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的每个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这件事做的怎么样?恐怕只有闲暇时,问问自己的良心;闭上眼睛以后,听听别人的评价了。

这件事是什么呢?就是如何做人。

说起来确实挺有意思的。我们一生下来就是人,而且还会做一辈子人,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去做人。

比如说《水浒传》里的王伦,就是这样一个人。

水浒传好句解析全部 水浒传一句谚语(1)

说起王伦,或许有些朋友始终也想不明白,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人家一个落了第的秀才,领着杜迁、宋万,还有七八百小喽啰,在梁山泊落草为寇。没事就下山打家劫舍,抢个过往客商什么的,其他时间就好好经营梁山,日子也过得逍遥自在。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伦还很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能力不大,手下人本领不高,所以也不想扯多大的虎皮,竖多大的旗号,更不想招惹什么江洋大盗,招揽什么绿林好汉。实际上他一心想的,就是守着这八百里水泊,好好当自己的山大王。

然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最后却落了个,被林冲一刀给杀了。

对于王伦的下场,作者施耐庵用一句谚语,给出了理由: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意思就是说王伦的错,就在于他度量太小,但心机却很深。因为度量小,所以就不能容人,尤其是比他强的人。而一个人心机深的话,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就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别人。

实际上,王伦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关键就在于这两点。

水浒传好句解析全部 水浒传一句谚语(2)

话说晁盖、吴用等兄弟七人,因为劫了生辰纲,闯下弥天大祸,只好跑到梁山来投奔王伦。晁盖也是豪爽,一见王伦的面,就直言不讳的说:

“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鲁。今日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

然后,晁盖见王伦又是杀牛又是宰羊,大摆筵宴招待自己兄弟七人,席间还一直谈笑风生,就以为王伦已经同意了。

于是心里欢喜,散席后还对吴用等六人说:

“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王头领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

没曾想吴用眼睛贼,早看出王伦不愿留他们来了。

那么,王伦为什么不愿意留晁盖等人呢?还不是因为怕自己的寨主位置不保。但他却不考虑,这时的晁盖等七人,就像当初来投奔的林冲一样,是不能离开梁山的,不然他们自己就性命不保。

何况收留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就一定会被取而代之吗?要是这样的话,后来宋江的头把交椅,怎么就坐得那么安稳?

所以王伦实际上,就是死在他的度量和心胸上。

水浒传好句解析全部 水浒传一句谚语(3)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世间的道理不都是这样,如同一个物体的正反两面,是祸还是福,是好还是坏,不过也就是一反转的事。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避祸就福呢?

这里面的学问,其实不在“祸福”这两个字上,而是在“做人”这两个字上。就像王伦不肯留晁盖等兄弟七人,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为了避祸就福?然而换来的结果却是,被杀身死。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谋,实际是很有限的。

与其去和人斗奸耍巧,其实远不如学会做人。度量大一些,心机浅一些,或许从眼下来看,自己可能会吃一点亏。但谁又能说清楚,这不是祸患远离,福气到来的时候呢?

本文为“索彦聊诗词”原创,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