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锤杰克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庄稼汉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四面八方齐开战,打他个人仰马翻,打他个魂飞魄散,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这一段充满昂扬气息的歌曲,描绘了冀中民众开展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火热场景。

1941年秋,冀中平原上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当时,日伪军不断发起残酷的“扫荡”,意图荡平抗日势力。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广大群众消沉,他们巧妙地运用聪明才智,利用地道战这种独特的战法,给侵略者沉重打击。

冉庄,便是战斗激烈的一个村庄。在这里,聂荣臻元帅曾经亲笔题写:“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乃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巧胜顽敌的伟大创举!”

关于冉庄地道战的讲解员(冉庄地道战带头人被捕后)(1)

“地道战”发源地——河北保定清苑区的冉庄村

与冉庄一道被铭记的,有一位为之献出生命的勇士——张森林。

张森林生于1909年,七七事变后,怀揣一颗爱国心投身抗日斗争。1938年起,敌人不断来到冉庄“扫荡”。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村民们开始自发地挖掘一些单口洞。这些单口洞容易被敌所发现,人们又搞出了“双口洞”。这样,敌人即便发现了一个洞口,村民还可从另一个洞口逃出。

张森林感到,大平原上无险可守,但家家户户都可以挖地道。若这些地道家家贯通,村村相连,岂不是一个庞大的、密如蛛网的地道网?这样,游击队员可在其中行动自如,便于打击敌人。于是,他先拿自家做实验。取得成功后,便领着游击队骨干一道设计,组织村民挖地道网,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由此开始。

刚开始,地道只能起到隐蔽和防御作用,难以杀伤敌人,在被敌人“扫荡”时,难免出现流血牺牲的情况。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张森林与骨干们将原先村内的“双口洞”继续加宽、加长,顺带着把左邻右舍的地洞挖通,一家一户连在一起,“双口洞”也由此变成了“多口洞”。

白天,张森林与骨干们隐蔽在洞里研究,晚上出来活动,打击日伪。长期在地道内工作,难见阳光,张森林的身体有些虚弱。但他坚持战斗,在他的指挥下,冉庄的地道战打得有声有色,使日伪军闻风丧胆。

关于冉庄地道战的讲解员(冉庄地道战带头人被捕后)(2)

冉庄的每一个磨盘之下,都可能是一个隐蔽的地道口


关于冉庄地道战的讲解员(冉庄地道战带头人被捕后)(3)

置于村中槐树上的铜铃。每当有日军来袭时,立即有人敲响,为村民报警

1939年至1940年间,日伪军控制的京汉铁路两次被扒轨,张保公路遭破坏达10多次,张保公路与王胡庄置西孙庄公路两侧的电线遭破坏8次……这都是张森林与冉庄游击队的功劳。

为了便于行动,冉庄周边还挖有交通沟、护村沟,总长达15公里,也奠定了冉庄地道网的基础。

从1942年11月起,日伪军开始在冉庄周边修筑碉堡、炮楼,挖掘封锁沟,意图从南到北形成封锁线,破坏冉庄地道网。张森林领着民兵,发动全村老少修筑能藏能打的地道。在他们的努力下,村内原有的隐蔽洞基础上,主要干线四五里长的地道全部完工。东、西街方向的地道也得以延伸11条,全长达15公里。同时,村内的主要路口都修有地堡、观察点、暗室以及墙角枪眼,冉庄干部说:“只要鬼子兵敢来,定叫他去见阎王爷!”

一副“地上地下一齐开打”的战斗网,就此形成。

关于冉庄地道战的讲解员(冉庄地道战带头人被捕后)(4)

互通的地道内部,可转运人员,隐蔽物资等


关于冉庄地道战的讲解员(冉庄地道战带头人被捕后)(5)

密如蛛网的冉庄地道干、支线分布图

1943年3月,张森林在前往耿庄组织会议的途中,遭汉奸出卖,行踪暴露,不幸被捕。日伪军软硬兼施,逼他交出各村党员名单以及冉庄地道构造图。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始终未露半句。面对投降书,他大义凛然写下:“遍体鳞伤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随后壮烈就义。

张森林牺牲了,他的精神永在。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冉庄人民利用地道对敌作战72次,配合部队作战85次,毙伤敌人2100多名。小小的地道,展示出了民众的智慧和勇气,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关于冉庄地道战的讲解员(冉庄地道战带头人被捕后)(6)

张森林烈士的“就义辞”(部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