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1)

"六季历"是一部农历,又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纯粹属于阳历性质的历法,并且在世界科学领域内,还是关于"生物-气候-人体"这个思想体系的先导。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2)

关于"六季历"岁首始于大寒的问题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3)

《素问》时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可能尚未具备,书中只提到二分、二至和四立。原书对六季历的岁首始于大寒,是本着天文学上符合大寒点的赤经位置叙述的,并无文字提到大寒二字。《素问》为什么选用符合大寒的赤经位置,作为六季历的岁首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理解古代这部"农业季节历"的特点,将会有很大帮助。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4)

黄河中、下游的实际气候状态,与天文观测上所得出的季节常有一定出人。不过,平常年份大致有一个范围可循。"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谓"此候之常也",便是指这一现象说的。如立春应该开始暖和,但却有象农谚所说的"四十冷天气"及"春寒四十五"的事实。又如夏至本应最热,事实上最热时却在大暑前后的"三伏"。冬至本应最冷,实际上最冷时则在大建;前后的"三九"、"四九"。"至真要大论篇说"岐伯曰.......春夏秋冬,各差其分。……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六元正纪大论篇载"帝曰.......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5)

"所谓"凡三十度和"三十度而有奇且,便是30天43刻7.5分。古代向以冬至点推算历年,冬至后的30天43刻7.5分,按平气正好相当于大寒点。所以,后世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完备以后,在历代医家之间,六气始于大寒便成定式,并且在提到《素问》的六季历问题时,也就习惯于应用二十四节气来运算和解说了。另外,((素问》六季应是在原来建子为正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修订方案。建子之后的"凡三十度"就是建丑。子中后的丑中,也恰好与平气的大寒相一致。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6)

黄河流域全年气温在大寒前后最冷。这个事实在其它古籍中也有记载。《诗经·幽风·七月》载:‘’一之日(缺字:上成下角)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7)

据考,"一之日、"二之日'",都是指周历的月。周历建子比夏历约早两个月。周历的一月是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现今公历的十二月份。二月是夏历的十二月,即现今公历的一月份。大寒一般约为一月二十日。这样,((诗经·圃风·七月》中的"二之日栗烈飞正相当于大寒前后。《诗经·圃风·七月》中还载有"二之日凿冰冲冲。大寒时天气最冷,这时采冰贮藏以备夏日防腐,当属自然之理。陈希龄《恪遵宪度抄本》在夜二十四节气解》中,对大寒亦载有"大寒乃栗烈之极也。"六季历以大寒为岁首,是与它选用全年最寒冷时期的意图相一致的。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8)

《素问》这个农业季节历,通过长期农业实践和物候观察,无疑是一个最大限度地接近于黄河中、下游气候实际情况的农历方案。它采用全年最冷时期为岁首是很合理的。它既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为基础,又具有明显的天文学-因素,还包括大量的天气上和物候上的特点。现今黄河中、下游全年气温最低阶段各地虽有不同,但都出现于以大寒为中心的时段。大寒几乎是这些地区积雪期、严寒期及冰日的中点。这时既是农闲期,又是檀物及其它一些生物的熟休眠阶段。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9)

"六季历的植物季节始于雨水的问题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10)

生季、长季、化季、成季、收季、藏季,显然是按植物尤其中国北方农作物的成长状况划分的。它和近代国外一些学者关于"植物季节"的主张,有着十分相近的内容。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11)

在气候条件中,对植物各个阶段影响最显著的,首先是气温,其次是降水。雨水是在阳历2月19日前后,正是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天气转暖、春耕将要开始的时候。按现代气象资料,黄河中、下游常年在2月中旬以后,气温确有显著回升。全年的终冰日也大多集中在这一时期。若干地区的常年初雨日期,如西安平均约在2月11日,济南平均约在2月10日,也大致不离雨水。如按冰雪融化情况来看,则更和雨水日期相近。在这部农业季节历中,规定植物季节的生季始于大寒后约30天的雨水,于古于今都是有实际的气候和物候根据的。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12)

华北一带久有"雨水,地开冻"及"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农谚。七九为冬至后的63天,很接近雨水。这种现象不仅现代适用,((管子·巨乘马》篇也说"日至六十日而阳冰释,七十日乃阴冰释。阴冰释而杌(wù)稷。"冬至后六十天,恰好接近雨水,这时气温明显回升。关于这种事实,((吕氏春秋·任地篇》也说:"冬至后五旬七日富始生。富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冬至后的57天正是雨水时期。它和《管子》的说法,只相差三天。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13)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一,认为雨水时出现气温明显回升是常年的正常现象,并主张后于此或早于此都属于反常现象。"……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冬至后的60天,正相当于平气的雨水,其中前一个"至"指节气,后一个"至”指气候和物候。他在《伤寒论》卷二中也说"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14)

以上说明,((素问》选用雨水作为植物季节生季的开始,绝非偶然。其中包含许多自然因素。此外,在我国古代悠久的历法史上,也确有以雨水为岁首的实例。如后来南北朝时何承天所制的元嘉历,便以雨水为岁首。其后唐代曹士蒍[wěi]因之,他所制的七嘱符天历亦以雨水为岁首,世称小历。这类选用雨水为岁首的历法,很可能渊源于《素问》、《金匮》、《难经》等医籍。宋代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的"历数"篇中,认为这类历法出于天竺(印度),不知有何根据。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15)

(安根团队摘自秦广忱::中国古代一项特殊的农业季度问题——论《素问》的农业季节历)

农时节气(农人分享六季历)(16)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