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团年吃饺子(河南饭桌之饺子)(1)

好吃不如饺子……嗯,今天我们来说说嫂子的事。

在《水浒传》中,有两位著名的嫂子,潘金莲和孙二娘。都跟武松有关。

潘嫂子的光荣事迹大家都知道了,而孙嫂子最有名的,则是她的人肉叉烧包。

在武松被发配孟州的时候,就差点儿成了芸芸叉烧包中的一员。

孟州,隶属于今天的焦作。不好意思,又是我们老家的地界儿。

焦作最有名的美食是什么,对喽,闹汤驴肉。

对于以面食为主的河南人来说,饺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焦作有一种驴肉馅儿的饺子,非常受欢迎。

有人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其实,驴肉虽然筋道有嚼头,但香味却不如猪肉,而且纤维很多,容易塞牙。就像是潘嫂子,虽然貌美如花,可是小户人家的野性也很足,挑逗武松失败后的那股子狠劲儿,啧啧啧……


全家团年吃饺子(河南饭桌之饺子)(2)

今天是冬至,还是说饺子吧。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张仲景开始的。

张仲景,南阳人(不好意思又是老乡)。据说张仲景那个时代,天气寒冷,很多人被冻伤,张仲景就用羊肉和药材拌在一起用面皮裹了放锅里煮,驱寒取暖。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娇耳”,意思估计就是吃了耳朵不会被冻掉。

现在吃饺子只是普通的果腹需求,而以前吃饺子则是用来改善生活。哪天高兴了,或者有什么喜事了,家里大人总会说,去割两斤肉包顿饺子高兴高兴。尽管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但老妈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每次回家总会说要不明天包饺子吧。

老家吃饺子没什么讲究,品种也不会太丰富,大致分为两种,韭菜粉条鸡蛋和猪肉大葱白菜。其实吃饺子不仅仅是改善生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家包饺子有个传统,就是全家齐上阵,老妈盘馅儿,老爸和面,我跟妹妹动手包。很多家里长话里短都是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时候拉呱出来的。

包饺子一定要用死面,凉水倒入瓦盆中,一边注一边搅拌,使劲揉成团。用刀或者直接撕成小团,慢慢盘成长条,用刀切成小段,铺上面扑,慢慢地擀成片。熟手可以一只手擀面皮,一边擀还能让面皮自己转动,跟玩杂耍似的。

如果你动手包过饺子可能就会有这种一种体验,饺子馅儿特别香,总想忍不住尝一口,不管是生肉馅儿还是鸡蛋韭菜馅儿。有时候一顿饺子包下来,韭菜鸡蛋馅儿能被我偷吃一半。如果不是被老妈拉住,估计生肉馅儿也会被我吃大半。

由于老家在乡下,食材多是自家的,所以,也开发了几种特殊的馅儿,比如茄子馅儿。新鲜的嫩茄子切成碎块,温水里过一下,将水挤出来,握成絮状,然后放入锅中翻炒至五成熟,盛到碗里备用。再将搅拌好的鸡蛋放入锅中炒蛋花。炒至金黄碎块状,跟炒好的茄子放一起,加入调料搅拌。虽然是素馅儿,但吃着却有股子肉香,而且还不油腻。

前段时间看《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一集是说北京某土著居民在自家房顶上种南关,夏至的时候包南瓜馅儿的饺子。南瓜馅儿的饺子没吃过,但南瓜馅儿的包子却吃过,汁水丰富,但拌馅儿的时候如果南瓜的量把握不好的话,容易张嘴漏汤。

煮熟的饺子连汤盛出来。最喜欢的方式是就着大葱段,咔哧一口,大葱的辛辣味直透脊梁骨,然后塞个饺子进去,辛辣味被饺子馅儿熨服得妥妥的。吃完了来口汤,感觉赛过大罗金仙。

后来到了西安上学,才发现那里的人们原来是将饺子捞出来蘸着辣椒和醋干吃,而汤是单独盛出来的,这就跟当初我听说城里人吃面条要过凉水一样惊讶坏了,所以当老板问我饺子带汤还是不带汤的时候,问得我一愣一愣的,心说你们城里人真雅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