留在“个人贡献”的角度思考问题,很难完全发挥“管理”的价值。那么,管理者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作为下属又该如何应对呢?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领导:

1、布置工作没头没尾,跟下属只讲动作和标准,不讲全局目标;

2、表面民主,爱开会讨论,但最后哪怕再小的事,都得按他的意思办;

3、爱听汇报,对每件事的细枝末节都要了如指掌,还要指点一二三四五六…;

4、看上去,很忙、很累;

如果你碰巧有这样一位领导,那你的工作幸福感一定不高。建议你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分组只对他一人可见。

开个玩笑。

前几天,有位读者留言给我,抱怨自己的领导“控制感”极强,让他非常的不爽,感觉自己每天都活在一个硬邦邦的壳里,伸不开手脚,喘不过气。我回忆了一下,其实这样的情况在职场还是很普遍的,我自己曾经也是这样一种领导,而且似乎每个管理者都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

其实,“控制”的初心不见得是坏的,至少说明管理者有责任心。但过分的“控制”,就容易产生负面的效果。应该说,真正高级的管理并不是会“控制”,而是能“成就”。

01.为什么管理者总喜欢控制?

首先,是心态问题。

这样的管理者急于树立自己的权威,说一不二。他们担心自己被“架空”,权力得不到服从,所以经常用各种方式来试探下属的态度和“执行力”。

这种心态,不仅体现在工作中,还常见与聚会的酒场上。很多不善或不能饮酒的员工“被迫营业”,也是因为老板在用喝酒这件事,来试探员工对他权力的服从度,从而检验自己权力的边界,看看究竟谁是“我的人”。

其次,是思维方式问题。

把控制当管理,是“个人成就”主义者的思维定式。他们的责任心极强,做事必达目标,总觉得自己是火车头,是超级战士,分不清个人成就和团队成就、公司成就。这样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容错率低,而且容易主观放大自己的失误和成绩。

在新晋升的管理者中,这样的人更多。一个基层的业务员,可能因为专业能力和业绩突出这样的“个人成就”,被提拔成为管理者。角色变了,但思维还没变。他们喜欢继续放大自己的专业优势,把实现更大的“个人成就”当成了管理者的目标,团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自己手脚的延伸。

最后,是工作方法问题。

很多人都把“操控”当成了管理。他们把公司看成机器,把员工看成零件。自己面对监控器,紧盯着每颗螺丝钉,哪里有问题就去修哪里。

这种管理者一般能力都很全面,经验也丰富,项目的方方面面自己多少都懂一点。工作上极为认真,经常和各个部门一起开会,研究项目的每个细节。他们相信,任何局部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每一个局部的到位才是成功的保障。而他们自己,是对局部最有力的操控者。

02.高级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成就

公司的组织价值,在于让不同岗位的员工作集成为团队,通过协作实现“1 1>2”。管理者的核心目标,就是去实现这样的组织价值,达成组织绩效。

因此,管理者应该成就下属,成就团队,让每一个“1”都大于“1”,而不是在控制下,成为你这个“1”的小数点后的2、3、4、5、6……

在这里,我给那些有“控制瘾”的管理者3条建议:

第一,管理者不能太迷恋权威,通过权力压制换来的权威就是自欺欺人,毫无价值。尤其对于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员工,有几个人会把领导放在眼里?

领导的权威是和员工朝夕相处中的信任积累,不在于控制,而在于领导有没有做到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能出成绩。能长期做到这三点,权威自在人心。

第二,管理者要多关注“团队成就”而不是“个人成就”,不要让自己成为团队专业能力的天花板。好的管理者,要培养人,要带出比自己水平更高的人。

领导力是把一个人的能力突破原有局限,把一个人的视野提到更高境界,让他做出自己想都不敢想的那种成就。只有这样,才有人跟随你,有人跟随你,你才是领导。

第三,不要重视了战术上的勤奋,却忽略了战略上的懒惰。一个人管理者的位置越高,他管理的项目就越大、团队成员就越多。如果管理者习惯于事必躬亲,不放手每一个细节,那么当他坐的位置越高时,他要么累死,要么把团队拖死。

衡量一个管理者的水平,可以看他把时间花在哪里。好的管理,应当用更多时间产出管理价值,而不是业务价值。管理者不能经常陷入业务细节,而要多关注你有没有找对人?有没有合适的奖金制度? 有没有梳理好流程?有没有做好团队建设?有没有做好充分的沟通?等等。

管理者花费的时间,是要把团队带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是要驱动别人在这个方向上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每件事自己来做。

当然了,不是每一个所谓的“主管”、“经理”、“总监” 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条件、有决心、有时间去用心培养管理者。但上面这些建议,至少是我们值得努力的方向。

03.作为下属,你该怎么办?

如果碰巧遇到了这样的领导,作为下属,你该怎么办呢?

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同,也许是公司文化使然,上上下下都是这个风格;也许是领导本身的性格问题,一时无法突破自己对控制感的心理依赖;再也许,是因为业务的客观原因,有很多不为你所知的情况,迫使你的领导无奈一头钻进业务里,整天推你“连推带拉”,赶项目进度。

作为下属,可能你难以判断具体的原因,也很难对领导和公司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有些人可能忍受不了,最终会选择愤然离职。但我建议你可以放下冲动,先试试这个办法:

把自己变成一个让人放心的人。

职场有很多无奈,有很多事情无法改变,但至少你还可以改变自己。遇到这样的公司、这样的领导,不论背后是什么样的原因,如果你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眼里那个“让人放心”的人,我想你的处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让人放心”见于小处。交给领导的报告没有错字,发送邮件不遗漏附件,出差、开会不迟到,领导交办的事情及时反馈重要进度和结果,说到的事情不落空,做不到的事情不瞎承诺……

让人放心,就是碎片化信任的持续积累。无论你走到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岗位上,这都是你宝贵的职场财富。

面对控制欲强的领导,“让人放心”也许就是给他最好的松弛剂。

福利领取

我敢保证你身边会有这样的领导(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领导)(1)

我敢保证你身边会有这样的领导(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领导)(2)

/ 完

我是 @晏涛三寿 资深社会化营销专家,《超级用户增长》作者,专注客户经营,助力企业增长。感谢支持,欢迎一起私信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