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1)

云居寺全景 邓之诚藏本

云居寺位于北京房山水头村南,寺院遗址、石经及塔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 605〜618年),为僧静琬所创。初名智泉寺,后因此地山间云雾缭绕,经久不散,遂更名云居寺。寺坐西朝东,依山而建,规模宏大。中路五层院落,六进殿宇。人山门依次为天王殿、毗卢殿、释迦殿、药师殿、弥陀殿、大悲殿,中路两侧有跨院和帝王行宫。惜30年代末先遭日军轰炸,继遭地方杂色武装劫掠,渐毁圮无存。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其修复,正式成立云居寺修复委员会。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2)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3)

唐玄宗第八妹金仙公主在开元九年开始支持刻经活动。开元十八年,玄宗正式御赐云居寺庙产。智昇法师送四千卷经卷到房山。我以前给云居寺请求划拨了许多资金修缮。长期以来,文献如《帝京景物略》等都记载雷音洞中存有舍利。我接待台湾佛光山的圣严法师,圣严说,雷音洞是佛殿,不要游人在这里轻浮地,有说有笑地闲逛。

后来,文物工作者开始整理雷音洞,1981年11月27日,云居寺工作人员从雷音洞拜石下发现了佛骨舍利函。隋代的舍利函是第二层,里边一层。明代万历年间,憨山德清禅师和达观禅师写了《涿州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略》刘子章局长令相关人员写个说明报告,于杰先生拿毛笔手书了一封。当时,白介夫副市长主管首都文物工作。他对此很慎重,到局里问该物是否为真的舍利。我说:“隋代时,舍利已经存在了,我们就不要随意否认古人的判断了。因为此物已然存在千年,我们认为它是宗教文物。”白介夫认可了我的说法,向中央上报。我们当时在北海天王殿等着去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呈现舍利。

当时打开拜石以后,就发现了舍利函,现在发现的隋代舍利函,是第二层。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时候,外面又加了一个大的舍利函。那是德清、达观两位明代的大僧,在里面写了一段刻文,表述送入宫内供奉之事。

最近雷音洞,又称华严堂,是石经山最早开凿的藏经洞,由石经创始人静琬大师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开凿,现在编号为第五洞。1981年11月27日,在修补该洞地面时,在原来佛座后5厘米处发现一块方石,取开方石露出一个地穴,从地穴中发现了五重舍利函及千年秘藏的佛舍利。舍利供奉方法十分独特,反映了我国早期佛舍利瘗埋制度。雷音洞内立有四根青石雕刻的千佛柱,共刻佛像1056尊,四壁嵌有146块石经,为静琬大师自隋大业年间至唐初所刻。

第一重汉白玉石函

雕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长宽各49厘米,高50.9厘米,为最外重石函。函盖盖面刻大明万历二十年高僧德清所作题记,共172字,记述明万历二十年发现佛舍利后万历母亲慈圣皇太后迎入宫中供奉三天的经过。函盖内面刻高僧达观发愿偈,共83字。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4)

憨山德清题记

憨山德清 (1546-1623年),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字澄印,全椒(今属安徽省)人。一生主张禅净双修,佛学思想受莲池祩宏影响,与紫柏真可交往亦深。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以私修庙宇之罪入狱,流放广东雷州。著述有《憨山老人梦游集》行世。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5)

第二重青石函

雕刻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长宽各30厘米,高24厘米。函盖上刻“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36字铭文。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6)

第三重汉白玉石函

雕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长宽各13.2厘米,高13厘米。函盖上刻26字铭文。慈圣皇太后,姓李,穆宗皇帝妃,神宗生母。一生笃信佛教,时人尊为“九莲菩萨”,曾兴建万寿寺、慈寿寺、拈花寺等佛寺,重刊《永乐北藏》,礼敬高僧遍融、德清、真可等人,对万历朝佛教重振贡献极大。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7)

汉白玉石函盖上铭文

铭文内容:“佛舍利明万历壬辰岁秋八月二十日慈圣皇太后差官陈儒重安”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8)

第四重银镀金函

雕刻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长宽各3.85厘米,高5厘米。函身四侧面刻忍冬纹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图像,造型小巧,刻工精美。函内有木质彩绘香珠1颗、珍珠8粒。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9)

第五重汉白玉石函

雕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长宽各为1.2厘米,高1.7厘米,内奉两颗乳白色佛舍利和两粒珍珠,洁白莹润,在五重宝函中质地最为精良。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10)

佛舍利

共两颗,呈乳白色,为释迦牟尼佛骨舍利。舍利是印度梵语音译,汉译“身骨”,原指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烧出的遗骸,有骨舍利、肉舍利、发舍利、牙舍利、指舍利等,后来泛指一切佛教修行者圆寂后留下的遗骸。这些皆称身骨舍利,还有法身舍利,指佛祖的遗教。

房山天开寺为什么有佛祖舍利(房山云居寺佛舍利背后的故事)(11)

当时说要给中央送到中南海去看,刘之光先生就去拿去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古建所任副所长。此事则由文物工作队刘之光去拿,是张卫平开的车,结果田福月不给,说:“这不行,文物局除了小吴以外,我不认。”后来就没拿回来,冬天去拿的,地上都是冰。而且最外面开了一层门放不进去。后来苏华副局长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小吴,你办事,我放心,我想你一定能拿回来。”——房山不让拿呀,他们也当宝。后来和领导汇报,就只好在房山举行三天的展览。

就在云居寺保管所,现在(环境)当然好了,当时就在原来那几间房子里搞了三天展览,现在照片还有。那就要请示,那时候从文物局往云居寺打电话,要通过57601的电话班,从那里转回到云居寺管理所。我记得那时候的小战士,他们想买个饼干,我从城里给带。我说不要钱了,他们非要给,南方的小战士想要吃点零嘴,那里买不到。那时候电话是很难转的。

所以最外层(函)就没拿,拿不上汽车。结果把里面几层就拿了,第二层是隋大业的,有“隋大业十二年”铭文,原来隋代的石函,里面又一函,是明代的。等于原本舍利应该放在隋代的小石函里面,结果明代时把舍利子拿到宫里,因为李太后信佛。我还记得它是个方的,刻了一个插关似的,锁住了一样。这里面就写“万历六年”一个太监,叫“陈儒”这是第三层,明代进了宫以后,就变成了这样。第四层,银的鎏金的,錾有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是隋代的。再里面又有一个小的玉函,里面还有小的瓶,里面装的就是两粒和一个珍珠。隋代的(记录)上面说是三粒,明代时送到李太后的宫里。等到咱们出土的时候,就剩下两粒加一颗珍珠了。

舍利函是有“明——隋——明——隋——明”这样五层,这是因为万历皇帝的母亲,拿到慈宁宫里面供养了几天,然后又送回来,仍然放在了雷音洞的拜石下面。这个舍利像什么呢,就是小米那么大,因为各种舍利像骨头的是发白的,还有头发的,甚至于僧人拿玻璃球、沙子都可以当作舍利,所以说这两颗是不是真的释迦摩尼烧成的,白介夫问我,我说我不敢说。

五层函拿回来以后,放到了办公室,向市里面快报。后来可能中央同意某天,送到中南海怀仁堂,我们头天晚上就到了办公室,没有回家。刘子章局长很晚了问我们,准备工作做好了没有?我们说万无一失,放心吧。第二天司机很早就来了,来了以后我记得那么早,白介夫也去了。我们就到了怀仁堂,就在那里等。实际上我现在回想,那里面开的(应该)是中央工作会议,就让我们在外面等着,左等右等,会议也没有结束。开始说上午看,到了中午说让我们吃饭。那时是我和高桂云去的,我记得给我们炒了鸡蛋,吃完了饭,就在门口等着。

后来(领导人)就从屋里出来了,胡耀邦看了就说“我不懂,去找赵朴初”。我记得是李德生还是余秋里,我记得是李德生,没拿住,掉在了地上。地面上铺了地毯,还是找到了。后来他们出来了很多人,都在看,看完以后我们就赶快收起来,拿回来。后来他们转到哪里去了我就不知道了。

1987年(农历)四月初八,广济寺供奉了舍利子。我4月1号从国外回来后,(得知)佛协还给发了我请柬(参加),佛教协会认为我是文物管理处的代表,因为我经常到法源寺工作,后来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当时就由班禅额尔德尼,还有赵朴初主持。

后来我听说舍利子就放在了人民银行的库房里,不在文物部门了。后来房山云居寺在雍和宫搞了一次佛舍利展览,人们挤得磕破脑袋要看。

我觉得过去中国运动多,研究这些是禁区。但是一弄又大了,人们就比较关注这些东西。后来还把房山天开塔里面出的舍利,在云居寺大悲堂里面展出过。这段我经历过的往事,请同行们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