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创造了一种新京味儿小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区域内,一个时代的青年人的生存状态。

九十年代,朔爷打开了严肃文学的缺口,达到了艺术巅峰,更是影视文学的开山鼻祖。

如果你了解点文学的话,可以感受到这是一股清流;

如果你想聊点影视文学,也能说说他和冯导那些事;

如果你想扯点八卦,不得不提他和老徐的交情……

冯小刚在他面前点头哈腰(冯小刚打心眼崇拜他)(1)

1958年秋天,王朔出生在南京,两年后,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到北京部队大院,那个地方叫:复兴路29号的总参军训部大院,北京人都叫这些部队大院的孩子为大院子弟。

他和叶京、郑晓龙几个铁哥们是出了名的坏孩子,经常打架、喝酒、泡妹子,北京城的年轻人见了他们都得认怂,可这哥几个没一个学习好的,都是学渣!后来,这段往事被拍成电视剧《与青春相关的日子》。

76年,有位大领导去世,王朔高中还没上完就去参加了“四五运动”,结果蹲了三个月。

1977年,他爸爸送他一句话:“滚,去部队吧!”结果到部队当了个海军卫生员,搞搞包扎工作,有一回,一个老兵打电话,让他转给某某某,王朔痞气就上来了:草泥马,我就不转。

老兵就从电话那头就过来了,王朔身体单薄,被摁在地上,赶紧腆着脸:“哥哥,我错了!”

王朔后来经常拿这事教育媒体:“别给脸不要脸,道歉有那么难吗?错了就是错了!我都能道歉,你们凭啥不能?”

冯小刚在他面前点头哈腰(冯小刚打心眼崇拜他)(2)

1980年,王朔退伍,分到北京医药公司当业务员,当时组织给了他3000块,王朔拿着钱跑到广州当了倒爷。

和《与青春相关日子》里的高洋差不多,后来组织发现了,回话:“我们不送你去监狱,每个月从工资扣,”王朔一算,每个月就剩不了几块钱,就主动辞职了,那年头,打碎铁饭碗辞职可是稀罕事。

1983年,王朔和一哥们一合计,开了北京市第一家川菜馆,没挣到什么钱不说,自己还觉得买菜丢份儿!

冯小刚在他面前点头哈腰(冯小刚打心眼崇拜他)(3)

也是因此,王朔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上,而且之后他的作品大多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把身边人都给捧红了,

《顽主》改变了葛优的人生,《阳光灿烂的日子》奠定了姜文国际大导演的地位,《编辑部的故事》让让赵宝刚一夜成名,葛优也因此获益。

跟他关系最微妙的就是冯小刚了,在冯小刚眼里王朔就神一样,而这些人里却并不是十分看得起他。

冯小刚在他面前点头哈腰(冯小刚打心眼崇拜他)(4)

叶京曾指导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就是改编他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这是一个半自传性质的小说,描述就是他朋友圈的故事,而影片中的“冯裤子”就是冯小刚的原型,一个成天哭哭啼啼形象,最后也是去拍电影当导演了。

不过冯小刚却是他朋友圈中获益最大的人,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冯小刚改编成电影了,如《一声叹息》《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等,可以说冯小刚是他一手捧起来的。

冯小刚在他面前点头哈腰(冯小刚打心眼崇拜他)(5)

王朔后来认识了徐静蕾而且十分喜欢她,让她参演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我爱你》而捧红了徐静蕾。

不止一手捧红了她,还为她与妻子离婚,将妻女送到美国,而且还表示死后所有钱全归她,两人是完全上升的精神上,即便后来徐静蕾交了别的男友,他依旧对她非常好。

冯小刚在他面前点头哈腰(冯小刚打心眼崇拜他)(6)

他一直是一个鹤立鸡群的人,从不会特意去讨好谁,虽然观点犀利,但大都直击人性真实,你说他不好,他为人有才气讲义气,你说他好又称不上,但你在他身上能看到俩字“洒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