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中流 唯有奋楫争先(天时地利俱备惟有奋楫者先)(1)

船到中流 唯有奋楫争先(天时地利俱备惟有奋楫者先)(2)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继当年兴办经济特区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目前,广东全省包括邻省的县市都在积极谋划、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以谋求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取得优势。“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天时、地利已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之一的台山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乘势发展、顺势而为,推动全市加速发展,成为台山市委、市政府当前的重要课题。

台山有资源、有能力实施一番大作为

2019年5月9日,台山市召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作为该领导小组组长,听取了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文化旅游合作、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等12个专项小组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李惠文指出,当前台山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大发展机遇,作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的重心、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的前沿,台山必须将现有硬件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

南都记者了解到,当前台山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大发展机遇,从台山的地理位置、开发潜力、战略机遇、文化底蕴来看,台山是完全有资源、有能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实施一番大作为的。

地理位置上,台山市东联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西扼我省战略西拓关键节点,既能有效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发达地区的溢出效应,更可强力提振珠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江湛铁路、粤港澳大桥的开通,以及中开高速连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连接黄茅海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的加快推进,加上台山自身“三纵三横”(纵向广台高速、国道G240、新台高速,横向中开高速、沿海高速、深湛铁路)交通网络的加快形成,将形成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一小时通达网”。

开发潜力上,台山市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拥有两大万亩园区平台,海岸线约占全省海岸线的1/11,岛岸线约占全省岛岸线的1/7,有大小海湾、港湾119个,拥有万吨级国家一类口岸鱼塘港。电力能源充足,现有台山核电和国华台电两座大型电厂,还有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给企业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同时,台山是广东省首批直供电单位,平均用电成本较珠三角其他地区低约12%。淡水资源丰富,总库容量约9亿立方米。

广海湾经济区地域空间与腹地广阔,开发强度仅在5%左右,是珠三角难以寻觅到的稀缺资源,不仅适合建设国家级区域合作平台,而且非常适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重大政策创新的试验区,有望成为辐射带动珠西地区的重大发展平台。

此外,台山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侨乡,台山籍华侨华人达160多万人,侨乡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在港澳地区,香港有四分之一、澳门有三分之二的市民祖籍都来自江门,其中台山籍占了近50万人,与港澳地区深化合作交流,具备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

做好规划、产业、配套、合作对接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今年1月23日,东连港珠澳大桥、西接西部沿海高速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工可顺利通过评审,黄茅海大桥建设管理处成立,负责组织、协调、实施黄茅海项目前期工作,这为加快推进黄茅海通道后续勘察设计及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为台山与珠海谋划共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提供了基础。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在调研黄茅海大桥桥位选址工作时就强调,黄茅海大桥是港珠澳大桥西拓的重要通道,对台山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和粤西地区加快发展意义重大,建成后将有力推动面积达3240平方公里的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台山市要协助江门市、珠海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大桥早日动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台山将高起点做好规划对接,加强与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沟通,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突出高端产业、江珠共建等主导方向,争取下半年完成广海湾工业园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区位调整、区域环评等4大规划。目前,台山市拟将赤溪以及广海、斗山部分区域作为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的起步区,初步确定“一核两带三区”的规划布局。

台山将高站位做好产业对接,打造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两大集群,争取在海洋科技、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海工装备、高端制造等方面引入更多优质项目;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鳗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整合现代农业产业载体,以及供港标准食品交易中心等服务平台,尽快启动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中心,打造连通港澳、辐射全省的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突出抓好滨海旅游打造,推进“海丝申遗”工作,推动川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抓好滨海旅游公路建设,全力打造珠三角最美滨海旅游休闲带。

台山将高标准做好配套对接,推进中开高速、台开快线、黄茅海通道等重点工程,加快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突出抓好推进广海湾深水港建设,力促2个5万吨级码头、防波堤和进港航道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动工建设。此外,以规划建设LNG项目为契机,依托台山核电、国华台电等大项目大企业,在广海湾及川岛区域谋划兴建30万吨级深水大港,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油气(如可燃冰)勘探开发保障基地、远洋渔业综合补给基地,服务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战略。

台山将高水平做好合作对接,谋划建设华侨华人重大交流平台,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广海湾创业创新;积极举办各类投资推介活动,开展城市间、区域间商贸交流,扩大台山在湾区建设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在“引进来、走出去”上双发力

去年底,李惠文会见了回乡观光考察的20余名台山籍著名侨领代表,听取大家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及对旧街改造、特色农业等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这是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台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侨乡,具备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

李惠文强调,台山市将坚持在“引进来、走出去”上双发力。在“引进来”上,充分发挥台山160万旅外乡亲的优势,依托“华侨之乡”“海丝遗迹”等精神载体以及旅外同乡会、侨界联合会等社团载体,谋划建设华侨华人重大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产业、科创、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引入湾区建设智囊、先进尖端项目,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广海湾创业创新。在“走出去”上,结合“一带一路”,积极举办各类投资推介活动,开展城市间、区域间商贸交流合作,扩大台山在湾区建设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台山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2019年1月29日在台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台山市市长谢少谋强调,台山要坚持改革开放,全力融入大湾区建设。

据了解,台山将深化营商便利化改革,简化企业开办环节和流程,将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深化“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提高外商投资登记便利化,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完善“容缺办理”“并联审批”机制,推进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国有土地出让“标准地”等改革,力争5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实行承诺制,一级工程项目施工图审查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二级及以下不超过5个工作日。深化“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建成一体化大数据资源中心,确保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通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闲置土地2000亩、空置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加大“三旧”改造力度,新增实施面积500亩以上。

打造大湾区精品宜居城市

“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那么,台山在融入大湾区建设中如何让市民获得幸福感?

李惠文强调,要将台山打造成大湾区精品宜居城市,打响城市品牌、积极塑造形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提升品质、优化整体面貌,对40余条历史旧街修旧如旧,展现华侨文化独特建筑风貌;聚焦绿色发展、开展“三大攻坚”,空气质量始终保持江门最优,潭江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建设“花树小道”、打造“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7%。与此同时,坚持创新城市发展道路,继续全面铺开“几个一”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水步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点创建,打造大江古埠、海宴风情、三合温泉、汶村渔港、北陡浪漫、赤溪能源、广海海丝、川岛滨海等各具风格、特色鲜明的产业宜居小镇,形成以小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专家评论

曹钟雄:台山应在全球谋划产业资源

国家高端智库首批试点单位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认为,一方面,台山应积极在全球谋划产业资源,跨产业、跨区域、跨境谋求跨区域融合的机会。另一方面,台山要强化实体经济和智能制造的经济引擎作用,形成深圳研发 台山转化、深圳创新 产业化、深圳设计 台山落地的发展新格局。

结合深圳的经验和台山自身的特点,曹钟雄对台山在交通、产业、平台、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对接给出详细的建议。曹钟雄认为,台山要深度融入湾区创新 智造的新生态圈,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打造湾区产业、科技创新新高地,才能再造一个珠西深圳。

交通设施方面,台山要进一步完善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深湛高铁等主交通枢纽的快速链接,对接枢纽机场和港口,快速连接城市群核心交通通道。

产业方面,台山应“转移承接 创新融入”双驱动,用好“珠西战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政策对接等谋求湾区科创-产业协同的新力量。台山还应发挥珠西装备制造的优势,打造湾区智能智造新阵地、创新转化新高地。

平台方面,台山可以将台山工业新城、大广海湾区等作为平台。推动加工区向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等转变,推动产业新城、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仓储物流向智慧物流、电商园区等发展。

人才方面,台山要做好产城融合,聚焦转型机遇,招商引智,以高端服务业实现弯道超车,打造湾区新城市、休闲健康城市,寻求在大湾区中拥有自立发展能力。

政策方面,台山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湾区发展政策,做好投资服务。

书记寄语

黄茅海大桥是港珠澳大桥西拓的重要通道,对台山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和粤西地区加快发展意义重大,建成后将有力推动面积达3240平方公里的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台山市要协助江门市、珠海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大桥早日动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