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的主人走了,院子里的海棠花依然开着。

1992年7月11日6点55分,西花厅的女主人邓颖超也轻轻地闭上了双眼,守护在邓颖超身边的秘书赵炜俯下身子,在邓颖超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她对身边的人说:邓大姐走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花开花落十六个春秋,送走了周恩来,如今又默默地送走了邓颖超。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

图 | 邓颖超

比起来周总理病逝,这次亲人的离去,工作人员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痛苦,因为周总理的突然病逝,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

而邓颖超的病逝,大家之所以有了心理准备因为她已经给身边的人写好了遗嘱,也交代了后事。

邓颖超和周恩来相爱一生,忠贞不渝,周总理去世两年半后,74岁的的邓颖超开始交代自己的遗嘱。秘书赵炜说:“您写那么早什么呢?您还很健康呢。”

邓颖超说:“趁我现在身体好,头脑还清晰,这个时候写出来,也让组织上好办,我活着的时候,有些事你可以替我背,等我死了,有些事可不能再让你背。”

说这些话的时候,邓颖超坐在案前,和蔼慈爱,身边放着爱人周恩来的照片,她含情脉脉地抚摸着,眼角的泪花她擦了又擦。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2)

修写家书寄远人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面见了一批从天津来的高材生,其中一个青年人穿着一身的西装,一双白皮鞋,显得才气十足,他就是周恩来。

新文化运动在国内如火如荼,周恩来志存高远,励志要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知识,他在日记中写道:三十不婚,可以不婚,四十不宦,可以不宦。不婚不宦,情欲失半。

意思就是,在没有遇到我真正爱的人之前,我不会结婚。

周恩来因为多次组织学会运动在天津的学生中小有名气,在一次青年团体的演讲中,一个女孩子吸引了周恩来的注意,她就是邓颖超,二人仅有过一面之缘,便匆匆分离。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3)

图 | 青年周恩来和邓颖超

1920年,周恩来来到法国勤工俭学,某一天,邓颖超收到了一张从异国他乡寄来的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是一对革命夫妻,他们为了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当邓颖超看到这几句话时,不言自明,这是周恩来的表白信。

那一年,邓颖超不到20岁。

一面之缘,让邓颖超对周恩来的印象很浅,她只记得:那是淡淡的印象。

为了回应周恩来,邓颖超亲自给周恩来织了一条毛衣,上面绣了几个大字:给你温暖,小超。

这个名字,被周恩来叫了一辈子。

1925年,邓颖超登上去广州的的轮船,她是要去面见周恩来,那个要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到广州后,周恩来正在开会,邓颖超一个人坐在台阶上,等了又等,终于等到了周恩来。

阔别五年,这是邓颖超第一次怀着这种心情面见周恩来。当周恩来走到她面前时,二人相视一笑,情定终生。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4)

图 | 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照

不久,周恩来在陈赓等好友的欢呼下,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周恩来告诉邓颖超,我要参加革命,战争中九死一生,你可愿意?

邓颖超:我愿意。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实际上,此后周恩来成为了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3年后,周恩来离开上海,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邓颖超跟着吃了不少苦。

因为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后,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史称长征。

不料长征前,邓颖超生了一场大病,周恩来于心不忍,长征路上究竟会经历怎么样的千难万险,都是未知数。但邓颖超说: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在哪里。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5)

图 | 长征后的周恩来和邓颖超

周恩来抱着邓颖超难过了很久,因为长征路上也是聚少离多,周恩来要和毛主席等人讨论军机大事。1935年,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上力荐毛泽东,并起到关键作用,最后毛主席成为了党的最高领袖。

从长征到陕北,邓颖超和周恩来同甘共苦,没有一句抱怨。周恩来多想让邓颖超待在后方,这样也安全一点,邓颖超却不这么认为,分开以后,她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周恩来的安危,一封封家书,成为了两个人爱情的最好见证。

1947年中秋之夜,周恩来坐在月圆之下给爱人写信,情至深处,他泪眼模糊。

他写道:

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黄昏,月已东升,我坐在一排窑洞前,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今年此地收成不好,常年干旱,直到前天也是阴雨连绵,今天的月亮好看,可是人民苦了。

不知道你那里情形怎样?山居过节,居然也能吃到两块月饼,几串葡萄。对月怀人,不知那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

隔山万里,当邓颖超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读了一遍又一遍。山盟海誓,在信中却全是真情。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6)

皓月当空,周恩来多次坐在石窑洞中,给爱人写信,叫她不要担心,要照顾好自己。1947年,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行军途中,两人依然信件不断。

周恩来告诉邓颖超,延安天天来飞机,就是炸不死人,我很好,望你放心,念念。但邓颖超知道,革命家也是普通人,她给周恩来回信道:

知你事较前忙,人较前瘦了,希望你注意身体!匆草!把我的深刻思念带给你。

战争阶段,两人在信中互相想念,也是情理之中,新中国成立后,邓大姐依然和周总理互相爱慕。

1963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以一身旗袍亮相外交场合,在国内引起轰动。同样作为领导人夫人的邓颖超,却只能在一般的工作岗位上工作。

因为周恩来总是压低邓颖超。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7)

图 | 开会前,周总理为邓颖超整理衣装

邓颖超说,定工资的时候,蔡大姐定为了3级,我按照级别应该定为5级,可是周总理审阅后,把我的工资定为了6级。国庆十周年上天安门的名单上,他看到有我的名字,又把我的名字划去了。这一切,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我是他的妻子。

她说,做总理的妻子,很难。但邓颖超毫不抱怨。

周恩来出国访问,邓颖超思念至深,便把家里的花折两支让人捎过去,周恩来便把当地的花也折两支捎回去。

多年以后,在邓颖超走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那束花被邓颖超做成干花装在相框里,挂在墙上,一挂就是几十年。

可岁月不饶人,1970年,在二人结婚纪念日的时候,两人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此时,邓颖超已经六十多岁了。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8)

周恩来病逝前曾用自己信中的一句话做总结,他说:我是个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周总理的三条遗愿

1976年元旦,周总理的病情急剧恶化,经常长时间的工作,周总理的病情甚至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1月7日,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床边那些日夜相伴的医生十分欣慰,他说:“你们辛苦了。这里没有你们什么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吧,那里更需要你们。”

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周总理想到的还是别人。殊不知,这竟然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1月8日,医生来到病房的时候,发现周总理突然病危,随后进入抢救状态,不久,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9)

噩耗传来,邓颖超流着泪跑到医院,走进病房的那一刻, 邓颖超泪流满面,她站在爱人面前泣不成声,随后她轻轻地俯下身子,在周总理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她轻声说道:恩来,你走了……

中央马上开始处理周总理的后事,但是邓颖超却摇摇头,她说周总理临终前曾留下了遗愿。第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第二,不开追悼会,第三, 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洒在祖国大地上。

这些话一说,很多人当即不同意:“这种先例怎么能出现在周总理的身上。”很多人也认为不妥。既然说不妥,那就只能请示毛主席了。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0)

毛主席是周总理最亲密的战友,他是最懂周总理的。毛主席表示,追悼会照常开,骨灰一事遵循周总理的遗愿。

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邓颖超抱着周总理的骨灰哭成泪人,在场来送别周总理的人都为之感动。按照周总理生前的遗愿,要把骨灰洒在四个地方:北京上空、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入海口、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1)

周总理生前多次去水库视察,对国家的水利工程付出了很多很多,把骨灰撒到入海口,是希望把骨灰“带”到台湾海峡,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追悼会后,邓颖超抱着爱人的骨灰盒,把骨灰分成了四份,按照爱人的要求,她登上飞机亲自进行了抛撒。

她说:等我死后,还用这个骨灰盒。

送别邓颖超

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一直守护在西花厅,她常常念叨:“我真后悔,恩来住在医院时没有找机会和他合影留念! 也后悔在恩来病重时,我没有住在医院里陪伴他。我本来应该也住在医院里! ”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海棠花开了又开,可是主人已经远去。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2)

邓颖超在遗嘱里写了自己的后事,却仍然觉得不妥,她叫来赵炜,于1982年的夏天进行了补充。

一、遗体解剖好后火化;

二、骨灰不保留,撒掉;

三、不搞遗体告别;

四、不开追悼会;

五、公布以上的要求,作为她已逝世的消息;

六、上交所住的房屋,不搞故居和纪念;

七、不要因为他们夫妻的关系,对他们的亲属给予照顾。

无人可以想象,这竟然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所留,随后又整理了自己的遗物,照片和图书等,一一交给自己的侄女,为人生最后一关做着准备。

1988 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再度盛开,时年 84 岁的邓颖超抚花思人,写下了对周恩来无限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

“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

周秉德是周总理的侄女,邓颖超在安排后事的时候,她死活不同意,她不想失去最爱的人。可天不遂人愿,在邓颖超安排完后事的十年之后,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3)

按照邓颖超生前的嘱咐,在西花厅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秘书赵炜和侄女成为了主要操办人。从1965年开始,赵炜就陪伴在邓颖超的身边,一直到她去世。两人之间虽不是亲人却胜似母子。

邓颖超逝世当天,赵炜悲痛地向中央转述了邓大姐生前的多条遗嘱。一如周总理逝世时那样,没有哪一个领导人完全同意这几条。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她是周总理的妻子。

最后,党中央的领导人经过开会决定,在西花厅设立灵堂,接受群众吊唁,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侄女周秉德亲自去送别,在邓颖超的遗物中,那支干花仍在墙上挂着,她看到后泣不成声,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感动大哭。

多年后,周秉德说:“我后来每次去西花厅,那束花依然在墙上挂着。”邓颖超隔花想念,足足16年。说出这个“秘密”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之落泪。

在按照邓大姐的遗愿,在火化前要进行遗体解剖,为医学做最后的贡献,当给邓大姐穿衣服的时候,赵炜拿出一件妮子黑色西装,大家都傻眼了。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4)

当年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邓颖超就是穿的这套衣服,赵炜说,邓大姐送别完周总理后,特地嘱咐他:“这套衣服你帮我收好,我走时你给我穿上它,我喜欢。”

当时赵炜不同意,说这衣服旧了,破了,再过几十年就该扔了。赵炜试图阻止邓大姐,但是没有如愿,邓颖超告诉他:不光要穿这件衣服,骨灰盒也要用周总理去世时用的那个。

就这样,赵炜只能将这件衣服保存起来,等到邓颖超病逝后,赵炜让人去把这套衣服取出来给邓颖超穿。

当衣服拿出来的时候,西花厅的工作人员都愣住了,因为这套衣服实在是太破了,袖子破了、里子破了、裤腰破了,还有几个补丁在上面。

就这样,赵炜不得不遵循邓大姐的遗愿,为她穿上送别周总理时穿的衣服,骨灰盒还是用周总理用过的骨灰盒。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5)

火化结束那一晚,赵炜和周秉德,以及西花厅的工作人员,还有邓颖超的亲人等,一夜未眠,因为第二天要执行邓大姐的另一个遗愿,那就是把骨灰全部撒在天津海河。

不仅如此,邓颖超特别嘱咐,不要动用飞机,就开着车悄悄地撒了就行了。赵炜很明白,邓大姐是害怕惊动了天津的领导。

1992年7月18日中午,赵炜带着邓颖超的骨灰,登上了一艘轮船,他在这里将要和邓颖超做最后的告别。

那一刻,她哭了,就像是在和自己最爱的母亲告别。

16年前,西花厅的主人走了,16年后,女主人也离开了,没有想到,他们将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里相遇。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6)

如今,周总理和邓颖超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他们的故事,却激励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回想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真是让人羡慕。

古今伉俪谁堪比!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树立了模范形象! 也给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树立了模范形象。

周恩来说: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颖超说: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云山渺渺,思念殷殷。随信寄出的,或是山间的红叶、田中的小花、盆中的水仙、庭院的海棠,伴着思念和嘱咐,飞过千山万水到达对方的手中。

他们是心心相印的伴侣,更是风雨同舟的战友。

周秉德的丈夫是谁? 侄女周秉德到八宝山送别(17)

在那封中秋家信的最后,周总理如此做结:

夜深月明,就此打住,留着余兴送我入梦,愿你安好。

这是周总理和邓颖超在信中最常用的结尾:

愿你安好。

愿天下所有有情人,都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