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了吧,北京周一有沙尘暴!我一睁眼满眼都是黄色,非常离谱。给大家看看那天的北京
作为一个老家在甘肃民勤的孩子,我的眼眶瞬间就湿润了。不是因为风沙大,而是我闻到了故乡的乡味。
今年因为疫情我呆在北京没有回老家,但没想到,家里的沙它自己到北京来看我了。相比内蒙沙的激烈、宁夏沙的阴冷、陕西沙的湿热,我还是只吸得惯民勤沙的醇厚、真实和具体。
但没办法,是人是狗,总要出门走一走。于是今天我是这样遛狗的,做好全副武装!
呋喃觉得很棒
后来呋喃不肯戴口罩,笑死,根本睁不开眼。
回家后我想看看北京市气象局官网上对这个沙尘暴有没有什么说法。打开看到右下角有一个早7点发的天气预报。
适宜晨练,适宜登山,适宜洗车
真是非常Nice啊!
不过尽管今天的天象非常震撼,但对我来说也不过尔尔。毕竟我来自甘肃,是一个从小吃沙长大的沙雕。趁着沙尘暴没走,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沙,顺便给大家算算一人一口能吃多少沙!
1、一人一口吃多少沙?
先在北京气象局官网上查到北京的风速,算8m/s。空气中的含沙量按PM10的含量来算,今早一度有8000μg/m3
设普通人嘴的直径为5 cm,易得沙子输送量为
Q = uAρ = 8 m/s * pi * (2.5e-2)^2 m2 * 8 mg/m3 = 0.12mg/s
也就是张嘴一秒,吃进0.12 mg沙。张嘴1分钟,吃进7.5 mg沙。张嘴半小时,嘴里基本可以种菜了!
2、北京是世界唯二沙尘暴预报中心之一
全球范围内,仅设有西班牙巴塞罗那和中国北京两个沙尘暴预报区域中心,由此可见,北京在沙尘暴界的地位国际上还是有目共睹的。
今天我发现身边分两类人,一类是看到沙尘暴觉得十分新奇的,一类是在回忆以前的北京沙尘暴的。
对于久居北京的人而言,沙尘暴见得多了,吃的土比吃的饭还多,自然也就没了初见的新鲜感。所以要珍惜身边那些没发沙尘暴朋友圈的北京朋友,他们不是本地人就是深耕北京多年的老打工仔了。
3、今天在北京和去火星差不多
今天霸占朋友圈的废土朋克风滤镜在科幻电影里也经常看到,我合理怀疑大家是不是一夜之间穿越到了火星。
感觉火星的环境都要好一点
我又去查了查论文,真实情况还真特么挺接近,火星上的沙尘暴和北京的粒径分布也差不多。
看来今天坚持去上课的同学们和上班的工人们,去火星应该也能适应。
4、兰大的沙尘暴研究一骑绝尘
我还上知网查了查沙尘暴的相关文章。打开一搜发现,在我们兰州,沙尘暴研究还是一个重点课题!
除了课题方向,毕业论文的封面皮肤都是沙尘暴颜色限定:
看到后面你就知道为什么是沙暴限定了…
沙尘暴这玩意讨厌归讨厌,却每年也给五六个硕博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真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啊!(此处单纯是个调侃,没有说沙尘暴有正面意义的意思,研究也是为了更好地治理沙尘暴
)
5、北京沙尘暴也就图一乐,真的沙尘暴还得看民勤!!!
前面感慨了这么多,但说实话,今天这个沙尘暴对我这样从小在民勤长大的驼族孩子而言,真是眼睛都不用眨
我的老家民勤县,位于甘肃和内蒙边界处,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非常刺激。在我小时候,感觉一周一小沙,一月一大沙,一年一巨沙,把我都搞成了沙毕。
我今早查的时候才知道,它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沙尘暴次数最多的地方
让我觉得我自己还挺强的。
在我们民勤有一句谚语:金张掖,银武威,不如民勤的沙堆堆。可见我县的特色。
我1997年在民勤县北街小学读一年级。印象中小时候有一次沙尘暴来的时候,遮天蔽日,天空甚至变成了红色!类似下面这样。当时我以为世界末日了,但奶奶十分淡定。
奶奶常年穿着民勤限定套装,沙抗 500%。她骑着三轮车带着我从容地穿梭在沙尘暴中,那一刻她更像是沙尘暴的奶奶。
民勤套装大概就是这样
大部分城市市中心都会有一座供市民散步玩乐的公园,一般叫人民公园、中山公园什么的。但我们民勤的公园,就叫沙漠公园!爷爷每天早上都在那里晨练。沙漠公园是我儿时的美好回忆。
图摄于2002年
后来我去了杭州,每当有亲戚朋友来时,我就会带他们逛西湖。
而当我在民勤的时候,有朋自远方来,先逛沙漠公园,然后去吃一碗沙米凉粉,就着沙葱吃完手抓羊肉,再给他带上一罐沙枣。
当然,这都是小时候的事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如今的民勤早已今非昔比!
比如在沙漠公园之外,又建了一个沙雕公园。
还在沙漠里搞了一堆花里胡哨的景点,甚至有种塞北火人节的味道。
图自民勤县官网
总之欢迎大家来我们民勤旅游哇!(哎这篇不是写北京沙尘暴的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