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自媒体和各大媒体开始相继报道“2023年可能有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全球变暖或将加剧”。但是我们都知道,全球变暖是全球平均气温变高,这个“平均气温”很有意思,有地方偏冷,就会有地方偏暖。所以有时在一段时间内,比如两三个月内,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代表我国平均气温上升,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中。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我国寒潮较多,但是仍然处于全球变暖的原因。

那么厄尔尼诺现象会不会发生?2022年夏季的极端高温热浪会不会再度卷土重来?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我国今年气候将会怎样?

厄尔尼诺为什么会降温(厄尔尼诺可能到来)(1)

媒体报道

一、2023年大概率迎来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为什么会降温(厄尔尼诺可能到来)(2)

CFS数值预报

根据CFS数值预报,预计今年春季或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将从偏低转为偏高,并有可能偏高0.5度以上或者更高,夏季或者秋季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目前还无法确定这次厄尔尼诺现象会有多强,甚至无法确定厄尔尼诺现象会不会发生。因为早在2022年夏季,CFS数值就预报今年年初将转为厄尔尼诺现象,但是事与愿违,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仍然偏低,仍处于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为什么会降温(厄尔尼诺可能到来)(3)

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

有些朋友可能不了解厄尔尼诺现象,这里科普一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在同一片海域,这片海域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到秘鲁沿海这一带海域。与拉尼娜现象完全相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条件是该片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5度。与拉尼娜现象相同的是,两者在偏高0.5度或以上/偏低0.5度或以上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认定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影响全球各地的天气情况。

自202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发生以来,拉尼娜现象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甚至在2022年下半年发展出第三个巅峰,出现罕见的“三峰拉”。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到秘鲁沿海(以下称“关键海区”)下层的冷水已经出现减弱的情况,关键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距平也有所上升,综合各大数值和实况,今年夏季或者秋季,关键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将转为偏高且有可能偏高0.5度以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即使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出现,目前预计的,至少拉尼娜现象也将减弱。

二、2022年的史诗级高温是否会卷土重来?

2022年,我们经历了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对于是否会卷土重来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2022年极端高温发生的主要原因。

厄尔尼诺为什么会降温(厄尔尼诺可能到来)(4)

去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平均气温明显偏高

第一个主要原因,那肯定是拉尼娜现象在夏季反向发展。因为拉尼娜现象的发展,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环流较常年偏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副高,它偏强了。副高的偏强是极端高温发生的根本原因,没有副高的偏强,南方地区的极端高温或许要大打折扣了。副高的偏强也导致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扰动,也就是台风胚胎它发展不起来,属于是“在娘胎里就断了气”。而没有强大台风击垮副高,副高就会继续嚣张下去,但是副高的强盛又导致一时间内没有能与副高一决高下的台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高温持久的原因。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南亚高压偏强。南亚高压是一个在对流层上部的暖性高压,在夏季时的100百帕天气图上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南亚高压的偏强是副高偏强的一个次原因。为什么南亚高压偏强?因为在2022年春季开始,青藏高原积雪气温偏高,积雪快速融化,积雪量转为偏少状态,导致了夏季时南亚高压偏强。为什么说南亚高压偏强是副高偏强的一个次原因?首先,南亚高压偏强带动了副高偏强,第二,南亚高压外围有很强的垂直风切变,也就是风切,一旦台风胚胎遇到强风切,它将粉身碎骨,完全无法发展,如果是已经发展成形的台风,遇到强风切也只能乖乖投降。

还有一个原因是印度洋IOD为负相位,IOD是一个关于印度洋表层海温的指数,对于我国西南季风强弱有着重要指示意义。而IOD负相位导致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变弱,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发展要是得不到西南季风,自然而然不会出什么好结果,只能长畸形或者独自消散在海洋上。

总而言之,2022年我国极端高温热浪是各种异常因素结合起来的结果,其中包括拉尼娜现象,青藏高原积雪,印度洋海温等等因素。如此异常且种类繁多的因素集聚在一起,在之前从未有过,未来能出现的概率也是少之又少,个人认为2022年高温至少是二十年一遇的级别,再加上今年拉尼娜现象总体是减弱趋势,所以2023年出现2022年级别的高温的可能性可以说很小。

三、如果厄尔尼诺发生了,我国天气会有什么变化?

厄尔尼诺为什么会降温(厄尔尼诺可能到来)(5)

2016年台风妮妲

研究影响,我们可以回顾历史。2014年9月开始到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且持续,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影响总体是“南涝北旱”,比如2016年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持续暴雨,部分河流水位上涨,超警戒水位。再比如2015年5月,广东出现持续性暴雨,多地出现特大暴雨。

与此同时,台风也是偏多偏强。2015年的台风“灿鸿”,2016年的台风“尼伯特”,2016年的台风“莫兰蒂”,2016年的台风“海马”,2015年的台风“莲花”,2015年的台风“天鹅”……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还有“凉夏暖冬”,比如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这一个冬季里,我国平均气温就较常年偏高,是暖冬。再比如,2015年7月(这里笔者记忆力不好,可能有错),在持续梅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迎来了凉夏。

四、结论

目前拉尼娜现象正在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已有苗头。即使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我国今年夏季再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极端高温热浪的可能性还是很小。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在今年春季就出现并发展,夏季我国南方地区需注意暴雨洪涝和台风影响。如果没有如期而至,拉尼娜现象还在继续,那么今年春夏季南北方需注意可能出现的极端强对流天气。

感谢大家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